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湘西州临床用血分析与对策。方法 对 2017年 1月 -2019年 12月湘西州临床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深入分析 。指出解决用血问题的对策。结果 2018年全年用血量比 2017年增长 10.83%,而 2019年比 2018年增长 4.92%,用血量每年都在持续增长 (P<0.05)。而对 2017年 -2019年各季度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观察后发现,三季度用血量最多,但与其它各季度间用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临床不合理用血率比较,无指征输血、输血记录不全以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每年都在增加(P<0.05)。 结论 湘西州2017-2019年每年临床用血量都在不断增长,且第三季度用血量最高,每年不合理用血量也在不断增加。需采取有效解决采供血矛盾,减少不合理用血率。

  • 标签: 湘西州 临床用血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为更好地继承和开发应用土家族医药,对湘西土家族医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土家族医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为发展我国民族医药事业而服务。

  • 标签: 湘西 土家族医药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湘西州艾滋病预防工作的现状,为制定相关控制方针和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州18岁以上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以及其所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其来源。结果湘西州居民对艾滋病三种主要传播途径具有较高的认识率,但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率较低。女性对艾滋病的掌握情况优于男性(t=9.4391,P<0.01),已婚居民优于未婚居民(t=9.8185,P<0.01)。结论在进行艾滋病预防工作时,不仅要注重三种主要传播途径的教育,还应强化各种非传播途径的宣传,同时加强对男性及未婚居民的预防知识传播。

  • 标签: 湘西州 艾滋病 预防工作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念珠菌的感染及耐药现状。对2003年5月~2005年2月本院门珍和住院病人的血液,痰液,尿液,阴道分泌物,粪便等标本中分离出的221株念珠菌进行鉴定,并用真菌药敏条的10种抗真菌药物作药敏试验,其结果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结果痰液标本念珠菌检出率最高达66.7%,其次是阴道分泌物为18.1%。共分离出白色念珠菌161株,占72.8%,热带念珠菌30株占13.6%。以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制霉菌素敏感性较高;而对灰黄霉素耐药率高达81%。结论临床标本中念珠菌分离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长期使用抗菌素及严重的基础病是病人感染真菌的主要原因;真菌药敏可为临床治疗其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抗菌素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湘西州农村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探讨健康危险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为防治健康危险行为提供参考。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1724名湘西州农村中学生,对其偏食、缺乏锻炼、吸烟、饮酒、网络成瘾、非安全场所游泳、打架、孤独、自杀意念等健康危险行为和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等维度的人格特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健康危险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湘西州农村中学生偏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网络成瘾、非安全场所游泳、打架、孤独、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分别为27.20%、59.11%、22.04%、26.51%、15.72%、35.79%、27.20%、60.67%、18.91%;精神质与吸烟、饮酒、网络成瘾、非安全场所游泳、自杀意念呈正相关(P〈0.01);内外向与偏食、缺乏体育锻炼呈负相关(P〈0.05),与饮酒呈正相关(P〈0.05);神经质与吸烟、饮酒、网络成瘾、自杀意念、打架、孤独呈正相关(P〈0.05);掩饰性与网络成瘾、非安全场所游泳、打架呈负相关(P〈0.01);倾向或典型精神质中学生的吸烟、饮酒、网络成瘾、非安全场所游泳、打架、孤独、自杀意念行为的报告率均高于正常型精神质,缺乏体育锻炼、自杀意念报告率内向型高于外向型和中间型,倾向或典型神经质学生的孤独、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中间型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湘西州农村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较高,不同维度人格特质的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状况不同,应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作,为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创造和谐环境。

  • 标签: 农村地区中学生 健康危险行为 人格特质 关系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抽取湘西少数民族地区9~12岁流动儿童1600名,城区常住儿童1600名,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的要求,进行心理健康各项指标的调查。结果9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10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情绪障碍、品德缺陷、学习障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儿童中,品德缺陷、学习障碍、不良习惯、社会适应方面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11岁儿童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行为障碍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在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12岁流动儿童与城区常住儿童相比,男性儿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性格缺陷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儿童在学习障碍、行为障碍等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调查结果总体来看,城区常住儿童的心理健康优于流动儿童,应加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 标签: 心理健康 流动儿童 城区常住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