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老年期和非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73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38例,将其分为老年组,年龄在35岁到60岁之间的有35例,将其分为非老年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在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第1、3、5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伴有躯体疾病的老年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非老年组患者,且汉密顿焦虑量表的评分要高于非老年组,在治疗期的第1、3、5周,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减分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连续治疗两个月后,老年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79%,非老年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非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很大不同,相对来说老年期的抑郁症患者会伴随较多的躯体疾病,且其治疗效果更差于非老年期的患者,因此在治疗上必须细致地为其进行更加全面的综合治疗。

  • 标签: 老年期 非老年期 抑郁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恶心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恶心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况,通过量化分值来体现。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为21.6±3.3,抑郁自评量表(SDS)为21.8±3.4。而对照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为38.6±4.4,抑郁自评量表(SDS)为39.8±4.5。结论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后,再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情,可以为患者树立良好的心态,以此来有效的配合治疗。这对于患者的有效治疗具有非常中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焦虑 抑郁 肿瘤患者 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56-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癫痫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护理。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20例癫痫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产妇采取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床旁护理和心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在经过各自护理后的临床抑郁症发生率(EPDS)。结果实施床旁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抑郁症发生率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癫痫产妇实施产后床旁护理和心理干预,对其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可显著降低产妇的抑郁症发生率,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癫痫产妇 产后抑郁症 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180-0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方式在精神科住院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及治疗配合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科住院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对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神科 抑郁症 人性化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33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发生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心理沟通和情感支持。对2015年我科所在的168名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保持乐观态度,使患者保持平和心态,正确面对人生转折,从而降低患者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最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结论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显著的意义。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抑郁症 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12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与焦虑状况及其发生特点,为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标准与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均利用问卷法,调查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与其性别、病程、并发症、生活地域及其受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经问卷调查发现,本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焦虑情绪发生率为79.2%,抑郁情绪发生率为65.0%。其中SAS评分表现为女性患者SAS评分较男性高(P<0.05),农村患者SAS评分较城市高(P<0.05),病程≥10年患者SAS评分较<10年者高(P<0.05),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SDS指数表现为合并并发症患者SDS指数高于无并发症者(P<0.05),小学学历患者SDS指数高于≥大专者(P<0.05),各项数据比较统计学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内心易发生焦虑、抑郁情绪,且不同条件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发展特点表现各异,该症患者的临床治疗需结合其心理特点及情绪变化,对其实施针对性治疗与护理措施。

  • 标签: 2型糖尿病 抑郁 焦虑 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