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我国2011年上报的2666例角膜接触引起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角膜接触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我国2011年度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采集的2666例角膜接触不良事件有效报告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高于男性,不良反应的发生年龄以21~30岁年龄段为主(1563例,占58.63%),不良事件主要表现是眼有异物感。结论:加强对角膜接触的监管力度,并重点教育在校学生和20~30岁人群正确使用角膜接触和对并发症进行正确处理。

  • 标签: 角膜接触镜 不良反应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CT仿真结肠(cTvc)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结直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临床怀疑结直肠疾病患者的CTVC图像,同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和透明法重建图像,分析病变大小、形态及部位,将影像结果与电子结肠和病理进行对照。结果84例中有59例诊断为大肠癌(其中乙状结肠23例、直肠22例、升结肠11例、盲肠3例),直肠息肉8例,结肠多发性憩室3例,痔疮1例,正常13例。全部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诊断正确。结论CTVC有利于观察结直肠疾病的形态及特征,对大肠癌的临床分期和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肠镜检查 计算机体层摄影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发生及相关危险因素对VCI的影响。方法根据VCI诊断标准将182例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分为有VCI组(81例)、无VCI组(101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文化程度等,并分析危险因素数量与VCI的发生。结果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VCI的发生为44.5%(81/182)。56—65岁者VCI发生为35.4%(23/65),66~75岁者VCI发生为45.3%(48/106),76—85岁者VCI发生为90.9%(10/11)。有VCI组年龄显著高于无VCI组[(69.93±6.91)岁比(67.62±5.56)岁,P=O.014],文化程度显著低于无VCI组(P=0.028);两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6)。伴危险因素数量越多,VCI的发生越高。结论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VCI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危险因素数量越多,VCI的发生越高。

  • 标签: 脑梗塞 认知障碍 痴呆 血管性
  • 简介:目的分析美西律与曲美他嗪联用对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室缓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冠心病心室偏缓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依据随机抽签分为三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治疗;美西律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美西律;美西律联合曲美他嗪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美西律及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予以心电图(ECG)及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比较三组的疗效、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美西律组相比,美西律联合曲美他嗪组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74.19%(23/31)比43.33%(13/30)、58.06%(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的室性期前收缩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次数明显减少[(1146±83)次,d比(2445±101)、(1738±88)次/d,(42±40)次,d比(78±16)、(56±13)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治疗期间,仅美西律联合曲美他嗪组出现1例短暂眩晕,2例纳差及胃发凉麻感,1例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经药物减量后上述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美西律与曲美他嗪联用能改善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室缓慢的发生,且无显著不良反应。

  • 标签: 曲美他嗪 美西律 冠心病 室性期前收缩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采用后腹腔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10例UPJ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9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中转开放手术。成功的9例患者手术时间150—270(170.50±41.26)min。术中出血量80—170(95.50±27.36)ml,术后住院时间5~11(6.50±1.39)d。未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术后随访6~15个月,腰痛症状消失,肾积水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后腹腔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可达到预期效果,可替代传统开放手术,积累一定的后腹腔手术经验后可安全开展。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肾盂成形术 后腹腔镜
  • 简介:目的探讨免水囊扩张低CO2充盈压对后腹腔泌尿外科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行后腹腔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免水囊扩张低CO2充盈压组(A组)、标准充盈压组(B组),每组50例。监测气腹前及气腹后30、60min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气腹后30、60min的pH值较气腹前均降低(A组:7.33±0.03、7.29±0.03比7.44±0.03;B组:7.32±0.03、7.24±0.03比7.44±0.0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气腹前均升高[A组:(44±4)、(51±4)mmHg(1mmHg=0.133kPa)比(36-1-3)mmHg;B组:(49±5)、(55±5)mmHg比(37±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气腹后30、60min的pH值较A组明显降低,PaCO2较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气腹后30、60min高碳酸血症发生分别为12%(6/50)、42%(21/50)和32%(16/50)、76%(3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免水囊扩张低CO2充盈压对后腹腔泌尿外科手术较标准充盈压手术更安全。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二氧化碳 气腹 血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