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视觉,不仅关系到婴儿(1周岁以内的宝宝)能否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还影响到婴儿日后所有动作的发展。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能感受到光,出生一个月左右能看见20厘米内的物体,大约1岁上下就可以发展到接近成人的视觉功能,所以l岁前是孩子视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婴儿由于还不会用语言达,因此为他(她)们检查视力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 标签: 视觉功能 婴儿 语言表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提高血站工作人员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使献血者放松心情,解除顾虑。方法学习如何进行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结果实际工作中如果能做好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确实能降低献血者的紧张情绪。结论血站作为采供血的专业机构,工作人员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血站的外在形象,关系社会对血站的信任感,只有更好的提升服务和自身素质,才能保证血站的长远发展。

  • 标签: 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
  • 简介:摘要语言作为一种内含丰富的艺术,是人类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在整个精神科的治疗康复过程中,运用无处不在,有时同样的语言对不同患者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所以护士要加强语言艺术的修养,学会与患者说话的艺术。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语言艺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对危重症患者抢救具有重要意义,但气管切开给语言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造成护患双方语言交流障碍,即沟通障碍。沟通是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1,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在实践中,语言沟通可以说是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但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来说,由于暂时的失声,导致语言交流障碍,由于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所以非语言沟通在护患交流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可以丰富护理人员沟通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采取各种方式能有效地增进护患互动,从而改善护患关系2。

  • 标签: 非语言交流 气管切开 患者 情感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在小儿护理的工作中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筛选出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儿科中收治的6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患儿实施传统的的护理模式,而实验组患儿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法,比较两组患儿对医护人员相关工作的配合情况。结果68例患儿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儿配合率要高于参照组患儿,即实验组患儿的配合率为94.12%,参照组患儿的配合率为70.59%,两组比较差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法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儿对医护人员工作的配合情况,使其更好的接受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被推广。

  • 标签: 小儿 护理工作 肢体语言 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