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怜悯团体护理干预在双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88例双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联合患者的实际症状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怜悯团体护理干预进行护理,然后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怜悯团体护理 双向抑郁 躁狂
  • 简介:摘要:新生儿科是医院科室重要组成,该科室工作性质特殊,护理技术难度大,给许多实习护生带来考验,更是给实习带教工作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本次简要阐述了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法的内涵及功能,随后结合实践及相关理论来重点剖析该方法用于新生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具体实施内容、效果及优势,综述如下。

  • 标签: 师生双向评价 新生儿科 护理带教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科护理教学中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五年(2016年1月-2020年10月)新生儿科实习护生46名(观察组),应用师生双向评价反馈开展带教,同期选择46名实习护生(对照组),应用常规带教方法,比较两组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评价以及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带教老师对护生的各项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理教学 师生双向评价反馈机制 教学质量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在门诊患者中应用双向沟通原理对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6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8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在工作态度、疑问解答、纠纷处理、沟通反馈、业务指导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4.18±6.07)分、(68.94±6.03)分、(75.48±7.21)分、(73.13±6.94)分、(66.31±5.8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7±4.25)分、(48.91±4.14)分、(51.01±5.17)分、(55.26±5.28)分、(49.79±4.81)分(P<0.05)。结论:以双向沟通为原则,对门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其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双向沟通原理 门诊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运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的临床作用展开探讨。方法:研究所选时间段为2019年1月-2021年12月,将此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设置为观察对象,取其中实际实施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的24例患者列作为观察组,再取其中实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另外24例患者列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止血时间、出血复发以及住院天数三项数据,全部要显著性的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标签: 双向质量反馈 护理模式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过程,并对不同麻醉时机下母婴的结局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由我院96例初产妇的参与进行实施,对应时间选择在2020年8月-2021年5月之间。根据研究要求,将患者按照1:1的原则分两组进行,并在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环节分别选用两个不同时机进行,在胎头拨露达3*3cm2时进行的为对照组,胎先露下降至S+2至S+3之间进行的为观察组。结果:在两组患者会阴情况的分析中,观察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Ⅱ度裂伤率明显较低,会阴完整率得到显著提高,组间对应数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在产妇生产中,为避免产妇会阴处出现较大的损伤,减少会阴侧切,针对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实施,最好选择在胎先露下降至S+2至S+3之间时进行。

  • 标签: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时机 结局
  • 简介:摘要:中西医结合具有独特优势,为世界医学和人类健康做出突出贡献,中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文章运用学科交叉理论,针对中西医结合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从中西医结合内涵与外延的层面搭建“中医+”和“+中医”的结合框架,构建“+”模型,进而提出两条发展路径,最后形成中西医结合制度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临床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并行的“五位一体”对策方案。基于“+”模型的实施路径,对于构建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新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双+”模型 发展路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护理联合双轨主体互补沟通在脑瘫患儿认知功能和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瘫患儿进行分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9例)和实验组(n=29例),共计患儿58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双轨主体互补沟通,实验组患儿进行双轨主体互补沟通联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在的认知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数据有差异。患者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常规护理和双轨主体互补沟通联合使用对脑瘫患儿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更好,护理效果值得肯定,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瘫 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 双轨双主体互补沟通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尺桡骨骨折行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尺桡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结合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腕背伸、腕背曲角度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尺桡骨双骨折 康复训练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金歧联合思密达在小儿腹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观察患者均为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儿科收诊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参考组30例,予以金歧治疗,实验组30例予以金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分析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腹痛改善时间及腹泻改善时间短于参考组(P

  • 标签: 小儿腹泻 金双歧 思密达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氯芬酸钠栓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的100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感染性发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由5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布洛芬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氯芬酸钠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再次用药率;治疗指标(起效时间、体温下降度数、最大作用时间、退热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侠侣率为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次用药率为6.0%(3/50),对照组患者的再次用药率为22.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起效时间、体温下降度数、最大作用时间、退热持续时间分别为:(41.61±3.69)min、(1.07±0.28)℃、(99.77±10.17)min、(7.33±1.64)h,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感染性发热患者通过氯芬酸钠栓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再次用药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双氯芬酸钠栓 小儿感染性发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由于心血管病的影响,病人会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除了生理上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比如害怕、焦躁、灰心等。有学者指出,不良的精神状态不仅会影响病人的康复,而且会影响病人的护理和治疗。近年来,由于临床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心护理在心血管病病人的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探讨“心护理”模式在促进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 标签: 双心护理模式 心血管疾病 生理心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治疗中二甲胍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7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患者的分组依据,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分别采用格列喹酮、二甲胍来完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任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相同水平的护理。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在治疗前,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相关数据加以比较分析,均不存在突出的差距,(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均出现明显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加大,且组间对应数据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分别有3人及1人出现不良反应,占比为8.57%及2.86%,组间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相关数据比较分析,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二甲胍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高于格列喹酮。

  • 标签: 2型糖尿病 格列喹酮 二甲双胍
  • 简介:摘要:试管婴儿是一种经过体外结合卵子、精子,培育后移至母体内发育的一种分娩技术。由于婴儿早期是在实验室度过,导致精子质量选择、实验室人员操作情况、激素等情况均可能对早期试管婴儿健康状况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本文从早产试管婴儿生理特点入手,并阐述试管婴儿、早产儿与其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旨在为胎妊娠早产试管婴儿健康状况的研究提供有力参考。

  • 标签: 双胎妊娠 试管婴儿 早产婴儿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就心理护理在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疾病合并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疾病合并肺炎患者进行筛选,挑选6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的方法分成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以及实验组(30例,心理护理),每组30例。对比两组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疾病合并肺炎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疾病合并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生命体征、炎症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慢阻肺 应用分析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及探究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2020年7月至2021年11月时间段内在本院当中进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64例患者的资料实施研究,以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了参照组(n=32)和实验组(n=32),参照组内的患者使用常规性护理方式,实验组内的患者使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别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当中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步行150米时间以及首次坐椅活动时间均比参照组内患者更短,数据当中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概率为3.13%,明显要低于参照组中患者的21.87%,数据当中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护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期间,对其使用康复护理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康复护理 心脏双瓣膜置换术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情感障碍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情感障碍患者共10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碳酸锂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奥氮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度量表-双相障碍版评分、躁狂量表BRMS评分、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度量表-双相障碍版评分、躁狂量表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碳酸锂联合奥氮平对于情感障碍的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 标签: 奥氮平 碳酸锂 双情感障碍 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