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2
/ 2

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分析

1.徐景涛  2.潘丽胜 2.袁义秋  3.邵静波通讯作者

1.潍坊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261041

2.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心内科  261041

3.潍坊市阳光融合医院心内科   261041

基金项目:潍坊市卫生计生委科研项目(2017wsjs007)

【摘要】: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开展治疗时候应用替罗非班有效性,以及对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与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定本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单位心内科收治的发病2 h 内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78例,应用随机法每组划定39例,分为参照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呲格雷治疗),试验组(基于以上给予替罗非班注射剂),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一氧化氮、内皮素结果,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前,所有人员的血小板聚集率、一氧化氮、内皮素结果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比参照组,试验组血小板聚集率、内皮素数据值低,而一氧化氮数据值高,存在差异(p<0.05);对比参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低,存在差异(p<0.05)。结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注射剂治疗,可以改善心血管内皮功能与血小板活化,用药安全性更高,出现的不良反应低。

【关键词】:替非班注射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的治疗方案为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手术,在治疗时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1],给予药物开展抗血小板辅助性治疗[1]。替罗非班作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重要药物,可以较好阻断各种不同激动剂造成的血小板聚集,为此,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患者78例纳入分析,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应用替罗非班有效性,以及对心血管内皮功能与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实验抽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我单位心内科收治的发病2 h 内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78例,随机数字表法设定39例/组,分为参照组,试验组,资料如下,参照组:男性/女性总体人数:20例/19例,年龄范围:43-75岁,均值(60.00±5.20)岁;试验组,男性/女性总体人数:21例/18例,年龄范围:44-75岁,均值(60.23±5.25)岁,不存在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参与实验人员都给予吸氧,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抑剂,他汀,硝酸酯类药物,无心衰症状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

参照组: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联合氯呲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2],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负荷剂量都是300毫克,维持剂量:阿司匹林,100毫克/天;氯呲格雷,75毫克/天。

  试验组:基于以上药物,再给予替罗非班注射剂(沈阳新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204)治疗[3],在术中静脉先行推注0.4mg/Kg,之后将剂量调整为0.01mg/Kg持续微量泵泵入,时间为48小时。

1.3观察指标

分析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一氧化氮、内皮素结果: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8毫升静脉血液,按照血管规的检查要求开展血小板聚集率检查,之后再采取3毫升的静脉血液,将血清进行分离后,保持每分钟3000r转速,离心时间为12分钟,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一氧化氮、内皮素。

1.4统计学方式

计算软件为SPSS25.0,以(X±S)统计表示计量资料,开展T值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开展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一氧化氮、内皮素结果比较

表1可知,治疗前,所有人员的血小板聚集率、一氧化氮、内皮素结果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比参照组,试验组血小板聚集率、内皮素数据值低,而一氧化氮数据值高,存在差异(p<0.05)。

表1   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一氧化氮、内皮素结果比较

组别

例数

血小板聚集率(%)

一氧化氮(μmol/L)

内皮素(n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试验组

39

50.77±5.70

37.53±4.58

45.77±5.59

68.20±7.35

75.58±8.71

47.52±5.93

参照组

39

50.72±5.82

44.28±5.12

45.78±5.71

54.20±6.42

75.70±8.39

60.49±7.20

T

0.0383

6.1361

0.0078

8.9589

0.0620

8.6836

P

0.9695

0.0001

0.9938

0.0001

0.9508

0.0001

2.2不良反应率对比

表2证实,对比参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低,存在差异(p<0.05)。

表2 不良反应率对比[n(%)]

组别

发热

恶心

头晕

总不良反应率

试验组(n=39)

1(2.56)

1(2.56)

1(2.56)

3(7.69)

参照组(n=39)

5(12.82)

3(7.69)

2(5.12)

10(25.64)

X2

-

4.5231

P

-

0.0334

3 讨论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较为高发,是患者冠脉粥样硬化出现斑块,并且已经有破裂的情况出现,会形成不完全或者是完全性的闭塞性血栓。因血小板会处于黏附状态,在激活,聚集时候会形成血栓,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导致冠脉堵塞,所以必须进行优化或最佳化的抗血小板的治疗方案。

过往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呲格雷治疗,尽管可以有一定的阻抑血小板活化,但是部分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较差。研究发现,替罗非班注射剂作为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可逆性的拮抗剂[4],可以阻抑血小板进行聚集。

本次实验数据证实,治疗后,对比参照组,试验组血小板聚集率、内皮素数据值低,而一氧化氮数据值高,存在差异(p<0.05)。对比参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低,存在差异(p<0.05)。其证实了当开展替罗非班注射剂治疗,可以和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进行结合,阻抑纤维蛋白,以及避免血小板进行聚集,活化等,血管物质得以释放,对于血管炎症改善理想,可以起到收缩以及黏附反应,更好的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机体恢复。

综上所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注射剂治疗,可以改善心血管内皮功能与血小板活化,用药安全性更高,出现的不良反应低。

参考文献:

[1]袁旭,张磊.盐酸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 8(8):24-26.

[2]李诗成,程飞,兰军,等.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研究[J].内科, 2020,15(6):4.

[3]孙英伦.低剂量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21, 27(16):3.

[4]李中轩,白鹏,刘长福.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2,14(7):848-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