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肺中叶不张的临床观察与CT/X线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1

右肺中叶不张的临床观察与CT/X线分析

黄伟

黄伟

(辽宁省凤城中医院CT科118110)

【摘要】目的:探讨右肺中叶不张的临床表现,CT与X线诊断与分析。方法:本文收集我院于2001~2004年间右肺中叶不张病例108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关键词】右肺叶CT/X线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175-01

1一般资料

1.1男性40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3.4岁,其中2~30岁负,30~45岁65例,45岁以上20例,症状及体征:发热15例,咳嗽或咳痰血41例,胸痛及胸部不适31例,无任何症状6例;白细胞10×109/L以下者96例;10×109/L以上者12例。

2临床及X线表现

2.1肿瘤35例:其中右肺门增大且致密度增高26例,伴有右侧胸腔积液3例,右肺野通气度差并纵隔向患侧移位4例,有明显钙化性病灶2例。

2.2结核21例:8例伴有两肺野结核性病灶以及肺门或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右肺门致密度增高且有钙化性病灶11例,中叶段支气管内膜结核2例。

2.3炎症、异物49例:伴有右肺门增大和合并其它肺叶感染的27例,单纯性粘液栓塞17例,不明原因4例,1例为特殊病菌感染(治疗过程中证实)。

2.4急性右肺中叶梗塞1例,伴有少量右侧胸腔积液。

3讨论

3.1呼吸系统疾病在胸片上显示右肺中叶不张的CT/X线征象屡见不鲜,从上述的统计数字不难看出引起右肺中叶不张的因素主要是肿瘤、炎症和结核(异物通常有病史),故此征象在临床上又称之为“右肺中叶不张综合征”。右肺中叶不张在正位胸片上显示右肺中下野内中带大片状边界不清阴影致右心缘模糊,侧位胸片则表现为孤立性中叶不张,其上下面的叶间裂相向移位,为密度增高的三角形阴影。有时也可因叶间裂面移位不一致,造成其阴影不典型可呈边缘不够清楚的带状影。由于引发右肺中叶不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妨先从胸部平片分析入手,在分析平片之前,要求我们先熟悉了解右肺门的解剖结构,正常X线表现,才能正确地分析得了右肺门区的每一个异常征象。根据右肺中叶不张的X线征象,分析其不张的程度,特征及肺门区有无异常致密阴影和是否合并有其它肺叶段的异常征象。

3.2在分析右肺中叶不张过程中,我们可将引起右肺中叶不张的原因归纳为四种:(1)气道或小气道阻塞,粘液栓塞是引起气道及小气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这类肺不张主要见于手术后卧床患者和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癌是大气道阻塞最主要的原因,据有关资料统计约有2/3的鳞状上皮细胞癌发生于支气管内,这些患者多发生于45岁以上,80%有抽烟病史,我们认为肺门肿块加右肺中叶不张即可向临床提示原发性肺癌,在临床观察中肺癌患者的病史是很复杂的,如持久性右肺中叶不张,多发性右肺中叶不张合并有低热病史,致使我们误诊为某些感染性疾病。虽然临床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使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暂时性减轻或中叶不张的X征象也有所发送,但这些征象往往是不长久的,万不可掉以轻心,以此延误病情。在工作中我们也曾多次遇到这类患者;(2)压迫性右肺中叶不张,可分为被动性和压迫性,被动性来源于胸膜腔内,即胸腔积液或气胸等,此类右肺中叶不张多合并其它肺叶段的不张。而压迫性右肺中叶不张则是来自右肺门区或右支气管旁的占位性病变所致;(3)粘连性右肺中叶不张,此为血管栓塞所致的肺不张,常在X线征象上表现为遗侧胸腔积液,临床上患者则表现为突发性剧烈性胸痛,在确诊栓塞性肺不张之前,我们必须先排除所有可能引起右肺中叶不张的病因方可确诊;(4)瘢痕性右肺中叶不张主要是指肺泡间和肺间质间隙内的纤维化和瘢痕所形成,由于纤维化肺的顺应性丧失,其结果造成肺容积减少。这些表现多见于慢性肺结核、矽肺等,这些疾病在临床上一般不难鉴别。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肺结核合并肺癌,此类患者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曾有过误诊的教训。

综上所述,上述四种可引起右肺中叶不张的原因,有时在X线征象上是很难鉴别的,这就要求我们全面的掌握并了解患者临床表现和各种检查情况,有的还需要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CT检查,病原痰菌等检查,才有可能得出较为正确的诊断结果。

参考文献

[1]靳兆军.中下肺叶结合的CT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5(3).

[2]陈天武,谢晓东,张小明,李春平,董国礼,瞿昭华,杨汉丰.肺癌至上腔静脉综合征的CT诊断[J]2006,14(1).

[3]孙彦华,周菲,陈子姝.成人下肺叶结核胸部放射线167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