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门诊药品的管理中差错发生主要原因与解决对策。方法抽取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我院门诊实施数字化的管理以后的100例药品发放患者作为研究组,抽取2014年06月-2015年06月我院未实施数值化管理时的100例药品发放患者作参照组,分析药品差错情况,并总结原因与提出对策。结果研究组药品发放差错总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低,对比具备显著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相关意义。结论门诊药品发放过程差错发生原因主要是单人配发、药物的摆放与医生不重视等原因,通过应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可以降低差错发生率。

  • 标签: 门诊药品 差错原因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总结用药经验,为临床更为合理的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5年我院出现的60例药品不良反应情况,统计发生不良反应的性别与年龄分布、性质与类型、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累及器官和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情况。结果60例ADR中,男性共45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为1.81;口服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有41例,占68.33%;静脉滴注16例,占26.67%;抗精神病药引起ADR居首位,有29例,占48.33%;其次是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有17例,占28.33%;抗结核药、抗病毒药引起的ADR各为6例,占10%;临床表现以神经-精神系统损害最多。结论持续加强ADR监测工作与收集,药剂科注意宣传合理用药知识,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主动上报的积极性,对保证用药的安全与合理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给药途径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70-02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四川省彭州市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了解该地区中药注射液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对151例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1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涉及中药品规有25种,其中新的般不良反应占43例,患者主要表现为皮疹、恶心、呕吐、心悸。结论临床上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减少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中药 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27-02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对我院产科高危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降低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缺陷率,促进用药安全的持续改进。方法以“降低产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缺陷率”为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4个月的品管圈活动中,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缺陷例数从活动前50例降至活动后的10例,下降率为80%。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产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缺陷率,提高了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品管圈 高危药品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