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小儿静脉采血成功率及缩短操作时间。方法临床上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配合真空采血管为患儿静脉采血。结果方法改进后的小儿静脉穿刺采血,明显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护理人员操作时间。结论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为小儿采血,成功率达95%,明显缩短操作时间。

  • 标签: 股静脉采血 方法 改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直视下行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静脉,定位并观察血流情况,做好体表标记,沿体表标记线行血管穿刺置管术。结果18例患者中全部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100%,全部患者均无出血,误穿动脉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楚显示静脉及观察血流情况,并可显示穿刺针砂所在位置,因此可以精确引导穿刺,减少穿刺风险,提高穿刺速度和成功率,并可有效防止误穿动脉,降低了医疗风险,使静脉穿刺置管术更好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引导定位 股静脉穿刺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穿刺中的成功率。方法将258例小儿静脉穿刺随机分成观察组(132)和对照组(126),观察组通过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穿刺方法,比较二者的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如减少反复穿刺的次数以及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静脉的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又能减少患儿家属的精神负担及经济负担。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股静脉穿刺 成功率
  • 简介:摘要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患者的生命线。临床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动静脉内瘘阻塞,静脉留置导管插管失败或合并感染,以及极度心力衰竭、肺水肿、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需急诊血液透析患者,而病情又不允许行中心静脉置管,而桡动脉和足背动脉又无法达到满意的血流量,重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成为患者延续生命的关键。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利用与周围静脉建立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治疗20例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 股静脉穿刺护理
  • 简介:静脉穿刺是新生儿静脉采血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新生儿临床护理工作中较常使用。现将笔者所在科在静脉穿刺中误入膀胱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股静脉穿刺 膀胱
  • 简介:摘要四头肌成形术治疗膝关节伸直位僵直,在临床上已广泛使用,但有并发症发生。作者根据常规方法,作了改进,减少了伸膝机能减退,髌韧带撕裂,切口裂开等并发症。

  • 标签: 膝关节粘连 股四头肌成形术 膝关节强直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腹壁疝、腹股沟疝及疝的超声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彩超检查依据肿块内容物、动态变化、血管,与周围组织、腹壁下动脉及精索、阴囊的关系,确定或排除疝的诊断。腹股沟疝、疝及直疝的声像图表现可归纳为;疝囊内容物为肠管呈多层中强回声,肠壁有多条彩色血流,腔内气泡为动态点状强回声。

  • 标签: 腹壁疝 腹股沟疝 股疝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穿刺采血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减少反复穿刺对静脉刺激及节省人力,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对新生儿分别进行头皮及四肢静脉的穿刺,观察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情况。结果静脉在新生儿相对比头皮静脉粗出血量多,穿刺成功率高,头皮静脉及其他静脉出血量较少如血量要求大易引起凝血。结论进行新生儿采血只要严格按操作流程可首选静脉,其次选择头皮静脉或颈静脉。

  • 标签: 新生儿 股静脉 采血
  • 简介:摘要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3%-5%,多见于40岁以上的妇女,男性较少.女性骨盆较宽大,联合肌腱和腔隙韧带较薄弱,管上口宽大松弛而易发此病.从解剖学来说,管几乎是垂直的,疝一旦形成,在卵圆窝处向前转折成锐角,再加上周围韧带坚韧,因此容易嵌顿.在腹外疝中,疝嵌顿最多,达60%以上,且容易发生绞窄,因此疝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治疗.传统治疗方法Mcvay法,在圆韧带或精索后方把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另一方法是将腹股沟韧带与耻骨梳韧带,及陷窝韧带缝合,以关闭管上口.还有就是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我院从2006-2011年共收治疝患者20例,均采用关闭环加平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的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股疝 关闭股环 平片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常规球囊扩张与切割球囊相结合的“复合球囊扩张”在浅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的扩张效果和中期疗效。方法在导丝通过闭塞段后,首先应用常规球囊进行预扩张,然后行动脉造影,对预扩张后仍有重度狭窄的部位进行切割球囊扩张,扩张后再次造影评价疗效。术后一年随访,通过下肢CTA检查结果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相比较,评价复合球囊扩张的中期治疗效果。结果在常规长球囊扩张后,长段闭塞的浅动脉显露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狭窄,最严重狭窄处多位于闭塞段的近端,远端和内收肌管的一处严重狭窄处平均长度为1.5-3cm,狭窄段程度为83%,这一段狭窄应用常规球囊扩张效果不明显,在严重狭窄处经切割球囊扩张后狭窄程度明显减轻狭窄度为30%,切割球囊扩张后再次应用常规长球囊扩张后动脉造影显示闭塞段较为均匀,一致得到扩张,但严重狭窄段扩张程度仍较差。严重狭窄处由于完全闭塞到首次扩张后平均为狭窄83%。切割扩张后平均为狭窄37%,再次常规扩张(后扩张)后平均狭窄为0。本组治疗没有发生动脉壁撕裂,穿孔出血合并症。一年后下肢动脉CTA显示复合球囊扩张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与血管内支架比较扩张效果相似。结论常规长球囊与切割球囊相配合的“复合球囊扩张”可以有效地治疗浅动脉长段闭塞,中期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效果相似,但长期疗效及闭塞后再次介入成功率和再次中长期通畅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毛刺法配合TDP照射治疗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外侧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针灸毛刺法配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使用神经营养剂、止痛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84%,经统计学合并频数的pidit计算法处理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毛刺法配合TDP照射治疗的治疗组疗效优于使用神经营养剂和止痛剂的对照组。

  • 标签: 股外侧皮神经炎 毛刺法 TDP照射
  • 简介:患者男,79岁.因发现左大腿后侧赘生性包块72年伴红肿热痛皮肤溃破十余天于2011年2月入院.患者6岁时发现大腿后侧长出一小赘生物,约花生米大小,缓慢生长,遂未作任何处治.近年来因包块长大后遂行中草药外敷治疗,敷后出现包块溃破并伴周围皮肤红肿热痛及行走困难来诊.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左下段后侧腘窝上见长径约8cm鸡蛋形有蒂的赘生性包块(图1),周围见中草药残渣,包块顶端溃破并形成直径约为3cm的圆形溃疡,溃疡底见脂肪样组织外露,溃疡周围包括肿块的表皮完整,但包块及蒂周红肿热痛炎性症状明显,包块触之质软有弹性.外院及我院超声示:左腘窝上突出性包块,血管瘤可能.

  • 标签: 后侧赘 左后侧 生性脂肪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游离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游离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足踝部组织缺损27例,缺损面积12cm×7cm-25cm×15cm。术前、术中受区创面彻底清创,切取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术后常规三抗治疗,及时处理血管危象。结果27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出现血管危象2例,经及时处理后皮瓣恢复血液循环1例,1例探查失败,皮瓣修薄成游离全厚皮移植全部成活。结论游离前外侧皮瓣供区隐蔽,成活率高,皮瓣质地优良,特别适合足底、足跟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以及肌腱、骨外露患者,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标签: 皮瓣移植 软组织缺损 股前外侧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静脉斜穿刺采血和静脉直穿刺采血对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580例需取血进行化验的刚出生患儿和1个月以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静脉斜穿刺术和直穿刺术采血,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静脉斜穿刺采血时患儿面部表情,哭声,口周、鼻根皮肤颜色,采血侧下肢皮肤颜色与静脉直穿刺采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穿刺1次采血成功率97%,穿刺操作时间5分钟,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8%,标本溶血率4%。直穿刺1次采血成功率为77.7%,穿刺操作时间为10分钟;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为20%,标本溶血率11%。结论新生儿静脉斜穿刺采血比静脉直穿刺采血对患儿机体影响小,患儿痛苦轻,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不易发生意外,应积极推广。

  • 标签: 股静脉斜穿刺采血 股静脉直穿刺采血 新生儿生命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研究从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方面探讨浅动脉下段易发易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281例浅动脉A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观察浅动脉329条,将浅动脉等长度分为上、下两段,统计分析两段间发病率、管径狭窄程度及峰值速度。结果与浅动脉上段相比,浅动脉下段AS发病率增高(P<0.01),动脉管径狭窄率增高(P<0.01),峰值血流速度增快(P<0.01)。结论浅动脉下段易发动脉粥样硬化,与其走行弯曲出现剪切力减低区,并与该处浅动脉受收肌腱裂孔的影响使其剪切力进一步减低,导致浅动脉下段易发动脉粥样硬化。

  • 标签: 股浅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剪切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