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基地为例,分析了科研基地安全设施的特点及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详细阐述了医院科研基地安全设施的维护与规范管理的措施与方法,供同行借鉴与参考。

  • 标签: 科研基地 安全设施 规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1-12月和2015年1-12月的样本资料各180份,样本资料内容包括物品清洗、物品包装、无菌物品管理、手卫生。比较实施前后各环节质量检查情况。结果实施后消毒供应室各环节质量检查情况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供应室各环节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 消毒供应室 应用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223-02
  • 简介:摘要病案首页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全程情况的综合,PDCA循环法应用于病案首页信息质量,通过不断循环上升的方式,提升病案首页信息质量,有效降低病案首页缺陷率,为临床提供基础依据,有助于和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三级综合医院评审要求。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手外科新护士血循环观察能力的培养方法。方法通过多媒体晨交班、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培养新护士的慎独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结果经过近5年临床的不断实践和摸索,使手外科新护士近早提高了血循环观察能力,缩短了新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磨合期。结论加强手外科新护士血循环观察能力的培养.

  • 标签: 新护士 血循环 能力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法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的用药处方样本作为本文研究项目,根据抗菌药物管理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并对门诊患者用药前后的综合指标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经本文研究结果得出,在完成PDCA循环法后,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要明显低于PDCA循环法实施前,结果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微生物送检率上,PDCA循环法实施后的微生物送检率要明显高于实施前,结果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医院抗菌药物管理采用PDCA循环法能够有效减少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完善抗菌药物的管理漏洞,从中发现问题,使抗菌药物得到安全、放心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循环法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未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期间收治的330例计划生育手术患者,将其设为对照组,选取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收治的465例计划生育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护理质量结果。结果观察组在计划生育甲级病例率、服务态度、业务水平、健康教育以及病区管理等护理工作中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总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护理质量情况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对医院护理服务整体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左右作用。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模式 门诊护理 质量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80例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血管瘤暴露路径,夹闭治疗,选择性阻断处理术中出血。结果3d内进行手术64.64%,所有患者均在5d内手术;所有患者动脉瘤均完成夹闭,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1例,4例直接致残,未见死亡病例;破裂1次患者Rankin评分为(1.6±0.4)分,低于破裂2次及以上患者的(2.9±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5.0±1.4)个月,所有患者头痛等症状表现均明显恢复。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破裂前循环脑动脉瘤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宜早不宜迟,出血次数越多预后越差。

  • 标签: 动脉瘤 前循环 破裂 显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