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抑郁症患者应用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影响患者自杀行为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住院抑郁患者中的52例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12月~2022年6月,借助随机投硬币的方式分为两组,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方式,研究组患者接受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和QSA评分。结果 研究组自杀行为发生率为7.69%,参照组自杀行为发生率为38.46%;研究组的QSA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把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应用在住院抑郁症患者身上,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的概率,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自杀行为的认知程度,有助于患者自身安全的保证,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自杀风险评估 分层护理 住院抑郁症 自杀行为 QSA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杀行为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自杀行为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8例自杀行为患者急救护埋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8例自杀行为患者治愈119例(57.21%);死亡89例(42.79%)。结论溺水与自缢患者抢救需现场心肺复苏;服毒后,及时就诊,特效解毒剂;血液灌流;正确综合急救措施,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自杀行为 中毒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惩罚敏感性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间的作用。方法:使用相关量表对区域内2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量表测定,分析相应结果。结果:消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惩罚敏感性与NSSI之间呈两两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消极认知情绪、惩罚敏感性易加强父母心理控制,使得NSSI发生情况提升。

  • 标签: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惩罚敏感性 父母心理控制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肿瘤患者接受 PDCA 循环管理在预防自杀方面的效果。 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肿瘤再住院患者 80 例入组,均存在自杀倾向,选取时间为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 PDCA 循环管理,于护理后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两组患者的自杀倾向好转率。 结果: 观察组存在自杀倾向患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显著。 结论: 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 PDCA 循环管理,可促进患者的自杀倾向好转。

  • 标签: 肿瘤患者 PDCA 循环 自杀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抑郁症患者自杀原因分析及护理思路。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4例抑郁症自杀情绪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实行自杀规范化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杀原因、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自尊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在34例患者中,妄想症、幻觉为12(32.43%),缺乏自我价值为6(16.22%),因为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与家人争吵为16(47.06%)。护理干预前,患者HAMD、SES评分为(30.67±2.55)、(52.08±2.63),干预后为(52.71±2.14)、(30.05±2.01),两组数据相比存在较大区别,护理干预后患者不良情绪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可能与意念产生的多种因素紧密相关,实行规范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树立患者对生活、学习的信心,还可以降低抑郁症复发率、死亡率,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抑郁症患者 自杀原因分析 护理思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科住院患者的自杀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年来3例院内患者自杀的原因,探讨有效护理的对策。结果患者自杀事件与疾病本身及社会、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医院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同时做好对住院患者的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达到预防或减少患者自杀事件的目的。

  • 标签: 住院病人 自杀 原因分析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精神病患者当开展自杀行为的协作评估与管理指导下的阶梯式康复护理所取得成效性,以及对自杀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本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存在自杀行为,前自杀尝试行为,自杀尝试行为的患者共47例(设定为研究组,自杀行为的协作评估与管理指导下的阶梯式康复护理);另外抽取精神病患者40例(参照组,常规护理),比较研究组不同类型的患者经过护理前后自杀状态问卷结果;护理前后SSF核心数据值评定结果;护理满意度测评值结果。结果: ①经过护理后,精神分裂症类型,抑郁症类型,反应性精神障碍者开展自杀状态问卷结果均优于护理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前,所有人员的SSF核心数据值评定结果无明显的差异化(p>0.05);护理后,对比参照组数据值,研究组更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从服务理念测评值,护理质量测评值,护理技术,沟通方式对比参照组,研究组数据值更高,存在差异化(p<0.05)。结论:当临床上针对精神病患者积极开展自杀行为的协作评估与管理指导下的阶梯式康复护理,可较好预防患者出现自杀行为,对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

  • 标签: 自杀行为的协作评估与管理指导 阶梯式康复护理 精神病 自杀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了56名在医院接受治疗的稳定阶段的抑郁症患者,按住院时间将患者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活动,对观察组的患者同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采用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的不良情绪水平,采用NGASR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的自杀意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NGASR量表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低分,这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具有显著的影响。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抑郁症 自杀意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的预防性护理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近1年(2020.1-2020.12)月收录的60例妄想性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30例实验组(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杀行为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结论 妄想性抑郁症患者采用自杀性行为预防性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有效降低自杀行为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妄想性抑郁症 自杀行为 预防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80例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前后HAMD、SES、SSI,以及自杀态度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HAMD、SES、SSI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自杀态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抑郁症伴自杀行为患者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抑郁症 自杀行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精神疾病患者自杀问题日益严重。本文旨在探讨精神科护理中患者自杀风险的评估方法与预防策略,以期为精神科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自杀风险评估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青少年是非自杀性自伤( NSSI)的高发人群,而大学生这一群体的 NSSI的报告率也在不断增加。有研究显示,心理病症中的抑郁障碍会导致 NSSI行为的出现或使其行为程度加深。近些年,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现状呈现直线上升式增长,发生概率的不断增加使研究人员对其流行病学特征、现状、危害因素和干预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本文对抑郁障碍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相关因素及干预进行综述,以期为校园伤害的防控提供线索或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障碍;非自杀性自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情况。方法 选择2021年3月到2023年3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到我院治疗的22例伴有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执行功能进行对比。结果 ①观察组的MOT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SWM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除拒绝总数这一项外,观察组的RVP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伴有自杀自杀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而言,伴有非自杀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明显更好,临床要采取措施进行积极的引导,避免患者逐渐形成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抑郁障碍而加重病症。

  • 标签: 非自杀型 自伤行为 青少年 抑郁障碍 执行功能
  • 简介:摘要:通过文献综述、定性研究和量化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护理团队在青少年非自杀自伤干预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主要发现包括护理团队的跨学科合作、有效的沟通和个性化护理计划对患者的康复过程有积极影响。护理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互补,可以提供全面的医疗、心理和社会支持,提高了治疗效果。此外,护理团队的存在也有助于减少患者的非自杀自伤行为的再发风险。因此,加强护理团队的协同作用对于改善青少年非自杀自伤患者的治疗结果至关重要。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自伤 护理团队 协同作用 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