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protein70,HSP70)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肝细胞癌中HIF-1α、HSP70的表达。结果48例肝细胞癌HIF-1α阳性率为70.8%,强表达10例,中度表达14例,弱表达10例,无表达14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级、Ⅱ级、Ⅲ-Ⅳ级VEGF阳性细胞数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癌转移者与无癌转移者HIF-1α、HSP7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IF-2α表达与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r=0.726,,P<0.05)。HSP70与HIF-2α表达呈正相关(r=0.726,P<0.05)。结论HIF-2α与HSP70表达有相关性,HIF-1α、HSP70与癌转移有关,HIF-α与HSP70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肝细胞癌 缺氧诱导因子-1&alpha 热休克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Hespintor成熟肽的基因克隆过程,获得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Hespintor成熟肽克隆载体,为后续构建Hespintor原核表达载体奠定基础。方法提取pMD19-TSimpleVector-Hespintor克隆质粒后,应用RT-PCR法扩增Hespintor成熟肽基因片段,对Hespintor成熟肽克隆载体进行构建,及双酶切反应鉴定。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约230bp处可见1条特异性条带;蓝斑和白斑斑点数量比对大约为11,说明转化效率大约为50%左右;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约230bp处的条带为所克隆的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Hespintor成熟肽基因片段。结论重组克隆质粒pMD19-TSimpleVector-Hespintor成熟肽基因构建成功。

  • 标签: 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Hespintor成熟肽 基因克隆 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妊高征患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和B因子(BF)的含量,探讨其在妊高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妊高征患者血清Fn和BF含量(x±s)在重度、中度、轻度分别为290.1±109.1mg/L、275.7±116.1mg/L、276.4±96.4mg/L和439.0±176.8mg/L、448.0±165.1mg/L、423.9±153.1mg/L,对照组Fn和BF含量(x±s)分别为218.7±69.4mg/L和416.6±111.7mg/L,经t检验,妊高征各组患者Fn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含量高于对照组;而BF含量,妊高征各组与对照组均无差异(P>0.05)。结论Fn是妊高征监测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 标签: 妊高征 纤维结合蛋白 B因子 免疫比浊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川崎病病程及其治疗中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川崎病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病程第8天)、治疗后2、5天(病程第10、13天)采静脉血,其他感染性疾病组患儿于入院第1天及入院第5天采静脉血。以上标本均采用ELISA法进行IGF-1、IGFBP3测定。结果(1)川崎病组治疗前(病程第8天)的IGF-1、IGFBP3血清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而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组(入院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川崎病组治疗后2天(病程第10天),其血清IGF-1、IGFBP3水平与治疗前(病程第8天)相比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3)川崎病组经治疗后5天(病程第13天),血清IGF-1、IGFBP3水平仍持续在高水平,与川崎病治疗后2天(病程第10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组(入院后5天)相比明显升高(P<0.05);其他感染性疾病组(入院时)与入院后5天血清IGF-1、IGFBP3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川崎病组分为发生CAL组和未发生CAL组,两组IGF-1、IGFBP3血清水平无显著性差异。(5)川崎病组中分典型KD和不完全KD两组,其治疗前后IGF-1、IGFBP3血清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川崎病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F-1、IGFBP3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应用有关,其水平升高,可能减少了川崎病后期血管狭窄及血管瘤的形成,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川崎病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在确诊胎膜早破问题上的临床价值,总结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选取克州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孕妇90例,根据临床表现,对胎膜情况分为3组,分别为确诊胎膜已破组25例,为1组;胎膜仍然完整组30例,为2组;怀疑胎膜已经破裂组35例,为3组。采用免疫层析法联合羊齿状结晶法对这90例孕妇胎膜早破情况进行诊断,将两种方法检查出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收集患者的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组:免疫层析法检查结果显示均为阳性,羊齿状结晶法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为12例。2组: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均为阴性。3组:免疫层析法检查结果显示阳性为13例,羊齿状结晶法显示阳性为2例。结论使用IGFBP-1确诊胎膜早破比较准确,操作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胎膜早破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探讨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影响。方法ACS患者4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5例,同期入选稳定型心绞痛(SA)20例和对照组20例,测定血浆hsCRP和vWF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SA组相比,AMI组和UA组hsCRP和vWF水平显著升高(P<0.05);vWF和hsCRP是AC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RR值)分别为9.478、1.026和2.200。结论炎症可以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栓形成,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加快ACS的进展。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角蛋白21-1与转移生长因子-β1联合检测诊断良恶性腹水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腹水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腹水中的细胞角蛋白21-1与转移生长因子-β1进行检测。结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肝癌组患者腹水中细胞角蛋白21-1与弥漫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肝癌组患者腹水中转移生长因子-β1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胞角蛋白21-1与转移生长因子-β1联合检测对于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和癌性腹水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细胞角蛋白21-1 转移生长因子-&beta 1 检测 诊断 腹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抽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病理组织标本41例作为观察组,取同期正常卵巢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并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记录两组患者EGFR、Kras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变化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EGFR、Kras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3.17%、85.37%较对照组EGFR、Kras蛋白阳性率17.5%、2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和Ⅰ~Ⅱ期的EGFR、Kras蛋白阳性率较中低分化和Ⅲ~Ⅳ期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Kras蛋白直接参与卵巢癌细胞的分裂、增殖中,临床可将这EGFR、Kras蛋白作为疾病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Kras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并根据UAER水平将其分为正常清蛋白尿组(n=184)、微量清蛋白尿组(n=76)和临床清蛋白尿组(n=40)。采用ELISA法检测3组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从正常清蛋白尿组、微量清蛋白尿组到临床清蛋白尿组,血清VEGF和UAER水平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UAER(γ=0.746,P<0.01)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EGF是UAER独立影响因素,P<0.01(R2=0.648)。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VEGF与UAER密切相关,某种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程度。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量清蛋白尿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白蛋白及球蛋白测定。方法对样本进行临床检测。结论白蛋白(Albumin,ALB)相对分子质量为66300,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结合和转运蛋白,为正常人体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组分,占血浆中蛋白的40%~60%。半衰期l5~19d,白蛋白由肝实质细胞合成,通过肝静脉进入循环。合成的白蛋白从细胞内被分泌到细胞间质,再通过淋巴管重新被回输,每天的循环量约为蛋白质合成量的l0倍。

  • 标签: 白蛋白 球蛋白 测定
  • 作者: 邓盛春李晓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合江县中医医院    四川泸州    646200)  【摘    要】    目的:探讨对类风湿关节炎(RA)老年患者使用补肾通痹汤后患者治疗效果和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 对本院于2018.04~2019.04间收治的70例RA老年患者开展分组研究,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雷公藤多苷进行治疗;35例实验组患者则联合使用补肾通痹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相关指标间的差异。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免疫球蛋白IgM、IgG和IgA均得到显著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RA患者使用补肾通痹汤进行治疗可以有效调节患者异常的免疫反应,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阻肺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骨骼肌蛋白分解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选取30只健康小鼠,将其按双盲法平均分为对比组、实验组,每组15只小鼠,以单纯熏香烟法建立慢阻肺模型,后取小鼠伸趾长肌,将其分别置于有或无TNF-α的孵育液中,并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blot检测泛素蛋白、mRNA水平。结果实验组泛素mRNA、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TNF-α对慢阻肺骨骼肌蛋白分解有促进效果。

  • 标签: 骨骼肌 慢阻肺 蛋白分解 TNF-&alph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医大儿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被确诊为巨大儿的新生儿病例33例,另选6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病例组新生儿体重在4000g以上,对照组新生儿体重在4000g以下,全部样本均为活产间胎新生儿,收集新生儿脐带血以及孕妇胎盘组织标本和静脉血标本,对对照组与病例组进行实验指标检测。结果病例组女性新生儿比例底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巨大儿发病风险与新生儿性别、孕周、孕期增生、孕前BMI4个因素相关联。结论研究对象脐带血IGF-1与母亲静脉血中GHb水平升高是引发巨大儿的主要风险。

  • 标签: 巨大儿 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构建含趋化因子融合蛋白SDF-KDEL的慢病毒载体pLenti6/V5-S-K,为研究I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SDF-KDEL,纯化后的PCR产物定向连接入pLenti6/V5-D—TOPO载体,构建慢病毒载体pLenti6/V5-S—K,并在293FT细胞中建立慢病毒株,最后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观察SDF-1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pLenti6/V5-S—K,并证实SDF-1蛋白可在HeLa细胞系内表达。结论慢病毒载体可介导CXC-细胞内趋化因子(CX&in-trakine,SDF-K)基因高效、稳定转染HeLa细胞,可用于抗HIV-1感染的基因治疗。

  • 标签: 人免疫缺陷病毒 Ⅰ型 趋化因子受体 细胞内趋化因子 慢病毒载体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85例COPD患者视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5例中老年人群视为对照组。COPD患者为罗红霉素加基础治疗。比较健康对照组及其COPD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d后IL-6、PCT、TNF-α、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IL-6、PCT、TNF-α、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OPD患者的IL-6、PCT、TNF-α、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IL-6、PCT、TNF-α、CRP水平联合检测有利于COPD患者细菌感染敏感性的提高,在现有标记物中做到了补充,对上述指标进行动态检测,有利于判断病情的转归及评估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白介素 降钙素原 肿瘤坏死因子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获得兔抗人成熟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多克隆抗体,并将其初步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将人成熟型TGF-β1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法纯化,并将其作为抗原免疫家兔,获得兔抗血清,经饱和硫酸铵纯化,获得初步纯化的兔抗人TGF-β1多克隆抗体。采用双抗夹心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健康对照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的OD值。结果获得初步纯化的兔抗人TGF-β1特异性多克隆抗体,该抗体能与人TGF-β1起反应。各组血清TGF-β1的检测OD450值为:轻、中度慢性肝炎组11.333±6.136,慢性重症肝炎组16.400±6.959,肝硬化组14.975±6.090,健康对照组7.275±3.222;前三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慢性重症肝炎组、肝硬化组分别与轻、中度慢性肝炎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制备的TGF-β1多克隆抗体可初步用于临床检测,判断肝纤维化程度。

  • 标签: 人成熟型转化生长因子-β1 融合蛋白 亲和层析法 多克隆抗体 肝纤维化 实验室技术与方法
  • 简介:摘要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型、迁移、吞噬脂质、趋化巨噬细胞,参与新生血管内膜的形成。目前,对于冠心病血管硬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多种生化标志物参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所以,在临床上寻求有可促进冠状动脉血管管壁发生炎性增生,影响冠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的有实际预测价值的相关因子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引起冠心病(CHD)患者的血液中血浆骨桥蛋白水平表达上调,其有可能参与冠脉狭窄的整个病理过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联素(APN)、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DM)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GDM组)、70例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孕妇(GIGT组)、70例葡萄糖负荷实验(GCT)正常孕妇(对照组)APN、TNF-α,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GDM组、GIGT组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NF-α、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N、TNF-α、CRP参与妊娠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脂联素 肿瘤坏死因子 C-反应蛋白 妊娠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