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奎硫平联合抗抑郁药物与抗抑郁药物单独使用时治疗抑郁症的差异。方法选取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一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奎硫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其治疗起效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不量反应量表(TESS)评分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奎硫平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能够有效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有效且相对安全。

  • 标签: 奎硫平 抗抑郁药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刺介入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加以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抑郁症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SSRI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介入抗抑郁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第1、2、4、6周及随访时的HAMD抑郁量表评分状况以及治疗第1、2、4、6周的SERS副反应量表评分状况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第1、2、4、6周及随访时的HAMD抑郁量表总评分和SERS副反应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给予患者进行针刺介入抗抑郁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有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其临床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 标签: 针刺介入 抑郁症 HAMD抑郁量表 SERS副反应量表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在现在的生活状态下,抑郁症患者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面对抑郁症病情,在我国还是以药物为主。经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整合其中关于抑郁症药物作用机理的相关内容,在此就抑郁症药物的作用机理与研究进展做简要说明。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物 作用机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的护理干预,减轻患者发生抗抑郁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对服用抗抑郁药物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病情评估、用药指导、透析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达到减轻透析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结果对血液透析患者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抗抑郁药物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结论结合对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病情评估、用药指导、透析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可有效地减轻抗抑郁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血液透析 抗抑郁治疗 不良反应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预防性抗抑郁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以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伴神经功能缺损患者实施分组研究。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式联合安慰剂,研究组予以常规方式联合预防性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将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完成相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实施预防性抗抑郁治疗,可以有效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能有效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卒中后抑郁 神经功能恢复 预防性抗抑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抗抑郁类药物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中纳入我院消化内科在时间段2013年1月~2016年1月区间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16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性方法进行分组,分别将8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患者用药艾司唑仑,观察组患者用药抗抑郁药物联合艾司唑仑。以消化道症状总积分为参考依据,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计算并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5%(77/80),对照组为77.50%(62/8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并且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联合艾司唑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确切,可进一步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抗抑郁药物 艾司唑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共情护理”模式对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给予抗抑郁药物及脑电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共情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共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①入组时观察组HAMD总分(25.05±3.63)高于对照组(23.07±2.93)(Z=2.24P=0.02),HAMA总分两组无差异。②6周后两组患者HAMD、HAMA均明显下降(Z=5.51,5.52均P<0.001);观察组患者疗后HAMD总分(7.88±1.84)明显低于对照组(11.03±2.59)分(Z=-5.08P<0.001),观察组HAMA总分患者评分(6.57±2.06)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0.33±1.80)分(Z=-6.29P<0.001)。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共情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其抑郁、焦虑情绪。

  • 标签: 共情护理 老年抑郁症 焦虑抑郁情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初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妇100例,进行产后心理健康状况和抑郁情绪自评量表调查。结果40%的初产妇有焦虑情绪反应,18%的初产妇有抑郁情绪反应。结论产生抑郁的原因与初产妇及婴儿的健康状况、家人的态度和关心程度、医护人员的态度和医疗质量等有关,其中在医院内,医护人员的医疗质量和态度对初产妇的影响比较大。

  • 标签: 初产妇 抑郁 医护人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因素以及研究对应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产后发生抑郁症的患者176例的资料特征、行为模式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激素水平是影响产后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生理因素以及婴儿因素、社会和家庭因素。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是由心理、生理、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均存在相关性,护理措施由激素调节和心理辅导。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因素调查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辖区内208例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社区护理干预,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产妇在产后42d、3个月、6个月进行抑郁状况测评。结果观察组产后42d、3个月、6个月EPDS得分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护理观察组104例产妇中,EPDS≥10分共11例,占比10.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81%(31/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抑郁的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社区护理干预 EPD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6例产后抑郁症病人,对其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结果26例产后抑郁症病人,通过我们常规产后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及心理护理等积极的护理干预后,其产后抑郁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均能主动爱护婴儿,情绪好转,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治疗产后抑郁症有积极作用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心理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现抑郁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康复中心进行产后康复的84例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抑郁产妇和对照组42例正常产妇,两组产妇均在产后两周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产妇均在年龄、教育背景、夫妻关系、性格特点、家庭收入等方面具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产妇进行各方面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消除产妇不良情绪的影响,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 标签: 产后 抑郁症 原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病人肺功能及抑郁情绪中的效果。方法将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使用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1年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抑郁情绪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之后,B组患者的肺功能明显比A组改善情况好(P<0.05),B组的HADM分数也比A组低。结论综合护理可以让抑郁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部功能得到好转,且这些患者的抑郁情绪也明显改善。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综合护理 抑郁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住院的初产妇88例。抽签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娩方式,观察组进行导乐陪伴的分娩方式。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价产妇分娩前情绪状态;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来评估产妇分娩后的抑郁情况,对产妇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两组产妇分娩前HAD-A和HA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9.09%显著低于对照组45.45%(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及分娩相关知识教育,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促进分娩顺利进行,提高产妇对医务人员的满意程度。

  • 标签: 导乐 分娩 产后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抑郁情况的差别,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临床诊断对130例COPD患者进行分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问卷进行抑郁评价,并完成对其肺功能检查及相关病史(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教育程度,每年住院时间)的采集,根据一般情况不同,分成支气管炎型组及肺气肿组。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COPD患者,男71例,女59例,其中42例诊断为抑郁抑郁发生率32.3%,研究表明,不同性别、体重,FEV1%pred,每年住院时间,教育程度的患者抑郁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吸烟及年龄与COPD合并抑郁无显著相关性(P>0.05),COPD合并抑郁中不同临床分型存在显著差异(P=0.025)。结论COPD易合并抑郁,与不同性别、体重,FEV1%pred,每年住院时间,教育程度有关,不同临床分型抑郁发生率不同。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抑郁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综合干预对老年人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寻找最佳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2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13例。对照组采取服用抗抑郁药物的西医疗法,干预组采用中医综合干预法进行治疗。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情绪、抑郁状态的变化以及干预8周后的疗效指数,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中医综合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在焦虑情绪、抑郁状态、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率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综合干预能够高效的缓解患者负面和焦虑情绪、减弱抑郁状态、加强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是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有效方式,值得临床方面扩大应用。

  • 标签: 中医综合干预 老年抑郁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患者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2年2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200例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并做记录。结果脑卒中后患者发生焦虑的概率为12%,发生抑郁障碍的占19.6%。比较两组患者由不同卒中类型导致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抑郁障碍组与无抑郁障碍组,前者神经功能受损评分高,BI评分低,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卒中类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有关。

  • 标签: 脑卒中 焦虑 抑郁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女性的妊娠分娩是一段强烈的情感经历及生理应激过程,因受到社会、家庭、产妇自身心理及生理因素的影响,往往易导致产妇产生产褥期精神综合征,其中又以产后抑郁症最为常见。随着近年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亦在逐渐增大,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例数亦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已成为广大临床工作者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中笔者现就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其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临床护理 危险因素 研究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