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对间接免疫荧光( IIFA)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中收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共 50例进行检测。分别用 IIFA和胶乳进行检测, IIFA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胶乳检测结果分为对照组。对两组结果的检测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IIFA的检测准确率为 82%,超过胶乳检测准确率 64%。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IIFA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间接免疫荧光法 胶乳法 抗核抗体
  • 简介:摘要本文以透析用水为分析对象,应用原子荧光对透析用水中的砷、硒、锑、汞等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在应用原子荧光对透析用水中砷、硒、锑、汞元素进行测定时,整个操作过程简便、可行性高且检测结果准确度高,有应用价值。

  • 标签: 透析用水 原子荧光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建立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测定大米中砷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微波消解对大米样品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重复性试验、加标回收等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结果  (1)砷元素工作曲线良好(相关系数=1.0000);(2)砷加标回收率为91.4%-105.0%,RSD=0.63%(n=7),检出限为1.725×10-3mg/kg。结论  应用微波消解和原子荧光测定大米中砷,消解速度快,简便快捷,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回收率,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砷含量的测定。

  • 标签: []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法 大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不同样品放置周期对胃幽门螺旋杆菌分型检测结果的影响状况,从而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适宜的胃幽门螺旋杆菌分型检测检测周期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以门诊确诊感染Hp的158例胃肠疾病患者以及163列排除感染Hp的门诊正常人群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量子点免疫荧光分别对新鲜血清标本(4小时内)、4℃放置三天、4℃放置一周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胃幽门螺旋杆菌分型检测,分析相应的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抗体(Urease)检测结果的差异。结论:样品放置3天以内对样品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 标签: 标本储存周期 胃幽门螺旋杆菌 量子点免疫荧光法 免疫分型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荧光与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及其在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各种类型感染疾病的患者(6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一时期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免疫荧光与免疫散射比浊对所有参与研究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检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使用免疫荧光与免疫散射比浊对研究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时,利用免疫荧光与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对各种感染患者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和预后判断有较大的价值,两种检测方法用于超敏C反应蛋白方面各有优劣,应用过程中应当根据需求合理选择。

  • 标签: 免疫荧光法 免疫散射比浊法 超敏C反应蛋白 相关性 感染
  • 简介:摘要 综述了荧光分析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叙述了其特点、基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等,为荧光分析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荧光分析 药物分析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荧光PCR和生物芯片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核酸结果。方法:择取我院2023年8月份到10月份实际纳入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取荧光PCR和生物芯片来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全部接受宫颈细胞学检测,详细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人乳头瘤病毒核酸的结果。结果:采取荧光PCR检测HPV-DNA结果阳性34例,阳性率为68.00%,采取生物芯片检测阳性28例,阳性率为56.00%。结论:荧光PCR与生物芯片检测方法诊断效能均良好,因此,临床检测环节,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检测方法。

  • 标签: 荧光PCR法 生物芯片法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摘要:固相表面荧光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中应用广泛,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效率高、灵敏度高等优势。同时在药物分析中应用固相表面荧光光谱能够直接检测固体样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文对固相表面荧光光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药物分析 固相表面荧光光谱法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探针溶解曲线在老年肺结核患者耐药性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老年肺结核患者痰标本55份,经菌种鉴定分离133株(例)菌株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PCR探针溶解曲线、表型药敏试验,分析对利福平、异烟肼、喹诺酮、卡那霉素的耐药性。对比PCR探针溶解曲线、表型药敏试验两种检测方法耐药性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值评价。结果  PCR探针溶解曲线、表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在利福平、异烟肼、喹诺酮、卡那霉素中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76、0.81、0.84、0.80。结论   PCR探针溶解曲线在肺结核患者耐药性的检测中具有较高价值,基本与表型药敏试验结果相当。

  • 标签: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探针溶解曲线法 表型药敏试验 肺结核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皮肤浅部真菌检查中应用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均对其采用荧光染色法、KOH湿片以及真菌培养进行检查,以真菌培养结果作为金标准,对荧光染色法与KOH湿片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检查后,100例患者均确诊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其中荧光染色法检查阳性率为92.0%,KOH湿片检查阳性率为79.0%,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采取荧光染色法进行检查具有更高的检测阳性率,其临床应用效果较KOH湿片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荧光染色法 KOH湿片法 浅部真菌感染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眼底血管造影是将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血管,通过血液循环到眼底血管。使用带有特殊装置的眼底照相机连续拍照记录眼底血液循环中荧光素的动态情况,及时观察和拍摄眼底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观察眼底疾病各阶段荧光素血管的发育情况,从而了解眼底的微循环结构和各种生理病理变化。荧光素钠注射液必须用作造影剂。到目前为止,荧光素钠被广泛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染料药物,但仍有不良反应。

  • 标签: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不良反应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紫外分光光度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巴韦林片含量,为利巴韦林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在2016年6月1日一2017年5月31日期间对同一批次的利巴韦林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测定,对比观察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方法测定的利巴韦林片含量经比较通过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紫外分光光度和高效液相色谱均可用于利巴韦林片含量的测定。

  • 标签: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利巴韦林片 含量
  • 简介:采用活性溶胀种子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表面修饰有羧基的彩色且在特定激发下释放荧光的聚苯乙烯微球。采用乳液聚合首先制备尺寸均一的苯乙烯纳米小球作为可溶胀活性种子,采用丙烯酰化的染料分子作为共聚单体,从而制备得到有色苯乙烯微球。所得到的有色微球进一步作为种子,通过溶胀负载稀土配合物进行荧光标记,并再次通过乳液聚合使其包裹在微球内。为了便于生物分子偶联,在聚合过程中引入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化共聚单体,从而使所得微球表面被羧基功能化。

  • 标签: 标记 无皂乳液聚合 彩色 荧光 羧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玫瑰糠疹应用紫外线光疗仪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9月接收的玫瑰糠疹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熏蒸)和观察组(中药熏蒸+紫外线光疗仪),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玫瑰糠疹患者应用紫外线光疗仪辅助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借鉴。

  • 标签: 玫瑰糠疹 紫外线光疗仪 中药熏蒸 临床症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乙肝病毒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为乙肝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5月1日-31日,研究对象为100例乙型肝炎患者,患者均实施荧光定量PCR检验以及实验室血清学检查,分析检验结果。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表达模式中大三阳阳性率最高,同时对应乙型肝炎病毒含量水平最高,较其它模式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定量PCR检验乙肝病毒可作为乙肝诊断的重要依据,为乙肝的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 标签: 乙肝 乙肝病毒 荧光定量PCR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紫外光谱在中药鉴别和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黄芩药材与黄芩饮片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有黄芩药材 30份,黄芩饮片 44份首先对黄芩药材与黄芩饮片超声提取液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定性区分黄芩药材与黄芩饮片;之后使用 HPLC-UV作为参考,建立快速测定黄芩中黄芩苷与汉黄芩苷的紫外光谱分析方法。结果:通过紫外光谱聚类分析发现,黄芩药材与黄芩饮片分别聚为一类,能够较好分辨黄芩药材与黄芩饮片;通过 HPLC-UV分析发现,黄芩苷的平均值为 13.8,汉黄芩苷的平均值为 1.89;采用原始光谱所建模型测定黄芩苷的准确率较高,采用标准化 +一阶导数所建模型测定汉黄芩苷的准确率较高。结论:紫外光谱在中药鉴别与含量测定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紫外光谱测定 中药鉴别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白癜风患者应用中波紫外线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本院中波紫外线治疗的80例白癜风患者(2021年12月~2022年5月),随机分为照射常护组和针个干预组,各40例。照射常护组根据照射治疗常规护理,针个干预组增加个体化措施,对比两组皮损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针个干预组治疗后皮损面积(1.83±0.86cm²)显著低于照射常护组(3.25±1.13cm²),总有效率(95.00%,38/40)显著高于照射常护组(75.00%,30/40)(P

  • 标签: 白癜风 中波紫外线 疗效 护理 皮损 红斑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