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器械易损部位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 1

精密器械易损部位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郑芳王翻平车虹霞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730900

【摘要】综述了精密器械如腔镜类、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及各种电动器械在收送、清洗、包装、消毒灭菌过程中易损坏的部位,经过原因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认为只要充分认知器械,熟悉器械构造,做好相关知识培训,正确操作,完全可以避免器械损坏,提高器械使用率,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损耗。

【关键词】精密器械;易损部位;正确操作

精密器械如腔镜类、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及各种电动器械,具有结构复杂,难拆卸、难清洗,易损坏等特点。手术室是医院贵重精密仪器高度集中并使用的部门,而供应室是负责清洗、包装、消毒灭菌供应的部门,怎样使器械能长期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把损耗降至最低水平。这需要将精密器械分类,了解构造,寻找出最容易损坏的部位,并分析原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对器械精细化管理,对人员加强培训,保证操作流程安全。可以提高器械的完好率、使用率,保障各科手术需求。

1.易损原因

1.1尖端受损多见锐利器械或尖端细小器械,如导针、钻头、斜面刀,眼科器械等,在回收时未精细分类,清洗时未妥善处理,在清洗篮筐中碰撞,包装时未及时套保护套或保护套不配套,中途滑落。处理过程的各种原因导致器械尖端弯曲、变钝、最严重的是尖头直接折断。

1.2变形有的器械为管腔器械,且材质较软,非金属材料,因护士对器械认知度不够,不了解构造,在操作时手法有误,尤其在手工刷洗时,拿捏部位不得当,导致器械重心偏移,造成折痕、凹陷。

1.3丢失器械上带的小螺丝、盖帽、铆钉等易松动,还有器械小物件在套管内,或与主件在一起,交接时未仔细查看,本已松动的小配件经过处理流程后丢失。器械小物件在套管内的,因不清楚内含物品,在拆卸时打开后内容物掉落,寻找不到丢失。

1.4培训不到位新增器械培训不及时,因其较尖端,前沿,结构复杂,完全掌握接受需要时间较长。培训需要与手术室沟通,因时间,人员不到位等原因增加了培训的难度,在培训期间容易造成器械各种受损。

2.应对措施

2.1培训培训计划花半年时间分四步进行,前二个月护士长联系手术室派人跟台学习器械的使用及组装,同时派护士外出专科进修,与兄弟医院交流学习。第三个月将学习资料汇总,制作精密器械明细图册,将器械详细的分类、拆卸成小件的图谱打印装订成册。第四、五月由组长每周周会讲解,实践操作在工作区域内进行,仍由组长讲解,指导组员操作。重点培训低年资护士及新入职护士。第六个月由护士长考核组长,组长考核组员,考核不合格的继续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2细化流程制定新的流程,修订旧的流程,接受时做到“四清”,交清、接清、看清、数清〔1〕,发放时做到轻拿轻放。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工作,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避免损坏器械。

2.3精细化管理

2.3.1无论购进何种器械,应专人负责收集管理说明书,对下一步器械的正确使用,教学,维修都很有必要〔2〕。根据器械的规格选择合适的保护套,无成品的自己动手做,尽最大限度保护好尖锐器械,在收送、清洗、包装、灭菌的过程中保证器械安全。

2.3.2定期检查培训效果,经常巩固所学知识。跟班去发现流程是否合理,操作者对器械的认知及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需改进的及时改进,培训不到位的持续培训。

2.3.3定期学习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培养护士的政治觉悟、职业道德、慎独精神、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良好的工作习惯等。都非常有助于平时的工作,每个人都按流程规范执行,就会避免器械的损坏、丢失,为科室节约成本。

3小结

精密器械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各部件之间都有其独特的功能联系,且应用广泛,难拆卸、难清洗,易损坏。在收送、清洗、包装、消毒灭菌操作环节中稍有不慎,损坏了器械,都会影响供应,无法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并且增加维修成本,减少器械寿命,带来经济损失。通过对器械认知的培训,操作流程的改进,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及管理手册。采用统一教学,个案培训,经过流程的跟踪监督实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避免了器械受损,延长了使用寿命,减少维修费用及经济损失,保证及时的供应,保证手术顺利开展,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刘永超,李娟,手术室精密腔镜器械的细化管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1(29):86-87

〔2〕李红霞几种常见的精密医疗器械的使用与保养〔J〕家庭心理医生2015,6(6):125-126

作者简介:

郑芳:女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供应室护士长

王翻平:女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供应室护师

车虹霞:女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供应室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