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核心竞争力,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条件之一。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本文通过研究我院核心竞争力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在预约挂号、服务管理、投诉建议渠道方面提出改善措施,以此提升门诊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整体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核心竞争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服务。

  • 标签: 核心竞争力 满意度 投诉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造影对甲状腺恶性结节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9个甲状腺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超声造影灌注过程,观察病灶的增强模式,将其分为不均匀强化、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和不强化;同时观察甲状腺结节造影前后的测值得变化。结果58个甲状腺结节(31个良性结节,27个恶性结节),超声造影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者良性6例,恶性20例,呈均匀强化的良性结节8例,恶性结节6例,呈环形强化的良性结节15例,恶性1例,2例良性结节不强化。良恶性结节在不均匀强化和环形强化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在均匀强化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采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一期采用前臂游离皮瓣、股外侧皮瓣及腓骨肌皮瓣修复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游离皮瓣修复手术成功率100%,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良好,部分患者皮瓣感觉有所恢复。结论基层医院在各学科紧密的配合下开展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在合理的规避风险后实施,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游离皮瓣 口腔颌面部 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研究肠外营养联合化疗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化疗期间未给予特殊处理,观察组在化疗期间根据胃肠功能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统计4个疗程后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转铁蛋白、前白蛋白、IgA、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2.41±0.53)g/L比(2.15±0.57)g/L、(0.28±0.07)叽比(0.20±0.08)g/L、(3.25±1.19)g,L比(2.85±1.01)g/L、0.403±0.065比0.323±0.083、2.15±1.02比1.35±0.73],IgM明显低于对照组[(1.02±0.35)g/L比(1.48±0.7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白蛋白、IgG、C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外营养联合化疗能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为化疗期间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胃肠外营养 药物疗法 联合 肿瘤 继发原发性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减少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及其预防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是否采用预防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取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另外3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没有采取预防血栓治疗为对照组。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预防措施和早期治疗,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概率。结果治疗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只有1例在手术后形成深静脉血栓,采取有效治疗后均治愈,没有1例发生肺栓塞。对照组未采取预防血栓治疗,12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出现肺栓塞,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通过对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评估,强化风险意识教育,积极妥善地进行术前术后治疗,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 发生 预防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12种常见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对5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12种常见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同时以24例健康体检者的12种肿瘤标志物水平作为对照,对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组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检测阳性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的阳性率为74.1%(40/54),健康体检者的阳性率为4.17%(1/24),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明显比健康体检者阳性率高(P<0.05)。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可促进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的显著提高,有助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诊断 1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 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