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98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病情,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氧驱动雾化吸入 小儿 哮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程序应用在骨科压疮患者预防压疮中的应用效果与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了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302名,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1例,观察组采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为0.66%,患者满意度98.68%,未发生护理纠纷;对照组的压疮发生率为5.30%,患者满意度为88.65%,护理纠纷率为3.31%。观察组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实现预防压疮的效果,减少压疮的发生率,并使患者满意,缩短住院时间,避免护理纠纷,可以投入到临床使用。

  • 标签: 骨科患者 预防压疮 护理程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护理之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医院诊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护理,观察并且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是(20.1±2.3)d,并发症的发生率是7.5%;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是(25.4±1.6)d,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0%。观察组的两项指标都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相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护理之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可以明显的提升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普及。

  • 标签: 脑出血护理 预见性护理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员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当中,主要针对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效果进行探讨,其重点是在脑出血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人员在进行信息收集的过程当中,进行医治的 100名脑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医治结束之后,研究人员通过对比两组病人是否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服务满意,是否存在合并症,住院医治花费的时间,护理操作花费的时间来比较该护理模式对医治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因为所有的信息都是从以上 100名脑出血病人的医治资料中进行提取,所以信息具有真实有效性。就信息显示的结果来看使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因为使用该方式进行护理的病人,各指标中的信息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结论:使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具体的护理操作能够促进病人医治效果,因此,该护理模式具有较多的护理优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程序 脑出血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从 2017年 11 月至 2018年 11 月患有冠心病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30 例 / 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程序,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 结果:治疗期间患者予以两种护理方案后,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总满意度。对照组患者为 73.3% ,观察组患者为 93.3% ,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介入预见性护理程序,可有效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稳定临床各项指标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 标签: 冠心病 预见性护理程序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心理护理程序在乳腺包块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2月—2018年5月,将112例乳腺包块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目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实施传统护理程序;观察组56例,实施心理护理程序,对比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效果。结果护理后,对照组患者HAMA、HAMD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对乳腺包块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程序,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可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及临床推广极高。

  • 标签: 心理护理程序 乳腺包块 围术期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护理当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7月份到2019年7月份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10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1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全面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8.04%,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2.36%,实验组患者的血糖、血脂恢复正常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讲,通过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能够保证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患者的血糖与血压等一系列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具备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预见性护理程序 基础护理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员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当中,主要针对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效果进行探讨,其重点是在脑出血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人员在进行信息收集的过程当中,进行医治的100名脑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医治结束之后,研究人员通过对比两组病人是否对护理人员提供的服务满意,是否存在合并症,住院医治花费的时间,护理操作花费的时间来比较该护理模式对医治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因为所有的信息都是从以上100名脑出血病人的医治资料中进行提取,所以信息具有真实有效性。就信息显示的结果来看使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因为使用该方式进行护理的病人,各指标中的信息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结论使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具体的护理操作能够促进病人医治效果,因此,该护理模式具有较多的护理优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程序 脑出血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预见性护理。比较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脑出血 应用价值
  • 作者: 罗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 贵州兴义 562400)  【摘 要】目的:观察PDCA护理管理程序在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所收治的40例行PICC化疗的白血病患者,将采用PDCA护理管理程序前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DCA护理管理程序后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位移与堵塞发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护理管理程序在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PICC置管情况,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及患者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脑出血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日期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操作,观察组在正规护理的情况下给予患者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给予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提高对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值得实践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 护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患有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30例/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程序,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结果治疗期间患者予以两种护理方案后,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总满意度。对照组患者为73.3%,观察组患者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治疗期间介入预见性护理程序,可有效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稳定临床各项指标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 标签: 冠心病 预见性护理程序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护理工作中程序化健康教育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8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抽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联合程序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血压水平、高血压知识知晓、依从性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比对照组低,高血压知识知晓评分、依从性评分则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应用程序化健康教育,疗效显著。

  • 标签: 程序化健康教育 高血压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诊科护理工作当中,应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急救的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06月以来,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急救治疗的1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患者8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82例,采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12%)和护理总满意度(98.7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0.49%,79.27%),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采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急诊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交接班应用程序化交接班的应用意义。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到 2019 年 5 月期间在本院实施手术的患者 200 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100 例,实施常规交接班管理制度;干预组 100 例, 实施 程序化交接班制度,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室交接班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比例,同时对两组护理人员在交接班过程中的交接班质量进行考核,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护理人员对于交接班流程的满意度。 结果: 在手术室交接班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比率方面,干预组组间数据( 1.00% )与对照组( 7.00% )存在差异( P < 0.05 );干预组护理人员在交接班质量考核评估方面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 P < 0.05 );其干预组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流程满意度( 98.00% )相较于对照组( 88.00% )存在组件数据差异( P < 0.05 )。 讨论: 程序化交接班应用于手术室交接班,能够有效的改善手术室护理人管工作交接班的工作流程,提升工作质量,降低交接班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

  • 标签: 手术室交接班 程序化交接班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程序化护理 应用于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护理中的 临床 效果 。 方法: 本研究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8 月时间段至我院就诊的 77 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 患者 (均接受 介入溶栓治疗 )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共 38 例, 接受 常规护理)和护理组(共 39 例, 接受 程序化护理 ),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以生存质量评分量表为标准进行评估)和并发症情况 。 结果: 护理前,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 。 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 t= 7. 316 , P=0.000 )。护理组出现静脉炎、下肢血肿、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挥症发生率 5.13% 明显低于常规组 26.32% ( x 2 = 6.568 , P=0.0 10 )。 结论: 程序化护理 应用于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中的护理优势更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 下肢血肿、静脉炎等 并发症的发生,可推广使用 。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介入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开展程序性协同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收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常规组(n=50)。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程序性协同护理,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术后3天、术后6天实验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嗳气、腹胀、便秘、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程序性协同护理,可明显提升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程序性协同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