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艾多沙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快速卫生技术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d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电子数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以发表的HTA报告、系统评价/Meta分析、药物经济学分析,并评价其研究质量。搜集艾多沙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质量临床证据、药物经济学评价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其中HTA报告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20篇,药物经济学研究4篇。有效性方面,艾多沙的静脉血栓栓塞(VTE)复发率、深静脉血栓(DVT)复发率、致死性或非致死性肺栓塞(PE)发生率、全因死亡率与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VKA/LMWH/UFH)没有显著差异。安全性方面,艾多沙的大出血发生率与VKA/LMWH/UFH相似,但其临床相关非重大出血(CRNMB)风险比VKA明显降低;但与LMWH相比,艾多沙的这两项出血风险没有明显差异。在儿童试验中发现,与接受SOC干预的患者相比,接受艾多沙治疗VTE的患者能显著降低VTE复发率;而大出血风险未见显著降低;CRNMB风险也无显著差异。但临床上儿童使用抗凝药仍然非常谨慎,目前检索到的研究仍很有限,因此我们需要谨慎看待这一结果。经济性方面,艾多沙在英国、美国、巴西和西班牙用于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优势。结论:艾多沙在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方面与VKA/LMWH/UFH一样安全有效,但需进一步开展该药在我国的经济学评价以评估其成本效益。

  • 标签: 艾多沙班 静脉血栓栓塞症 有效性 安全性 经济性 卫生技术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时应用替罗非的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60例),对照组选择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研究组选择替罗非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的BI评分明显更高(P<0.05),而NIHSS评分则明显更低(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替罗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能取得显著效果,不但能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对神经功能进行改善,而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替罗非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114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研究区间选择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研究对象来源为在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以单、双病床号作为分组区别,分为2组: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组别救老1组,纳入患者57例。对照组组别救老2组,纳入患者57例。所有患者决接受瑞替普酶治疗,救老1组在该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的消失时间,进一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后,救老1组患者并无死亡人数,死亡率为2.00%,显著低于救老2组(P<0.05);同时,救老1组患者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救老2组(P<0.05)。结论  瑞替普酶联合替罗非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心功能恢复,降低心肌酶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瑞替普酶 替罗非班 老年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开展治疗时候应用替罗非有效性,以及对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定本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单位心内科收治的发病2 h 内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78例,应用随机法每组划定39例,分为参照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呲格雷治疗),试验组(基于以上给予替罗非注射剂),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一氧化氮、内皮素结果,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前,所有人员的血小板聚集率、一氧化氮、内皮素结果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比参照组,试验组血小板聚集率、内皮素数据值低,而一氧化氮数据值高,存在差异(p<0.05);对比参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低,存在差异(p<0.05)。结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注射剂治疗,可以改善心血管内皮功能与血小板活化,用药安全性更高,出现的不良反应低。

  • 标签: 替罗非班注射剂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 血小板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