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引起了国内专家的注意。只有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根据已有国内研究文献发现,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及非留守儿童,这就需要父母、监护人、学校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以改善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由此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对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包括了解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积累适合他们的教育材料;通过集体活动促进他们的人格发展;以及设计贴近留守儿童实际情况的班本课程,培养其良好的社会行为。旨在为留守儿童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于改善当前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 个体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类型及特点。方法心理测验与档案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津工业大学大学生入学心理普查筛选出的27名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1)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的结果表明,有留守儿童经历大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焦虑(44%)、自卑(44%)、社交退缩(44%),其次为躯体化(22%)、抑郁(22%)、社交攻击(22%)、强迫(22%)、精神病性(22%)。(2)约谈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有留守儿童经历大学生出现频率最高的心理问题是自卑(89%),其次是过于自责(33%)、人际问题(33%),再次是追求完美倾向(22%)和语言表达能力缺乏(11%)。结论有留守儿童经历的大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并伴有焦虑、自责、人际等多方面的心理问题。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 档案资料分析法 大学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农村留守儿童诈病症状倾向,探讨诈病症状倾向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留守情况问卷,诈病症状倾向调查问卷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随机选取安徽省宿州市6所农村中小学369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儿童诈病症状倾向检出率达61.5%。诈病症状倾向检出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评分较未检出者低(焦虑总分分别为:46.34±12.62,40.30±10.62,t=4.606,P<0.01),诈病症状倾向儿童的出现心理健康状况的发现率高于正常儿童(P<0.01)。父母与留守儿童见面频次和联系频率是诈病症状倾向的影响因素。结论农村留守儿童诈病症状倾向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产生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有关。

  • 标签: 诈病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留守情况
  • 简介: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许多农村青壮年为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并且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大量家庭教育问题伴随着父母角色的缺失产生,这既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若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则需要家庭、学校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 标签: 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卫生 问题和伤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保门诊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现状,提高儿保工作者对儿童心理问题的了解和关注,初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法对我院门诊开设以来的228名儿童就诊原因进行分拆,采用X2检验。结果就诊儿童男女比例为2.111,就诊年龄集中在612岁。就诊率的高低与家庭环境、父母亲对儿童心理问题认识有关,家住城镇及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儿童就诊率高。不同年龄的儿童就诊原因不同,<6岁组主要就诊原因为行为问题、抽动症、言语障碍、健康咨询等;612岁组的儿童则以多动、学习困难为主。健康咨询有很大的比例,但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下降。结论基层儿保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扩大服务范围,加强健康宜教工作,以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 标签: 儿保门诊 心理卫生问题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行为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以艾森克个性测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为工具进行一般问卷方法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EPQ中精神质P、神经质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AS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比较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SDS)均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质,情绪不稳定,焦虑等个性特征对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行为有影响,产生拒绝上学的心理可能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包括学习压力,转换学校,寄宿以及独生子女等。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拒绝上学 心理健康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咨询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的患儿共200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00例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和家属焦虑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详细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之后,取得的效果差异显著,观察组患儿家属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患儿家属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保健门诊中,护理的同时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作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保健门诊 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心理健康的定义没有一个公认的客观标准,就是说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从心理现象的自身规律来分析,心理健康可以定义为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功能。护士被人们贯以天使的称谓,可见护士要承受比从事其他专业的人群高出很多的压力和委屈。而当代患者对自己的生存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目前护士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内外许多研究也表明在各种职业中护士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些强迫、抑郁、躯体化症状,如做事必须反复检查,遗忘率高,感到自己精力下降,活动减慢伴头疼、腰疼、肌肉酸疼等。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学者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提出了身心衰竭综合症的概念,提出因心理能量的长期奉献,在给予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身心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症,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我国也有调查显示,职业性应激可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此外,职业心态偏差,人格异常,身心疾病等并不鲜见。显然,这与全新护理模式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本文就引起护士不良心理的原因具体分析并提出对策。

  • 标签:
  • 简介:健康心理的维护是现代人所必须注重的一种心理教育内容,也是预防心理异常的最好方法。因每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遭遇的问题各异,也就没有一套用于各人而皆准的方法。所以下面介绍的原则或方法并不见得重要。重要的是你得去做,因为生活本是一种艺术,运用妙否,全在乎心。

  • 标签: 心理健康 心理教育 心理异常 心理学 预防措施
  • 简介:2000年将至,给我们一个机会来总结20世纪。在本世纪初,心理健康和移民问题被视为精神耻辱,种族主义和反对移民的一种强烈反应。精神病的诊断曾受到社会控制。与此同时,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心理健康是良好的生存状态和令人满意的功能,不仅仅是没有精神病。1897年在芬

  • 标签: 心理健康 生存状态 社会控制 令人 二次大战 卫生工作者
  • 简介:摘要从人类文明开始就有了护士提供护理服务的需要。护理人员在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同时面临着极大的心理压力这也是护理岗位缺少人才的原因之一。由于护士工作繁重,急、危、重的工作性质使大部分护理工作者有焦虑情绪,且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目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程度普遍偏低,明显低于国家平均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能 工作背景 压力 压力来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健康护理对孕妇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来我科门诊就诊的孕妇420例进行分析,针对孕妇孕期心理健康护理的前后比较,比较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孕期心理健康护理实施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抑郁程度明显减轻,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与实施前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孕期心理健康护理明显的降低孕妇的焦虑与抑郁程度,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对待孕期并做好相关保健措施。

  • 标签: ??孕期 心理健康护理 焦虑 抑郁 患者满意度
  • 简介:高中复读生的队伍日益庞大,他们较普通应届高中生面临更大压力,更易产生心理问题,但是这一现象并未得到各方的重视。本文对目前高中复读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心理问题产生的内部及外部原因等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了复读生面对高考失利自身所承受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和健康适应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外部原因主要来自于落榜后面对的社会舆论、老师和家长沟通方式问题,以及多数高中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复读高中生的心理状态随着复习阶段的进行而不断变化,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原因。针对复读生相关心理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即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配合,重视这一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高中复读生以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复习和高考。

  • 标签: 高中复读生 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