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73岁。双眼视力下降半年余,于2019年04月17日就诊我院眼科,查矫正视力OD 0.15,OS 0.15,眼压R 24mmHg,L 36mmHg,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POAG),予贝特舒+布林佐胺点双眼 tid(拒绝住院),点治疗后自觉视力继续下降,4月29日再次就诊并要求住院。10余年前曾因脑梗在县医院治疗,高血压病10余年,不规则服药。入院时四肢活动较慢,可自行站立并短途行走,外出须家属搀扶。收缩压>240mmHg,舒张压>200 mmHg,立即给予口服硝苯地平 10mg,当天下午5点血压180/100 mmHg,诊断:1、双眼POAG;2、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高血压III级(极高危)。治疗上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 10mg bid,收缩压170-190 mmHg,舒张压80-90 mmHg,5月4日在局麻下行左眼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当日血压190/86 mmHg,5月5日10点突然神志不清,无法对答,言语不清、口流涎、口角歪斜、四肢躁动,用力握拳,立即查血压100/60mmHg,症状持续约15min后自行恢复,急诊行颅脑CT考虑脑梗塞伴软化灶形成,5月6日再出现脑卒中症状,17:00转神经内科,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抗感染、他汀降脂稳定斑块、降血压等治疗后患者意识清醒,仍不能言语,右侧肢体乏力症状较前改善,可在搀扶下行走, 5月22日出院,当天眼压右:23mmHg,左:13 mmHg。

  • 标签: 原发性 青光眼 脑梗塞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于 2017 年 01 月~ 2019 年 01 月收治的 50 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各 25 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 住院及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临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术后 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采用护理干预后对手术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18年12月,结束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患者86例,为了更好的研究护理疗效,本次将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将86例患者按照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将优质护理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眼压值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后的眼压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患者的手术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眼部状况,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护理干预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参照组(n=30)采用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手术治疗,研究组(n=30)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视力、眼压、前房角度、前房深度、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1个月视力较参照组更高,且眼压更低,前房角度、前房深度更高,且角膜水肿、前房反应、前房纤维素样渗出、虹膜根部撕裂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视力与眼压,恢复前房角度与深度,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手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及对裸视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 42例( 64)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间,并对其实施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此次研究的 42例患者( 64)经过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其裸视力、前房深度变化以及眼压均优于术前,术前以及术后对比的结果显示( p<0.05),差异显著。结论 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采取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裸视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乳化手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裸眼视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为原发性青光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收入的90例原发性青光患者,以奇偶数法分为常规组(常规小梁切除术)与试验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的可行性。结果 经对比,试验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较常规组优,P<0.05。结论 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开展在原发性青光患者中的效果确切,可以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青光眼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实施不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临床病例100例,具体的分为两个小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所选择的患者的年龄在45~65岁之间,其中年龄最小的为45岁,年龄最大的的为65岁,治疗组的平均年龄为(50.2±6.4),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50.8±5.9),所有患者在体质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具体的差异没有统计学依据(P>0.05)。治疗组采取虹膜周边切除+小梁切除的手术方式,手术医院为二甲医院无激光无玻切无眼底照相,对照组采取单纯的小梁切除术。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不同手术 治疗效果 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8-0198-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应用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院眼科的12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并随机的将其分为A、B、C三个组,其中A组40例,给予该组患者小梁切除术,B组40例,给予该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40例,给予该组患者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对比分析三种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前C组与A组和B组的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组的眼压与A组和B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前和术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较手术前视力均有所改善,其中C组比A组和B组改善效果明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应用小梁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置入的效果较其他两种术式效果较好,术后患者的并发症较少,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发性 闭角型青光眼 三种手术方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患者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实验组使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和患者眼压变化情况。结果:经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后,实验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患者治疗临床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实验组患者治疗一个月、三个月后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托吡卡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患者后对其眼压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对象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由40例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通过噻马洛尔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复方托吡卡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眼部不适、眼部瘙痒、眼部干涩)。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为(17.89±1.15)mmHg,对照组患者的眼压为(19.98±0.6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患者通过复方托吡卡胺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眼压,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复方托吡卡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眼压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时间为2021年12月-2022年12月,选取本院诊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治疗,观察组眼压改善明显,视力提高明显,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本院84例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选取治疗时间范围为:2022.3-2023.3)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两组例数均为42。参考组患者行小梁切除术,研究组患者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与参考组相比,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伴白内障的疗效明显好于单独小梁切除,也可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