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妇科护理管理过程中隐藏的安全隐患,探讨安全管理措施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组7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总结安全隐患并采取预防性措施,对比2组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统计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3%vs17.3%,98.7%vs84.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妇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管理可显著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妇科护理管理 安全隐患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历年来收押人员健康体检工作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探索提高收押人员体检安全质量、降低体检安全风险的思路对策。方法总结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375名收押人员健康体检的工作实践经验,反映收押人员健康体检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结合国家公安系统对收押人员体检的要求,提出收押体检应干预的管理问题和整改措施。结果进一步了解收押人员健康体检工作的必要性,为今后开展收押人员健康体检工作的安全管理提出借鉴。结论沐川县人民医院体检科努力提高各类指令性政治任务体检,提高了收监人员体检工作质量和效率,有力地保障了收监人员体检的安全

  • 标签: 收押人员 健康体检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进行骨科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前,以及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进行骨科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后的,护理工作情况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并对两个措施实行前后我院骨科护理水平的情况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回顾性总结,并对数值进行对比。结果骨科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实施后,我院的护理水平明显得到提高,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幅度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我院骨科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安全隐患,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对骨科护理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有助对骨科护理水平的提高,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会对患者造成伤害的护理安全隐患,值得在我院今后的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骨科护理 护理水平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患儿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儿科患儿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将安全管理纳入到护理管理工作之中。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评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医院临床护理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对改善儿科护理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儿科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3月~2013年6月60例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减轻了穿刺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赢得了抢救时间。结论静脉留置针合理临床应用,可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为抢救赢得时间。

  • 标签: 小儿 浅静脉留置针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妇产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其护理的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处理好护理安全管理的几个内容,如规章制度的执行、对患者权利的重视、法律意识的提高、护士自我形象的树立、护理文件的完整书写还有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等,完善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妇产科护理管理标准,规范护理行为,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做到安全管理。就能有效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妇产科的护理质量,保证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课程的设置及应用,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安全意识不足等原因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以美国护理人员质量安全教育(QSEN)的护理安全培训内容为基本框架,查阅国内外文献,采用专家咨询等方法设置护理安全管理课程,并予以实施。结果应用安全管理课程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后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良事件上报、患者安全文化感知、护士安全态度3部分均较培训前有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安全管理课程设置及培训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为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课程 护理安全 安全管理课程
  • 简介:目的了解国际航行船舶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及传播风险因素,探讨船舶突发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置方法及控制措施。方法对患病船员便样进行采样化验,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核酸测定。结论患病船员便样检测沙门氏菌核酸阳性。口岸卫生检疫部门应加强卫生监督宣传力度,加强风险排查与处置,防止国际航行船舶发生群体性肠道传染病。

  • 标签: 国际航行船舶 肠道传染病 应急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安全教育对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80例神经内科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之中,按照安全管理方式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安全教育组40例与常规对照组40例,后者进行常规护理,前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安全教育措施,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安全隐患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安全教育组无论是在住院时间、安全隐患发生情况还是在护理满意度上,均优于常规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科学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遵医嘱率、护理满意度,还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不安事件的发生率,该种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强化安全教育 神经内科患者 护理安全管理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近几年频出不穷的医疗事故以及患者家属医闹的事件被人们所熟知,医疗机构的护理安全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医院护理工作安全的基础,但是除了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影响护理工作的安全程度。对护理工作的事故防范就成为了很多医院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上的重中之重。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一项非常复杂且艰巨的任务,由于患者自身以及患者家属对医疗护理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护理工作的进行也就必须更加的细心,这无疑为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本文通过对护理安全工作的分析,指出了其中的问题,为如何防范护理事故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护理 安全 事故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静脉输液规范的效果。方法通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干预,以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为牵引,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施静脉输液规范管理,降低了静脉输液中的不规范的行为,实施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能够降低静脉输液风险,提升静脉输液安全性,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 标签: 静脉输液 护理安全管理 输液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管理中的风险因素,探讨儿科护理风险发生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通过实施儿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同时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等来降低儿科工作中的护理风险。结果儿科护理风险发生率高,患儿家长反应强烈。以院内意外伤害、用药错误为主提高了护士护理质量,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儿科护理纠纷。结论规范护理工作者工作制度,从服务流程改进、人员培训、设备维护等方面识别和评估护理服务中各个环节的不安全因素,研究和探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的程序和重点,制定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目标,加强风险防范管理及效果评价,从而为患儿提供安全、实用、及时、高效的护理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儿科护理 护理风险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安全护理中采用细节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明确其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患儿病理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以及护理的质量进行全面的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质量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实施细节管理,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护理的质量,能够降低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应该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儿安全护理 细节管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精神病患者的手术安全管理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精神病患者展开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单双号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则实施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手术安全管理用于精神病患者中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值得在今后临床加以推广实施。

  • 标签: 手术安全管理 精神病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节管理在小儿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护理的小儿患者12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小儿的安全护理中的细节管理实施前后的评分,采用的是对小儿患者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细节管理中的用药告知、病房巡查、沟通交流、环境卫生以及护理服务五个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评分,并对实施前后的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细节管理实施后的用药告知得分为(18.14±3.13)显著高于实施前的得分(16.23±3.18)分,实施后的病房巡查得分为(17.36±2.29)分显著高于实施后的(14.52±3.78)分,实施后的沟通交流、环境卫生以及护理服务的得分分别为(18.63±2.91)分、(17.14±2.93)分、(18.67±3.32)分显著高于细节管理实施前的评分(P<0.05)。结论实施细节管理后,对小儿护理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得到了增强,从而更全面的保证了对患儿的护理工作,保证了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护患之间的矛盾。

  • 标签: 细节管理 小儿安全护理 满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份至2017年6月份的2568次消毒供应室临床操作,实施前采用常规的6S管理模式,实施后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物品供应参数评分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安全识别能力、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物品准备时间、取物时间、物品补充时间均低于实施前,物品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应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模式 消毒供应室 护理质量评分
  • 简介:目的探究危机管理理论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9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危机管理理论前后的危机发生率、护理质量、患者家庭满意程度。结果将危机管理理论应用到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呼吸科患者的危机事件发生率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患者的家庭满意度普遍提高。实施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机管理理论的应用于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有效降低危机事件发生率,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家庭的满意度,值得继续推广应用。

  • 标签: 危机管理理论 呼吸科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表格式清单在病房物资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病房摒弃传统清点方法,每周根据表格式清单进行物资、仪器、药品检查。结果2016年度应用表格式清单后,病房仪器设备管理质量得分率99.45、病区环境管理得分率99.64、抢救车管理质量得分率94.6,均明显高于2015年度应用表格式清单前,(p<0.05)。整理用时平均缩短分38分钟,医生、护士物资管理满意度得分率分别提高0.39和2.01(p<0.05)。因均无不良事件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改变。结论应用表格式清单进行病房物资安全管理,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责任明确,利于自我监督,故能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确保护理安全,方便临床护士实施。

  • 标签: 表格式清单 病房物资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抽取该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接收的120例眼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技能操作水平、护理文书书写水平、护理差错、应急预判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眼科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安全 眼科 护理管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提高护理工作的缺陷,保证护理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老年患者护理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的讨论和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结果老年患者在护理安全管理压疮、用药、管道滑脱、跌倒、烧伤等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患者护理风险因素的潜在或存在性的评估分析,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探讨安全管理制度,显著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安全 管理 老年患者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