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市射线装置卫生防护现况,进一步加强管理,为今后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市医疗单位医用x射线装置卫生防护情况及从业人员个人外照射剂量进行调查。结果市级医院合格率最高,乡镇医院低于市级医院,市级医院介入治疗人员个人外照射人均有效剂量为3.34mSv,高于市级医院诊断人员1.86mSv。和乡镇医院诊断人员2.38mSv.结论不断加强医疗机构介入放疗人员管理,加大乡镇医院放射卫生监督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医用x射线 防护现况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为建立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D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方法:通过检索国外文献和参考生产厂家相关信息,建立一套DDR性能测试和评价标准。结果:共检测17台DDR设备,其中国外设备7台,国内设备10台。每台DDR需要检测13项质量控制(QC)检测参数。能检测全部项目的国外设备5台(占71%)和国内设备6台(占60%),3个检测参数合格率较差,包括残影合格率为64.7%,响应均匀性合格率为76.5%和距离误差合格率为76.5%。结论:对所制定的13项检测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标准恰当,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生产厂商缺少设备的必要功能,使检测项目不全,应引起厂商足够的重视,尽快加以完善。

  • 标签: 数字X射线摄影 质量控制 性能检测 评价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某企业使用X射线荧光仪的辐射清情况,测试其防护效果。方法用射线巡测仪对荧光分析仪周围空气比释动能率进行测试。结果该X射线荧光分析仪周围空气比释动能率符合标准要求。结论该企业使用的X射线荧光仪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所产生的辐射,对工作环境无影响。

  • 标签: X射线荧光仪 放射防护 检测
  • 简介:目的:测量与分析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泄漏辐射水平,探讨使用剂量分布仪等剂量扫描装置检测加速器泄漏辐射水平。方法:依据国家标准“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中提供的方法,以一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对象,使用IBA公司生产的Startrack型剂量分布仪对该加速器M区域内X射线泄漏辐射进行检测分析。结果:M区域内X射线泄漏辐射与最大吸收剂量点比值为0.07%,平均吸收剂量与最大吸收剂量比值为0.04%。结论:研究探讨使用剂量分布仪等剂量扫描装置进行加速器的X射线泄漏辐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泄漏辐射 放射防护 医用加速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不同条件下腰椎骨矿含量、椎骨骨面积有临床意义的最小变化率。方法以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且证实无骨质疏松及相关疾病的体检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对照组。使用DPX-MD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患者各椎体骨矿含量以及椎骨骨面积进行测定。结果在95%可信区间,0.05检验水准的条件下,观察组患者各椎体有临床意义的最小骨矿含量变化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95%可信区间,0.05检验水准的条件下,观察组患者各椎体有临床意义的最小椎骨骨面积变化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在测量不同条件下腰椎骨矿含量、椎骨骨面积有临床意义的最小变化率存在一定差异,骨质增生会导致影响加剧,值得重视。

  • 标签: X射线 骨密度仪测量 腰椎骨矿含量 椎骨骨面积
  • 简介:目的:介绍介入放射学的设备、材料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更好地掌握介入放射治疗的方法,减少介入放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介绍各种影像设备DSA、CT、MRI等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以及介入放射线设备防护知识,分析产生介入治疗不良事件的原因,给出避免介入治疗不良事件的方案。结果:介入放射医生在介入放射线诊疗中增强了放射线设备防护意识,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介入放射治疗应用中存在不良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会损害医生与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导致临床诊断事故,为此应做好防犯工作,使介入放射治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 标签: 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线设备 动脉插管 介入治疗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特征及早期X线表现,明确X线对其的诊断价值,提高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我院68名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特征及早期的X线表现。结果68名早产儿肺透明膜病中,两肺显示透光度减低42例(61.8%);出现支气管充气相48例(70.6%);显示网状小结节影及广泛细小颗粒15例(22.1%)。呈“白肺”改变6例,气胸4例,合并肺炎8例,间质气肿3例,肺出血8例,纵隔气肿2例,慢性肺损伤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5例。结论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X早期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X线特征与胎龄、出生史结合对诊断本病、合并症的发现以及病情的进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 X线特征 早期X线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X线平片的诊断价值。方法X线机摄片,标准颈椎正侧位加颈椎45°双斜位。结果通过X线片观察,可以大体上了解颈椎病变之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对临床表现进行解释。结论在基层医疗单位X线平片仍可作为诊断颈椎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颈椎病 X线平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诊断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高度疑似胃癌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实验室检查手段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采取胃精细钡气造影X线检查。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诊断后,观察组患者的胃癌检出率为93.9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6.6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漏诊率为6.0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确诊的患者中,发生于胃窦部、胃体部和胃底部的肿块型胃癌患者分别为2例、2例和2例;发生于胃窦部和胃底部的葷伞型胃癌患者分别为2例和4例;发生于胃窦部、胃体部和胃底部的溃疡型胃癌患者分别为7例、4例和10例。结论X线检查在早期胃癌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显著提高胃癌检出率,降低漏诊率,且X线检查对患者的辐射量较小,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小,在胃癌的临床诊断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 标签: X线 诊断 胃癌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X线胸部平片的影像学表现,二者之间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方法分析100例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支气管肺炎58例(占58%);间质性肺炎30例(占30%);大病灶肺炎8例(占8%);大叶和(或)节段性肺炎4例(占4%)。结论通过肺部体征和X线表现关系分析,提高本病诊断率的注意事项。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X线诊断 肺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肺炎的临床与X线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34例新生儿肺炎的临床和X线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支气管肺炎87例(64.9%),大病灶肺炎28例(20.9%),大叶或节段性肺炎6例(4.5%),间质性肺炎13例(9.7%),临床表现典型而X线表现阴性5例(3.7%)。结论X线检查是诊断新生儿肺炎的必要检查。及时准确的X线诊断是临床治疗的依据。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X线位相成像对于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效果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X线位相成像技术和X线相靶摄影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并比较二者的影像学特征和诊断的有效率。结果X线钼靶摄影技术与X线位相成像在乳腺肿瘤的临床检查中的检出率均为100%,但是在良性病灶与恶性病灶的检测中灵敏度特异性有差异,X线位相成像技术的检测灵敏度(91.6%)和特异性(94.6%)都显著优于X线钼靶摄影技术(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是83.3%和87.8%),且差别显著,P<0.05,具有比较意义。结论X线位相成像技术分辨率高,能更加清晰的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乳腺癌微钙化的情况,敏感性高,在乳腺肿瘤诊断的过程中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X线位相成像 乳腺肿瘤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肺部X线诊断表现。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2年56例新生儿肺炎进行X线检查和临床诊断。结果本研究经检查后发现,支气管肺炎32例,占57.14%;大病灶肺炎15例,占26.79%;节段性肺炎7例,占12.50%。此外,共2例患儿出现误诊,经X线检查后明确新生儿肺炎。结论X线检查新生儿肺炎极具必要性,及时对新生儿进行X线诊断有利于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肺炎 X线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阴性肋骨骨折的高频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X线阴性肋骨骨折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6例同期行CT检查。结果32例X线阴性肋骨骨折中,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肋骨骨皮质回声不连续,轻微错位或骨皮质凹陷,骨膜下血肿形成。26例骨折有轻微移位,6例无移位骨折均经CT证实。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X线阴性肋骨骨折的补充诊断手段,可发现轻微移位或凹陷骨折,二者结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率。

  • 标签: 高频超声 X线 阴性 肋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CT、X线片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科室在近期内接诊的66例肺结核患者,分别对此66例患者实施X线片、CT的影像学诊断,并就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对。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对比,X线各项检测结果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低于CT的诊断结果(P<0.05)。结论X线作为肺结核传统的诊断方式,在现今临床仍占据重要地位,CT是近年来在临床普遍开展的一种诊断方式,相比X线片其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因此更据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肺结核 X线片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胸部X线片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85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85例患儿男56例、女29例,男女比为1.91,<3岁占81.18%(69/85);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手、足、口、肛周出现皮疹或疱疹;肺间质型58例,肺门影增大、模糊,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格样、线样改变;肺实质型16例,表现为不同范围的片状阴影;混合型11例,既有肺间质改变也有实质改变,2例伴有胸腔积液;动态病变多由正常、单纯间质型向肺实质型及混合型过渡,局限性向弥漫性病变过渡,肺部病变变化快,与临床表现相吻合。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升高,脑脊液糖、氯化物正常。结论手足口病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动态观察患者胸部X线之脉动,对把握病情、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意义重大。

  • 标签: 手足口病 胸部 X线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X线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方法,总结其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X线影像诊断的26例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经上级医院CT、纤维支气管镜、手术及病理等验证,鳞癌5例(占20.83%),腺癌15例(占62.50%),小细胞肺癌1例(占4.17%),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2例(占8.33%),转移癌1例(占4.17%),误诊2例,分别为炎性假瘤、机化型肺炎各1例。X线影像诊断准确率为92.31%。结论普通X线影像检查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为基础肺癌患者的早诊早治提供良好的筛查平台。但对缺乏明确影像特征或鉴别困难者应及时引导患者到上级医院做进一步其它项目的理化检查,以明确诊断。

  • 标签: X线影像诊断 周围型肺癌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肺中叶不张的临床表现,CT与X线诊断与分析。方法本文收集我院于2001~2004年间右肺中叶不张病例108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 标签: 右肺叶 CT/X线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X线和CT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并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1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范围、类型等进行观察分析,比较X线和CT检查在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胸部X线检查可以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156例,占到患者总数的73.2%,经双排螺旋CT扫描可确诊的患者204例,占95.8%。通过胸部X线平片检查可以对肺结核分型和发病位置进行判断。属于肺内及周围炎型病灶的98例,属于肺段浸润型的40例,属于干酪样病变的29例,属于纤维化及钙化的病变27例,属于粟粒状结节的19例。经胸部CT扫描可见,有磨玻璃样密度影的患者101例,有空洞影的患者52例,有小叶中心结节影的患者168例,有肺内实变影的患者57例,有淋巴结增大的患者9例。结论在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过程中,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比X线检查高,结合二者不同的影像学征象,综合判断有利于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

  • 标签: 活动性肺结核 X线检查 CT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方法39例体部恶性肿瘤患者均采用X-SR治疗,记录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39例体部恶性肿瘤患者经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总有效率84.62%、无效率15.38%,(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0%。结论体部恶性肿瘤患者经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疗效较为满意,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在今后实际应用中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 标签: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体部恶性肿瘤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