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作者: 岳千钧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1)【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11-01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发展也愈发完善,使人们的生命健康得到有效保障,CT扫描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重要体现,相信大家对于CT扫描技术都不是十分的陌生。CT扫描技术拥有诸多功能性特点,是现阶段病情探测的重要仪器设备,而CT扫描技术在医学领域中被称之为X线电子计算机层摄影机。CT扫描设备主要利用X线断层扫描设施、微型电子信息技术以及液晶演示器共同组合而成,进而对人体内部各个部位展开检测,可以及时的发现病灶。CT扫描技术的由来是一位神经放射专家怀疑一位妇女得了肿瘤疾病,进而利用CT扫描技术手段,对妇女的身体展开检测,检测结果直接在屏幕上反映出来,不但明确的了解肿瘤在体内的实际位置,还可以对肿瘤的形状与大小进行显示观察,这一成功的检查过程也使CT扫描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为此,本文主要将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辐射预防进行介绍,便于加深人们对于CT扫描技术的了解。1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原理CT扫描技术又被人们称作为CT容积扫描,主要利用滑环技术手段,X线球管或者探测设备对人体内部展开360°的旋转探测,连续产生的X线信息数据,同时其进行有效的数据收集;另外,在检查床沿着纵轴的方向进行匀速运用,使扫描轨道呈现出螺旋式的扫描状态。其中螺距主要指球管在旋转一周时,检查床所移动的距离和扫描层厚产生的比值。通常情况下,医师认为螺距保持在1.0时,CT扫描图像效果最佳。当CT扫描设备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之后,CT扫描设备的分率、灵敏度、层次性等诸多特点也愈发明显,取代传统的X线检查的地位。2CT扫描技术的优势作用现如今,CT扫描技术不断改良,使CT扫描技术具有成像速度快的特点,可以达到连续扫描成像的状态,进而使呼吸伪影得到减少,有效地规避小病灶受呼吸幅度的不同出现漏诊的问题,大大减少了重症患者的检测时间,为重症患者的治疗抢救赢来了宝贵的时间。同时配合压力注射器设施,可以完成不同阶段的多次扫描,使CT扫描更具有灵活性特点。利用容积数据,可以建立高水准的多轴式图像以及三维立体式图像,充分的发挥CT扫描技术在医学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作用效果。3CT扫描技术临床应用的范围3.1检查颅脑部位CT扫描技术可以检查颅脑部位,可以查出患者颅内肿瘤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贵菊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凉山州西昌王氏骨科专科医院四川凉山州615000)【中图分类号】R8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128-01由于CT在病情诊断上具有重要作用,医生在病情确诊上都会让患者先做CT检查,但是CT检查存在明显的副作用,也就是在检查所产生的辐射会给人体造成损伤。所以,如何能够避免CT检查,降低CT检查辐射剂量,这些都是控制辐射危害的方法。文章便对CT检查的辐射危害和控制措施进行探讨,让人们对辐射危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了解到底该如何控制辐射危害。1何为CT?CT中文名称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其主要是通过使用超声波、Y射线以及X线束对人体进行断面扫描,其不仅扫描速度非常快,而且所呈现出来的图像也十分清晰,能够用于对各种疾病进行检查。由于CT其在医学诊断上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广泛用于对患者体内器官、骨骼等方面进行检查,尤其是在诊断肿瘤上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CT设备较贵,这使得CT检查费用也很高,并且在对某些部位进行定性检查时还存在局限性,因此不可将CT用于疾病的常规诊断手段,应当合理使用CT进行疾病检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CT检查辐射剂量较大,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也更大,所以孕妇尽量避免使用CT进行疾病诊断。2CT检查的辐射危害CT检查给患者身体所造成的损伤分为随机性损伤与急性损伤,其中急性损伤通常是因为单次辐射超过500mSv,但是随机性损伤则主要是因为在低辐射状态下每10mSv导致患者自身患癌概率的大幅度提升。儿童相对于成人来说对X射线是极为敏感的,即便CT检查所使用的剂量较低,但也会给儿童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尤其是对女孩所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CT检查给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此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对比进行分析能够看的更为清楚,做一次CT检查给人所造成的损害相当于的那个患者抽100包烟,或是人高速行驶5000英里发生车祸的概率。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若是5岁儿童做CT时辐射量为100mGy,那么其患癌概率则会上涨1.2%左右,而将该辐射量作用在15岁女孩的身体上,那么其患乳腺癌的概率则会上涨0.3%。而当胎儿受到该辐射存在的危害更大,致使胎儿出现白血病的概率大大提升。因此,对于孕妇、儿童通常是CT检查禁忌人群,即便需要对其检查应当使用磁共振或是B超替代CT检查。3控制CT辐射危害的有效措施从上述内容我们能够了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新生儿肺炎应用辐射台的临床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新生儿肺炎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53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纳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患儿给予基础性治疗方案,配合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辐射台治疗方案,配合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应用辐射台的临床效果突出,同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辐射台 针对性护理
  • 作者: 王轶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南充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南充637000)【中图分类号】R8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43-01孕期对胎儿的胎心心音听诊是最早的胎儿监护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预防和减少胎儿死亡生产率、降低围产儿发病率上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胎心监测用其守护宝宝健康是全家人都应该普及的知识。1胎心监测发展历史胎心监测最早始于1818年,主要用耳朵贴近腹部来听到胎心;从1821年开始,木式听筒开始用于胎心听诊;上世纪50年代末,电子工业的发展,为胎心监测仪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就是从上世纪70-80年代起,各类型的胎心监测仪在世界各国开始迅速普及。1958年,美籍华裔Edwrd,Hon教授发表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电子胎心率评估》论文,在文章中首次阐明并解释了电子仪器记录瞬时胎心率及子宫收缩对产时胎儿窒息评估的重要性。此后,随着胎心电生理学的发展,以及集成电路、软件技术和胎心拾取技术的进步,现在的胎心电子检测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发展。2胎心监测的作用胎心监测是胎心胎动宫缩图的简称,是利用胎心率电子监护仪将胎心率曲线和宫缩压力波形可视化记录下来供临床分析的图形,是能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状况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对胎儿没有危害,有需要的话,可以在家配置简易的胎心检测仪,自主进行检测。胎心监测能够连续观察并记录下胎心率的动态变化及胎儿受宫缩影响的状态。可通过这种方法在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宫内急慢性缺氧、胎盘功能不全、脐带脱垂或隐性脱垂等危险状态,而且还可以检查胎儿宫内储备状况。但是这种判断胎儿宫内状态的监测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当产妇发生宫缩时,就不能听取胎心率,需要在宫缩停止30秒后才可以开始听取胎心;此外,宫缩时或宫缩刚过后的胎心率是无法准确判断的,也就难以鉴别这一阶段的胎心异常是生理性还是病性变化。但胎心监测仍然是最重要的判断胎儿在孕期健康状态的方法,需要准妈妈们不能因为麻烦而忽视对胎心的监测,需认真耐心的坚持。3胎心监测必备知识(1)胎心监测开始的时间孕妈妈在自身身体状况没有大问题的情况下,在孕期第36周就可以进行胎心监护了,建议之后每周保持一次监测。如果孕妈妈在自身就有疾病或孕期出现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建议最好从孕期第28-30周开始胎心监测。(2)胎心监测前的注意事项孕妈妈在准备做胎心监测前,需特别注意以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对于烧伤患者体温的影响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64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体温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发热率为4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8.1%;观察组的发热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发热持续时间平均为(2.33±0.57)d,较对照组的(3.02±0.57)d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烧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发热率及发热程度,并缩短发热持续时间,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烧伤 体温 高效辐射烧伤治疗仪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导睡眠和脑电图监测技术诊断癫痫和睡眠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睡眠中有发作性事件的睡眠障碍的患者30例,对这30例患者分别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和视频脑电图监测检查,然后进行参数分析;结果癫痫发作和发作间期的痫样放电主要见于睡眠的1和2期,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相关异态睡眠,典型的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的前1/3阶段,即N3阶段,或从清醒向睡眠转换或睡眠向清醒转换的阶段,而快速眼球运动相关异态睡眠,多发生在REM期。结合睡眠时相、及发作时临床表现,可以做出正确诊断。结论多导睡眠和视频脑电图监测检查联合应用,在癫痫和睡眠障碍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多导睡眠和脑电图 癫痫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手术室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各种医源性损伤的高危科室,随着C臂X线机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频率越来越高,而电离辐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其对人体的危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手术室工作人员可通过自我保护意识,重视对他人的防护,加强职业教育,完善防护设备,落实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规程,合理排班,以减少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保护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减少射线对手术患者的危害。

  • 标签: 手术室 C形臂X线机 电离辐射 安全 防护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品本身就具有双面性,其一方面可以直接用于治病与防病,另一方面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促使患者出现生理、生化紊乱等不良反应,所以医院要想有效发挥出医院的使用价值,则需要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而本文也是就如何有效做好这一项工作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医院 药品 不良反应 监测
  • 作者: 张小燕徐普高郑富舟常晨马永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镇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庆阳 744500)  【摘  要】目的:分析镇原县碘缺乏病的监测结果,为与之相关的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在全县范围内抽取8-10岁非寄宿学生40人及20名孕妇,开展尿碘、盐碘含量检测和甲状腺检查,采集孕妇尿样和家中食用盐,检测尿碘含量和盐碘含量。结果:8-10岁学生尿样和家中食用盐样210份,盐碘含量检测合格163份,合格率为77.6%,学生群体中甲状腺肿大患者3名,肿大率为3.57%。孕妇尿样和家中食用盐各100份,碘含量检测合格91份,合格率为91%。结论:镇原县碘缺乏病监测结果与碘盐合格率及群众认知等多种因素有关。为降低碘缺乏病的发生率,碘缺乏病防控工作离不开各个机关的通力合作。  【
  • 作者: 孙维功刘艳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辽宁省瓦房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辽宁瓦房店 116300)  【摘  要】目的:探讨研究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及防治措施。方法:于2016年我市九龙街道居民食用盐样品中随机抽出100例后进行碘含量检测,然后在当地各阶段人群中(学生、孕龄妇女及孕妇)随机抽出200例作调查对象,后利用自制碘缺乏病防治知识问卷来评估其对知识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结果:2016年间,我市食用盐100例抽取样本中,检测合格率为95.00%,不合格率为5.00%;知识检测知晓率中,孕妇、育龄妇女及学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6.00%、91.00%、89.00%。结论:针对碘缺乏病问题,当地需全面落实碘缺乏病防控工作,通过加大合格碘盐的覆盖面积和加强居民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最大程度上提高社会群众知识知晓程度来降低碘缺乏病的危害性,以此保证人们生活饮食的安全性,为其身心健康奠定良好基础。  【
  • 作者: 范红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北京市社会福利医院 北京 100085)  【摘 要】目的:了解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方法:用现场采样和随机抽样检查的方法,对医院消毒灭菌质量进行检测。 结果: 2013~2017年医院室内空气消毒平均合格率98.60%、医务人员手卫生平均合格率96.47%、物体表面消毒平均合格率95.48%、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平均合格率99.85%、压力蒸汽灭菌过的无菌物品无菌率100%。 结论:2013~2017年医院总体消毒灭菌工作完成的很好。  【
  • 作者: 王志容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沙湾区葫芦镇卫生院四川乐山614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59-01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的常见误区很多,例如不定期测量糖化血化蛋白、血压测定不定期等,这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利影响。1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误区1.1不定期测量糖化血化蛋白糖尿病患者对自己身体进行自我监测的项目很多,为了保障结果的准确,需要患者直接去医院进行监测,糖化血化蛋白的监测可以直接的反映出患者的两个月到三个月范围内血糖的平均水平,也可以通过其了解到自己身体内部的葡萄糖的代谢情况。医生可以以化验结果为依据,了解患者之前使用的保健方案是否存在效果,也可以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运动情况,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对患者的建议。还需要监测的目标该有其尿酮、尿糖,目前市面上虽然已经存在试纸,可以在家里自我监测,但是准确率无法得到缺乏保障。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在早期出现的一些损害可以进行测量,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时间为一个月到三个月之间,如果患者本身就有肾脏方面的疾病,更加需要频繁去检查,对于其准确测量只有在医院化验室才能看到。尿酮是人体脂肪代谢产生的一种物质,如果尿酮的数据变高,患者可能就会产生中毒,甚至会造成昏迷。如果患者监测自己的血糖连续几次都在13.3以上时,就需要去医院检查。有部分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在空腹或者是饭后数据都比较正常,。就将测量糖化血化蛋白忽略,其实,患者在饭后或者是空腹测量的血糖只能代表当时那个时刻血糖情况,根本无法反映出某一段时间内血糖的总体程度。1.2血压测定不定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密切重视,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吃饭、饮食、尿量与体重,全身乏力情况,患者需要对自己心脏节律进行定期检查,观察自己的下肢浮肿情况、皮肤上是否存在溃疡等。糖尿病患者的部分化验指标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有很好的监测作用。患者在家里就可以去监测自己的血糖,通过检测明确自己的身体状况,然后根据测量结果来对自己的饮食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稳定,在30天之内监测血糖的次数需要在五次到七次,血糖测量时间可以在空腹、餐后、夜间测量,一次只监测一种血糖。例如这一次是监测的空腹血糖,那么在几天之后就可以监测夜间血糖或者是餐后血糖。如果糖尿病患者比较特殊,是比较难控制的胰岛功能差2型糖尿病病人,就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病媒生物的监测,掌握其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制定合理的病媒生物防治方案提供依据,为病媒生物传染病的流行进行预警。蝇类旬平均指数为只/笼,优势种群为家蝇、麻蝇;季节消长呈单峰(7-8月份)。

  • 标签: 密度 季节消长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重庆市潼南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医院消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方法按照GB15982-2012对医院重点作业场所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等进行抽样监测。结果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2.0%,室内空气合格率为80.2%,医护人员手合格率96.3%,使用中的消毒液合格率为98.5%。结论潼南区级及民营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质量较好,乡镇级医疗机构质量仍有待加强,应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院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和院感监测

  • 标签: 医疗机构 消毒灭菌 监测 分析
  • 作者: 杜乃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辽宁省葫芦岛市解放军第313医院药械科 辽宁葫芦岛 125000)  【摘 要】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及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确保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一年来出院病历随机抽取1000分病例,回顾性的对ADR报告率、报告类型、报告质量评估、报告时限进行整体调查评估,进行整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我院ADR监测报告率 80%;漏报率20%;ADR监测报告类型一般病例57.14%,新的一般病例28.57%,新的严重的病例占14.29%;ADR监测质量报告评估,报告真实性占100%;规范性92.86%;完整性100%  ADR监测报告时限 ,一般病例报告和新发的严重的病例报告时限均达到100%。结论:有必要对医务人员进行长期的ADR监测相关专业知识、法律知识进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ADR监测的认知宽度,是ADR监测工作成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为,及时发现问题,严格按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确保用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