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曲安奈德尿素的稳定,有利于临床安全使用该药物。方法分别通过离心试验,耐热,耐寒以及留样中尿素的含量来考察曲安奈德尿素乳膏的稳定。结果该制剂性质稳定,实验数据都符合标准。结论曲安奈德尿素乳膏性质稳定

  • 标签: 乳膏 尿素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已知杂质对照品溶液稳定。方法采用不同溶剂溶解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已知杂质对照品,通过HPLC方法对已知杂质对照品溶液的稳定进行研究;已知杂质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流动相为溶剂,混合杂质对照品溶液中杂质C转变为杂质E,杂质C对照品溶液及其不稳定;溶解杂质B对照品,杂质B与盐酸氨溴索相互转变;更改甲醇为溶剂,各杂质对照品的甲醇溶液稳定。结论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有关物质,甲醇作为杂质对照品的溶剂,测定数据稳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能准确有效的检测出产品中已知杂质的含量。

  • 标签: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杂质 稳定性 溶剂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合理治疗及手术方法。方法3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急诊入院时均采用损伤控制措施,待病情平稳后,于伤后5-10天手术,其中行前路内固定23例,后路内固定10例。结果本组33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0个月。24例骨盆骨折3个月达骨性愈合,6例4个月达骨性愈合。3例6个月达骨性愈合。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复位固定骨盆骨折,恢复骨盆的几何形态和稳定。为早期功能锻炼,减少病残率提供良好的解剖和力学基础。

  • 标签: 不稳定骨折 骨盆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 手术
  • 简介:摘要一个稳定的支抗在牙齿矫正和颌面矫形过程中对矫正效果,在多年努力不懈的寻找稳定支抗的过程中,正畸骨性支抗系统得到发展和应用。随着近年来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多种具备优良支抗作用的种植体被应用于正畸的治疗过程当中,其中微型种植体的出现为广大医生和患者带来了福音,极大地提高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大大缩短了治疗过程。微型种植体适合于牙槽高度失调和槽关系失调所导致的露龈笑下颌过度前上旋或后下旋的患者,以前的传统矫正方法对此类患者难以奏效。本文就影响微型种植体承受正畸力后的稳定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微型种植体 正畸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在0.9%NCl,5%GS,10%GS,5%GNS中的配伍稳定,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配伍液在25℃条件下0h-8h内色谱峰面积变化,同时观察其外观、测定pH值变化。结果25℃时,依达拉奉注射液与0.9%NS在6h内、与含糖溶液在4h内是稳定的。上述混合液在规定的时间内pH值、外观无明显变化。结论使用依达拉奉时应现配现用,避免含量下降。

  • 标签: 依达拉奉 输液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研究和讨论不稳定心绞痛易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原因,意在临床上应高度重视不稳定收绞痛,减少急性心肌梗塞的突发和降低其猝死率,不稳定心绞痛在临床经常发现,一旦被诊断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立即引起重视,并给予认真治疗,不可马虎大意,以免出现不良后果,引起心血管的突发事件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不稳定心绞痛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49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6个月,根据改良Mcbride评分标准,优27例,良15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效果良好,可避免发生术后再次移位,创伤小。较石膏固定可靠,患者功能恢复好。

  • 标签: 桡骨骨折 外固定架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在临床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为临床合理使用该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分散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10%脂肪乳注射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溶液6h内的维生素A、E、K1的含量变化,采用显微镜法检测乳滴大小,并观察静置溶液外观有无分层、破乳以及颜色的变化。结果?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3种不同输液配伍后放置6h,均未见外观变化,乳滴粒径相对稳定。维生素含量随放置时间的延长均有所下降,其中在脂肪乳和葡萄糖输液中相对稳定。结论?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葡萄糖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配伍稳定能满足临床要求。

  • 标签: 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93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血栓通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用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中,显效率为53.2%(25/47),总有效率为93.6%(44/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1%(18/46)76.1%(35/46)(P<0.05)。结论硝酸甘油联合血栓通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硝酸甘油 血栓通 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实施APL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79—91岁,平均84.5岁。骨折分类按Evans-Jensen分型Ⅱ型29例,Ⅲ型16例。结果随访期间死亡患者4例。其余41例患者术后随访10—46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2—3周,患者可借助支具下床活动。术后6个月,37例患者平衡和行走能力已经基本恢复至伤前水平,生活能自理。未出现髋臼磨损及股骨假体松动、下沉等手术相关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肺部感染4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价标准优14例,良19例,可5例。结论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床负重满意近期疗效,获得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并用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33例常规给予硝酸盐制剂、β1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每天3次、曲美他嗪20mg,口服,每日3次。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主要症状胸痛、胸闷、气促、乏力、心悸等临床疗效比较分别为91.4%和57.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1.4%、45.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曲美他嗪为主辅以常规药物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可能与其优化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有关。

  • 标签: 通心络 曲美他嗪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甘和茶定性、定量的检验方法。方法对甘和茶成方制剂中桔梗、山楂和岗梅药材进行薄层色谱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法对黄芩药材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甲醇-0.4%磷酸溶液(48∶52);检测波长280nm;流速1.0ml/min;柱温35℃。结果薄层色谱专属性强,方法可行;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99.20%,RSD=0.96%(n=6),在10.0625~402.5000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27.583x+86.058,R2=0.9999(n=7)。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提高甘和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 标签: 甘和茶 桔梗 山楂 岗梅 黄芩苷 定性 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鼻炎合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鼻炎合剂中桔梗、桑叶、辛夷进行定性鉴别;以绿原酸为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各薄层定性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未见干扰;绿原酸在0.1072~0.8936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5%。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鼻炎合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鼻炎合剂 绿原酸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科出院的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授受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全面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稳定期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FVC、FEV1、FEV1%、PEF、FEV1/FVC%及p(O2)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有效的全面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全面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