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1、频发的校园性侵案2013年5月8日,海南万宁市一小学校长陈在鹏和房管局工作人员冯小松带6名小学女生开房,两人涉嫌强奸罪被提起公诉5月15日,记者获悉潜山县某小学校长杨某在12年里先后性侵9名女童,

  • 标签: 校园 综述 媒体 小学校长 小学女生 工作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1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室1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责任心不足、对核心制度掌握不够、未能按要求执行规章制度、临床经验不足、未做到规范带教、法律意识淡漠等因素有关。结论为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安全,应加强护士基本技能培训、强化查对制度落实。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分析
  • 简介:摘要在医疗服务中,护理人员与病人交流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加之护理工作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因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与护患纠纷的机会随之增加。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病人安全,避免和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减少护患纠纷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 标签: 防范 不良事件 纠纷
  • 简介:摘要为确保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门诊部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提高医务人员对突发事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降低突发事件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影响,维护门诊良好的工作秩序,对门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门诊 突发事件 应急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手术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对策。方法我院在2010年1月到2013年8月手术室共发生22起护理不良事件,在人员结构方面,实习生1,护士13例,护师5例,主管护师3例,不良事件包括压疮、器械数量有误、液体外渗、术后切口感染、仪器使用不当等,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未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根据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制定好针对性的整改措施。结果我院在2010年1月到2013年8月手术室共发生22起护理不良事件,经过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之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结论手术室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之下,患者及其患者家属维权意识也不断的增强,为了防止手术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责任意识,加强学习,严格的遵守相关规定,这样才能够建立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手术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防范和降低实习护士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方法选2011年146名实习护士为对照组常规岗前教育;选2012年154名实习护士为实验组,实习前一周,运用“知、信、行”教育模式进行护理不良事件系统化教育培训。结果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8例,低于对照组2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3,P<0.05)结论加强护士岗前护理不良事件的教育,能提高护生护理安全知识水平、强化安全意识,降低实习期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实习护士(护生) 护理不良事件 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如何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护理系统上报的35例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进行研究。结果①护理不良事件前二位是护士行为问题、患者人身安全问题。②主要原因是护士执行力差,评估不足和沟通不良。③低年资护士工作能力不够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

  • 标签: 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
  • 简介:作为孩子们的呵护者,不仅要让孩子的眼睛充满童真,更应当让孩子的内心充满信任和温暖。近日,上海市质监局在抽查中发现上海欧霞时装公司生产的一款演出服中含有致癌物质芳香胺染料。浦东教育部门通过官方微博公布了目前排查出的21所采购涉事企业生产校服的学校名单。目前,21所学校的2644d套校服已全部暂停使用并送检,相关检测结果将在近期对外公布。(2月19日《光明日报》)

  • 标签: 致癌物质 《光明日报》 教育部门 检测结果 上海市 孩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减少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方法对我科成立到现在近一年的5例不良事件的原因、类型、发生时间及与护士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规章制度的落实、核心制度的执行、工作流程的规范、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经验有关。结论加强安全风险管理、核心制度落实、重视工作流程的改进,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士的整体风险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途径。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对2012年~2013年上报(或职能部门检查发现)的55例不良事件的原因、类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与病人擅自离院、病人之间纠纷、制度执行、工作规范、相关设施、设备不合理有关。结论加强管理,抓好制度建设,精神科特殊性的相关设施、设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 标签: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讨论分析 总结 防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为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设计好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由病区护士长对本科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登记、分析上报,护理部每月组织全体护士长对本月发生的所有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在2012年间我院发生一例严重护理不良事件。结论杜绝责任事故的发生,加强高危科室和高危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人员的培训工作。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整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方法启动应急预案响应机制,合理使用调配人力物力资源,做好隔离消毒和个人防护,积极有效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果讨论我院在应对多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较好的做到高效、及时、准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认可和评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静脉输液不良反应∕事件的各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到的176例静脉输液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6例不良反应∕事件涉及药物83种,抗感染药物引发者最常见(43.8%),其次是中药注射剂(22.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静脉输液应建立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针对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控制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静脉输液 不良反应∕事件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背景及目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及潜伏性感染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后结果反应不一,机制至今不明。本研究针对一起结核爆发事件进行队列研究,探索IGRA变化的机制。方法对一起学校结核爆发事件进行随访,检测病例组,预防性治疗的接触者组,未预防治疗的接触者组三组群体的IGRA结果变化。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γ-干扰素释放水平(IFN-γ)在随访后总体均值都明显降低,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P<0.05);三组群体IGRA的阴转率分别为50.0%,50%,48.4%。但是三组之间在随访前后无论是IFN-γ释放水平还是IGRA阴转率都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化疗不是导致IGRA结果变化的主要原因,IGRA结果可能仅仅反映宿主机体内免疫系统的免疫状态。

  • 标签: 结核 &gamma -干扰素释放分析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控制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护理部统一制定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各病区护士长对本病区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登记、分析上报。结果9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最常见的发生类型为皮肤护理事件(压疮)。压疮占护理不良事件的首位,其次是医疗设备器械事件,3年以下的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结论必须强化落实护理核心工作制度,重视细节管理,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做到弹性排班,加强全方位、规范化的教育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的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有效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管理 防范对策
  • 简介:为实现对突发中毒事件处置卫生应急工作的有效管理和应急能力评估,提供信息服务,结合突发中毒事件特点,我们设计开发了以卫生行政部门、中毒救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相关单位为主要用户的平台。本文介绍了平台的设计思路、特点、构架及实现方式,以期通过平台的推广应用来提高应急资源信息的利用度,为突发中毒事件处置提供信息支持。

  • 标签: 突发中毒事件 卫生应急 信息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到2012年11月我院护理工作中发生的26例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对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年限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造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结果用药错误占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的概率最高为76.93%;护理人员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和9年以上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分别为80.77%和11.54%;在护理人员学历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调查中,中专>大专>本科,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受护理人员操作水平、工作年限和学历的影响,通过强化安全制度管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加强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可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人员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 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