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通过胸腔积液诊断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的特点。方法对一个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胸腔积液的病例进行常规细胞学涂片,沉渣包埋,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胸腔积液涂片细胞丰富,见大量异型增生淋巴细胞。由单个散在或松散聚集的细胞组成。细胞大,单核、双核或多核,核浆比明显增高。核大,部分核异型,染色质深,颗粒状,免疫标记瘤细胞CD19,CD20,CD22,CD79,阳性。CD30弱阳性,IgM,ALK,CD10,CD5,P53阴性。结论通过胸腔积液诊断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少见,细胞学诊断难度高,对免疫组化依赖程度高。

  • 标签: 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 胸腔积液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输注CIK细胞联合胸腺肽α1疗法的护理技术。方法对120例实施联合疗法的患者施予护理护理、回输护理及不良反应的护理,提高CIK回输效果。结果120例患者联合治疗后症状有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联合治疗有效提高机体免疫抗肿瘤功能,给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 标签: CIK细胞 胸腺肽&alpha 1 恶性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原发性胸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疗效及手术在原发性胸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995年03月—2012年0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胸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给予联合放化疗治疗模式,观察组(n=30)给予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模式,观察两种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年随访生存率为83.33%,5年随访生存率为56.67%;对照组3年随访生存率为43.33%,5年随访生存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3年、5年随访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原发性胸腺淋巴瘤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期,属于理想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放化疗 手术 原发性胸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Silkfibroin-chitosanscaffcold)对大鼠颌下腺细胞(RatsubmandibularglandcellsRSGCs)粘附、增殖、分泌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组织块法原代培养3d龄Wistar大鼠的颌下腺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来源、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纯化、传代扩增。冻干技术制作含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作为实验组,不含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作为对照组。用作实验组的每个支架含VEGF浓度为10ng/ml。将浓度为5.0×106/ml的第二代大鼠颌下腺细胞悬浊液分别接种于含有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实验组)和不含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对照组)进行培养。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颌下腺细胞的粘附率,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来源。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MTT法检测接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颌下腺细胞增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接种大鼠颌下腺细胞在支架上生长的超微结构。测定1d-9d培养复合物上清液中淀粉酶含量,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颌下腺细胞分泌功能。采用SPSSforwindow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将纯化扩增的大鼠颌下腺细胞与含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和不含VEGF的丝素-壳聚糖支架成功的复合培养。细胞粘附率检测实验组粘附率高于对照组。细胞增殖结果显示(MTT法)接种后1d,实验组细胞数量略大于对照组(P>0.05),而3d-9d,两组支架上的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细胞上清液中淀粉酶含量检测从3d-9d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淀粉酶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丝素-壳聚糖支架呈海绵状结构,植入初期大鼠颌下腺细胞成圆形,散在的粘附于丝素-壳聚糖支架网孔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大鼠颌下腺细胞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丝素-壳聚糖支架对大鼠的颌下腺细胞的粘附、增殖、分泌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大鼠颌下腺细胞 丝素-壳聚糖支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以往的免疫观念认为,机体对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发挥的防御作用,即是免除传染病的自身能力,近年发现,机体的免疫系统还具有监视和杀灭体内出现的癌变细胞,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也即是“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作用。

  • 标签: 寿命 胸腺 免疫系统 癌变细胞 病原微生物 防御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胸腺瘤患者的放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对浸润型胸腺瘤,即使外科认为已“完整切除”,术后仍应对瘤床作根治性放疗。非浸润型胸腺肿瘤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低于2%,不作术后放疗,但需密切观察,一旦复发,再经手术并加放疗,仍有可能治愈。

  • 标签: 胸腺瘤 放射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胸腺法新用于NSCLC病患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于2015.07-2018.02时间段本院收治NSCLC病患中抽出100例进行治疗研究,依据治疗方式将病患均分为化疗组(50例)、联合组(50例),其中化疗组病患行单一化疗治疗,联合组病患在采取化疗治疗同时结合胸腺法新,研究2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情况和副作用情况。结果联合组病患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情况和副作用情况均比化疗组病患要好,2组结果数据比较,p<0.05。结论对NSCLC病患采取胸腺法新用药治疗,可提升其免疫能力,副作用低,效果较好。

  • 标签: 胸腺法新 NSCLC 治疗效果 免疫功能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胸腺五肽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78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为干扰素联合胸腺五肽对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ALT,HBV-DNA,HBeAg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ALT,HBV-DNA,HBeAg均明显下降,外周血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及与只俩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胸腺五肽可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升高,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明显改善肝功能。

  • 标签: 干扰素 胸腺五肽 慢性乙型肝炎 T细胞计数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1日-2018年2月1日,本院共收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6例,本文特将这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号为原则进行分组,将8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n=43,接受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方案治疗)和对照组(n=43,接受氨基水杨酸、左氧沙星、卡那霉素、丙硫异烟胺以及吡嗪酰胺治疗),分析对于耐多药肺结核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治疗3个月痰菌转阴率与对照组痰菌转阴率无差异,P>0.05;治疗6个月、治疗9个月以及治疗12个月研究组痰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应用含环丝氨酸联合胸腺肽方案治疗,对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改善作用。

  • 标签: 含环丝氨酸 胸腺肽方案 耐多药肺结核 细胞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胸腺肿块和肿瘤的CT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并依据图像表现进行诊断。结论胸腺瘤可发生在前纵隔内从胸腔入口至横膈的任何部位。

  • 标签: 胸腺肿块 肿瘤 CT 诊断
  • 简介:摘要胸腺肽是胸腺组织分泌的具有生理活性的一组多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T细胞缺陷病,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各种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及肿瘤的辅助治疗。

  • 标签: 胸腺肽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成年男性,因头昏、乏力、腹痛入院,无明显阳性体征,诊断不明,病情迅速变化,在2家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临床诊断原因不明猝死,尸解确诊为成人胸腺淋巴体质。

  • 标签: 成人胸腺淋巴体质 猝死
  • 作者: 张荣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梓潼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中图分类号】R473.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74-01胸腺囊肿是一种良性病变,是人体纵膈的一部分,主要由黏液腺、假复层纤毛上皮、纤维组织等组成,在临床中并不常见。胸腺囊肿分为2种,分别为先天性胸腺囊肿、获得性胸腺囊肿,其中先天性胸腺囊肿最为常见。导致胸腺囊肿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先天性、退化、炎症因素等。胸腺囊肿的临床症状与其囊肿的位置有关,临床以颈部无痛性肿块为主要表现。胸腺囊肿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则会对胸腺造成压迫,进而对胸腺的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如果为纵膈受压患者,还会对大血管、心脏组织造成压迫,导致患者出现心悸等症状。因此,对胸腺囊肿患者开展早期积极的治疗极为重要。下面对胸腺囊肿的病因、机制、症状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胸腺囊肿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胸腺囊肿目前认为多属于先天性,发现于胸腺发育线上,例如纵膈、颈部等,在胚胎时期,胸腺主要位于颈部,逐渐转移至前纵膈,在胚胎第6周时,在其第3咽囊腹侧会长出一对胸腺原基,第7周时在第3咽囊咽部分离,并转变为实体上皮柱。胚胎第8周时,表现为尾端膨大,并在心包前壁表面附着。当心包附着后,能加快胸腺进入胸内的速度,直到胎龄3个月时,胸腺会分化为皮层、髓质,发育到此完成,呈现二叶状,位于心包、大血管前壁处。临床中实践认为其良性进程主要由胸腺小体退化、胸腺咽导管存在少部分残留导致。从组织学角度分析,胸腺囊肿存在鳞状上皮,且囊壁上存在一定的胸腺残留,在囊内有液体,为浆液性。胸腺囊肿的症状表现及诊断胸腺囊肿的症状表现与囊肿的位置存在直接关系,对于颈部胸腺囊肿患者,以10~20岁人群为多发,患者临床表现为颈部肿块,如囊肿体积无剧烈变化,患者很少存在其他症状。对于纵膈内胸腺囊肿,以30~60岁为主,早期也几乎无明显症状,部分纵膈内胸腺囊肿患者会出现咳嗽、气短、疼痛等症状。在临床实践检查中发现,约有90%的胸腺囊肿患者表现为包块症状,且无痛,部分患者因囊肿感染触及会出现波动感。少数纵膈内胸腺囊肿患者在进行心脏手术中发现。临床对于胸腺囊肿的诊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前纵膈出现囊性肿块,则可能为胸腺囊;第二,颈部胸腺囊肿多由体格检查发现;第三,纵膈内囊肿主要由胸片扫描检查发现。除了体格检查、胸片检查外,临床还多采取CT扫描、超声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患者行胸腺瘤扩大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胸腺瘤扩大切除术的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23例,依据Masaoka分期对其实施划分,即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分别为5例、12例、5例和1例。结果术后发生危象为3例。对患者实施2年随访,患者术后病情显著改善为17例,比例为73.91%;疗效差或无变化为6例,比例为26.09%。结论针对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对其采用胸腺瘤扩大切除术予以治疗,效果确切,应及早适时手术。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 胸腺瘤扩大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junction,NMJ)处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传递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大部分肌无力的患者有获得性免疫系统异常,少数患者由遗传性的NMJ异常引起。目的讨论MG胸腺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MG胸腺切除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结论根据MG病情严重程度和胸腺切除手术方式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虽然有喉罩全麻下行手术的报道,但考虑到抗胆碱酯酶药以及咳嗽无力引起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以及喉部肌肉无力可能影响呼吸,所以对喉罩全麻下手术应持保留意见,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该手术麻醉的首选。

  • 标签: MG胸腺切除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胸腺法新用于NSCLC病患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于2015.07-2018.02时间段本院收治NSCLC病患中抽出100例进行治疗研究,依据治疗方式将病患均分为化疗组(50例)、联合组(50例),其中化疗组病患行单一化疗治疗,联合组病患在采取化疗治疗同时结合胸腺法新,研究2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情况和副作用情况。结果联合组病患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情况和副作用情况均比化疗组病患要好,2组结果数据比较,p<0.05。结论对NSCLC病患采取胸腺法新用药治疗,可提升其免疫能力,副作用低,效果较好。

  • 标签: 胸腺法新 NSCLC 治疗效果 免疫功能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将36例胸腺瘤根据WHO(2004)胸腺肿瘤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进行Masaoka分期,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形态进行分析。结果分类胸腺瘤A型9例,AB型19例,Bl型2例,B2型4洌,B3型2例;Ma~aoka分期I期20例,Ⅱ期9例,Ⅲ期4洌,Ⅳ期3例。15例获12-95个月随访,Masao—ka分期Ⅲ、Ⅳ期者生存率较I、Ⅱ期降低(P均<0.05),且5年生存率低于3年(P<0.05)。结论结合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和临床资料可以对胸腺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Masaoka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胸腺瘤 肿瘤 组织学类型 肿瘤分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腺瘤切除术联合放疗、环磷酰胺治疗重症肌无力伴发胸腺瘤患者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5例重症肌无力伴发胸腺瘤患者为例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胸腺瘤切除术联合放疗、环磷酰胺治疗,对比术后3个月、1年以及2年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年、2年患者临床绝对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2年患者总有效率为81.0%,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1年(P<0.05)。结论胸腺瘤切除术联合放疗、环磷酰胺治疗重症肌无力伴发胸腺瘤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腺瘤切除术 放疗 环磷酰胺 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