切实加强血源管理确保临床输血质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切实加强血源管理确保临床输血质量分析

王超

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血站黑龙江伊春市153000

摘要:随着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公共管理逐渐深入到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非营利性组织迅速兴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我国的血液管理领域,政府应该如何采取行动以应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血液管理混乱问题,如何才能真正保证我国血液管理事业健康、有序、高效、稳定的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前言:输血事业是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受血者的健康和临床抢救、治疗的效果,因此,加强对输血工作的管理,确保临床输血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市的输血管理工作,在省卫生厅的直接指导下,认真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将其列为医政工作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建立健全血源管理网络,切实加强血站(库、点)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努力提高输血质量,确保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促进了我市卫生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血源管理;临床输血;质量分析;

Strengthenbloodsourcemanagementtoensurethequalityanalysisofclinicalbloodtransfusion

Abstract:withthepublicchoicetheoryandnewpublicmanagementisgraduallydeepintoallaspectsoftoday'ssociety,anonprofitorganizationgrewrapidly,inthiscontext,thebloodmanagementfieldinourcountry,thegovernmentshouldbehowtotakeactioninresponsetothegrowingofbloodmanagementconfusion,howtoguaranteerealbloodmanagementinourcountryenterprisehealthyandorderly,efficientandstabledevelopment,isanurgentneedtosolvepracticalproblems.

Bloodtransfusionisanimportantpartofthesocialisthealthservice.Thequalityofbloodisdirectlyrelatedtothehealthoftherecipientsandtheeffectofclinicalrescueandtreatment.Therefore,itisparticularlyimportanttostrengthenthemanagementofbloodtransfusionandensurethequalityofclinicalbloodtransfusion.Inrecentyears,thebloodtransfusionmanagementofourcity,theprovincehealthbureaudirectlyundertheguidanceof,earnestlyimplementvariousmanagementmeasures,itasanimportantcontentofmedicaladministrationworkinspection,examinationandcontinuallyestablishandimprovethebloodmanagementnetwork,strengthenthebloodstations(library,point)ofstandardizedandinstitutionalizedmanagement,effortstoimprovethequalityofbloodtransfusion,ensurethesafetyofclinicalbloodtransfusion,effective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cityhealth.

Keywords:bloodsourcemanagement;Clinicalbloodtransfusion;Qualityanalysis;

1.研究背景

血液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特殊物质。在能够取代血液全部功能的替代品还不能保障供给之前,医药和医疗及急救所需的血液仍需健康人捐献。所以,多年来如何安全、优质、及时、足量的保障医疗用血一直是困扰各国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一大课题。因为,医疗用血液来源的形式和献血制度,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还关系民众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临床用血的两个方面最为人们所注意,一是血液的质,以保证采血和输血不至于引起疾病传播二是血液的量,以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不造成浪费,不会引起”血荒。为此,就引发了一个深远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在什么样的制度下,血液最充足且最安全呢对此,比较各国的临床用血历史和现状,就能得到相应的答案。通过对各国供血制度的比较,认为在社会价值、成本效率、生物效用、安全和纯洁性等方面,自愿无偿献血制度都是最佳的选择。

2.统一认识,防止血液商品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少地方出现血液商品化倾向。为此,我们及时组织各县(市)卫生局和各输血机构负责同志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卫生部相省卫生厅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统一大家对“血液不是商品”的认识,确立输血事业系非盈利性事业的方针。血液是人类最宝责的资源之一,将血液纳人商品经济轨道,搞血液买卖,经营盈利,不但有悖于输血事业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根本宗旨,也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医德规范和医德传统。建血站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卫生事业服务,为临床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坚持以临床使用为主,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确保临床用血需求。

3.严格审核把关,合理调节血源

以个体志愿献血为主,献血员队伍的管理难度较大。通过前几年的输血整顿工作,先后剔除了多头献血、重复献血3500多人,对保护献血员的健原和保证血液质量发挥了较大作用。近年来又有一些个体献血员跃跃欲试,仍想多头献血,加之个别输血机构存庄管理松懈现象,给少数人以可乘之机。为此,我们了解整顿后输血管理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从而使各血站(库、点)继续坚持实行整顿过程中的一些严格的管理方法。对献血员严格审核把关。各县(市)血站(库、点)发展新献血员时,一律凭身份证、户口簿,并注意检查手臂针眼,统一登记建卡,经审核无重复后,加盖钢印生效。

4.如何加强血源管理

4.1要建立组织良好、系统化的献血服务机构

开展无偿献血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要有系统化的献血组织结构,上述这些无偿献血先进国家无一例外都有非常系统化的献血组织结构。德国有多层次的、系统的、完整的献血网络,采血点和采血车从各大城市的宣传中心一直到乡村实现了全部覆盖。对采供血机构进行重组,有利的促进了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这些经验说明,我国要想实现无偿献血工作的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采供血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职能作用,为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4.2要建立血液质量管理体系

血液质量安全是关系到国家公共安全与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加拿大等国结合本行政区域人口、医疗资源、临床用血需求等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血站设置规划。严格规定范围内开展无偿献血者的招募、血液的采集与制备,采供血业务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了所采集的血液检测在有资格的实验室进行血液检测保证血液检测的准确性,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和血液安全。这些做法为我们加强血液安全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国也应根据区域人口、医疗资源、临床用血需求等实际情况,将现有中心血站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专业特色明显的血液集中化检测和制备中心甚至打破省一级行政区划的限制,建立大区级集中化输血服务体系,实现输血服务最优化的成本效率体系,将最大化地保证血液质量、确保血液安全。

4.3要高度重视志愿无偿献血者的招募

无偿献血者的招募与保留是保障血液安全的源头。如何从低危人群中招募安全、

可靠的献血者,并使之成为固定献血者是推动无偿献血活动深入和可持续发展巫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当前自愿无偿献血工作进一步深入和制度化的形势下,需要重新审视现行招募方式和手段。政府部门应在进一步强化血液工作管理的同时,切合实际地制定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长期计划,利用各种形式鼓励和弘扬自愿无偿献血,采取更加切实有效、可持续促进自愿献血者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的激励措施。采供血机构要严格规范执业行为,依法开展采供血业务,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强化服务意识,为献血者提供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要以献血者为关注焦点,善于总结献血者心态,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政策法规、血液常识和献血常识的宣传普及,针对不同献血者开展他们乐于接受、形式灵活多样、针对性强、贴近时代、贴近献血者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建立献血者招募机制,探索无偿献血工作的最佳形式,在维持稳定现有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同时,加快组建应急输血服务队伍。教育、动员、招募一支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对保障充足的血液供应、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输血风险和采供血机构运营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语:总之,在新形势下加强医院血库规范化管理,科学合理用血,缓解血源紧张,减少血源性传播疾病,对于促进医学科学的进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非常现实的重要意义。质量就是生命,正确认识医院血库目前的状况,加强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保证血液质量,满足临床供血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尹代玉.医院血库管理系统的分类建立[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7(1):65

[2]王俊.公共卫生:政府的角色与选择[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3]张亲培,新编公共政策基础[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