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诊断特殊部位异位妊娠方面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超声表现。结果18例中,子宫切口处瘢痕妊娠11例,均位于子宫前壁下段切口疤痕处;输卵管间质部妊娠4例;子宫颈妊娠1例;子宫底肌层妊娠1例,卵巢妊娠破裂1例,漏诊1例瘢痕妊娠,超声诊断率94.4%。结论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可清楚地显示宫腔内及附件区包块,尤其是对特殊部位异位妊娠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对临床早期明确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诊断 特殊部位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临床中应用腹腔镜手术行特殊部位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研究的时间段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此期间共有特殊部位子宫肌瘤患者2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有100例患者实际治疗措施为腹腔镜手术治疗,设置为研究组;另外有100例患者实际治疗措施为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设置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和比较。结果:除手术时长数据无显著性差异外,研究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出血量与并发症数据均显著性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手术对于特殊部位子宫肌瘤患者治疗具备较佳的可行性。

  • 标签: 特殊部位 子宫肌瘤 临床特点 腹腔镜手术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殊部位左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6例自2020年1月~2021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特殊部位左肝胆结石患者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样本量28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为观察组患者提供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对比两组结石残留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术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左肝胆管结石 结石清除 术后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发生,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节约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研究2018年内二病区胰岛素注射28例,患者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同样规范注射方法的条件下,对照组注射后未做任何处理;观察组注射后按照改良方法对注射部位进行护理,同时观察记录注射部位皮肤情况,班班记录,班班交接。结果观察组注射部位皮肤发生硬结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改良注射部位护理,可预防或者延缓注射部位皮肤硬结的发生

  • 标签: 胰岛素注射部位硬结 改良注射部位护理 预防注射部位硬结发生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马加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卫生事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6-07-1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第7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的美容修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深度烧伤患者36例,根据烧伤创面的部位、大小对其进行临床美容修复治疗。治疗后2~6个月进行随访调查。结果36例深度烧伤患者经临床治疗康复训练后有效率为96.29%,2~6个月随访时患者烧伤部位皮肤恢复良好。结论对深度烧伤造成的创面及时进行美容修复治疗,创面部位不仅功能较好的恢复,还不失美观,符合美容修复的条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选择,提高临床医护工作效率。方法对347例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部位分别为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分别从采血的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误入静脉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三个部位各有优势。结论在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时,我们应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及当时局部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选择适合病人标本采集的部位,提高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成功率,提高医护的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动脉血气分析 采集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骨折患者病变部位功能的效果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以来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总共36例。基于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2个小组,其中使用常规护理的18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在其基础上使用康复护理的18例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病变部位功能的康复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骨折患者中运用康复护理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可有效恢复患者的病变功能部位,提高护理满意度,适合临床进一步探究。

  • 标签: 康复护理 骨折 病变部位功能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15-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接受DDD或VVI起搏治疗,对于右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别选择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及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观察术前、术后心电图QRS时限的变化;在常规二维超声切面上测量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E峰、Ea、左室射血分数;通过QRS时限和Tei指数的相关性评价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心电图QRS时限均有所增加,但RVOT组QRS时限增量较RVA组小.RVA组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术前扩大(P<0.05),射血分数较术前减少(P<0.01);RVOT组射血分数较术前减少(P<0.01),减少程度较RVA组小;RVA起搏时较RVOT起搏时E/Ea、Tei均显著增加;结论1.与RVA起搏相比,RVOT起搏QRS波形态及时限较窦性心律时变异较小,心电除极向量更趋于正常;2.比较Tei指数等指标,认为RVOT起搏有益于延缓起搏后心脏形态及心功能的恶化。

  • 标签: 右室流出道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的4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阴道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经超声检出率90.70%,与病理诊断结果(100.00%)相似。其中31例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其中4例治疗无效后转为清宫术;16例经清宫术治疗(包括4例中转),其中2例大出血并切除子宫,总有效率100.00%。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疑似病例积极给予各项检查确诊病情,根据其实际情况提供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 诊断 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202-01
  • 简介:手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手术室护士主要负责患者手术的器械包准备、接送患者、术中配合、术后整理等一系列工作。手术室护士术前需了解患者病情、手术名称、手术步骤及配合护理要点,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清点并记录手术用器械。做好特殊用品的准备以便与术者密切配合。

  • 标签: 巡回护士 值班护士 麻醉方案 器械护士 患者身份 异物遗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以及针对性的预防管控措施。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20年7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集束化护理用于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有31例患者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有32例患者的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照组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手术部位感染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手术部位感染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