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对于医疗器械,没有产品风险控制的1+1〉2的效果,就谈不上企业效益的1+1〉2的结果。立足于产品最终使用的安全有效,实现产品质量要求与标准、供方、顾客、企业实际的无缝衔接,才可能保障风险控制效果。对于如何细致、扎实地使用"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提高风险控制效果。

  • 标签: 医疗器械 标准 风险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详细介绍了对居民健康卡医院诊间结算系统架构、HIS接口、银行结算接口、第三方平台支付接口等的设计,并制订了接口建设实施步骤及管理办法。

  • 标签: 居民健康卡 诊间结算系统 接口设计
  • 简介: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近日发布一项研究成果,该校科学家成功在半导体芯片上引导大鼠脑细胞的生长,并形成神经回路,开发出所谓的“芯片大脑”。

  • 标签: 科学家 芯片 大脑 制造 澳大利亚 神经回路
  • 简介:摘要总结1例留置双肾造瘘管并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妊娠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心理准备、多学科联合救治;术后预防感染、母乳喂养指导、肾造瘘管的护理、饮食与休息指导。经实施上述措施,住院10天病情好转,转泌尿外科治疗。

  • 标签: 结石双肾造瘘妊娠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鼻咽癌又被称为“广东瘤”,全国约60%的鼻咽癌发生在广东。日前,中科院院士曾益新的科研团队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召开了鼻咽癌预测芯片新闻发布会。课题组基于鼻咽癌易感基因位点、特异EB病毒亚型等科研成果,率先开发出预测芯片,帮助预警和识别鼻咽癌高危人群,提高早期发现和治愈率。

  • 标签: 风险预测 鼻咽癌 芯片 发病 肿瘤防治中心 易感基因位点
  • 简介:摘要:类器官芯片是利用先进的微流控技术模拟体内循环系统的状态下培养活细胞的技术,更好地重现人体内生理及病理过程,为生长发育、疾病状态和药物筛选等提供可靠及重复性高的临床前模型。它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2D细胞、动物和类器官模型无法良好复现人体内生理及病理过程,预测药物等治疗能力较差的问题。类器官芯片中的活细胞可以来源于人多能干细胞,健康或患者成体干细胞等。本文重点探讨类器官及类器官芯片发展过程,制造类器官芯片材料的分类及现有新型技术,类器官芯片细胞培养中所遇到的问题及类器官芯片目前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类器官芯片作为一种新兴的融合技术具有无限应用前景,但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技术和材料上的问题。

  • 标签: 类器官芯片微流控 临床前模型 药物筛选
  • 简介:摘要基因芯片技术是指将许多特定的DNA片段或cDNA片段作为探针固定于支持物表面,与待测的标记样品进行杂交,通过对杂交信号的检测分析,得出靶基因的遗传信息,具有高通量、高集成、快速灵敏等优点,可在一次试验中对成千上万个基因同时进行检测研究。脓毒症的发生、发展涉及众多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可筛选在炎性细胞活化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上起作用的分子和起关键性调控作用的基因,揭示炎性细胞活化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已有国内、外学者利用小鼠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或腹腔内注射脂多糖(LPS)制备的小鼠脓毒症模型,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其肺、肝、脾等组织及血白细胞的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初步显示了这些组织中部分基因表达的特异性改变,主要包括多种与全身炎症反应、信号传导、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表达出现上调或下调。基因芯片技术必将对人们认识脓毒症本质、改善脓毒症治疗效果产生越来越显著的积极影响。

  • 标签: 基因芯片 脓毒症 基因表达 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制能同时检测6种口岸重要虫媒病毒的微孔膜芯片。方法针对包括1—4型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黄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裂谷热病毒等6种虫媒病毒,选择合适的保守基因,设计特异性的PCR引物(5’端标记生物素)和检测探针,通过参数优化建立单管多重RT—PCR扩增体系;然后按每个阵列5X5的格式,并确保点样区域为96孔板的微孔大小,将探针喷点到处理后的尼龙膜上,通过条件优化建立稳定的PCR产物与固化探针的杂交体系;采用碱性磷酸酯酶标记链亲和素和化学显色底物NBT/BCIP来检测特异性的PCR杂交产物。选取2012年1—6月份从口岸输入的疑似登革热发热病例的临床血清标本,提取RNA后,直接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微孔膜芯片进行未知虫媒病毒的快速检测。结果用1~4型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等7种毒株、1种黄热病毒疫苗株和1种裂谷热病毒核酸体外转录的RNA模板验证已建立的微孔膜芯片,获得比较特异和稳定的实验结果。应用该研究建立的方法,从3份疑似登革热发热病例的临床血清标本中检出了1例登革1型病毒和2例登革2型病毒,与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相符。结论该研究建立的6种虫媒病毒微孔膜芯片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自动化和高通量等特点,为快速应对口岸输入性发热病例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检测手段,也为进一步开发更多指标的病原体检测方法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 标签: 虫媒病毒 膜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方法,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多态性分析。方法将标记生物素的dUTP在双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时掺入DNA样品目的断片,并将目的断片杂交于含HBV核苷酸序列(1896、1814、1762、1764、P区552)的野生型及突变型探针的DNA芯片上,用亲和素-碱性磷酸酶进行显色,并转印于尼龙膜上,再用光学扫描仪读取结果。结果42例乙型肝炎患者HBV核苷酸序列1896、1814、1762、1764、P区552位点突变率分别为40%、31%、50%、50%、10%;该法检测敏感度为5.6×102病毒拷贝数/毫升;特异性高;强、弱阳性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15.1%和19.8%。结论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用于HBVDNA多态性芯片显色,该法简便,不需特殊设备,易于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人禽流感病毒、鼠疫耶尔森菌、SARS冠状病毒、结核分枝杆菌5种发热病原抗体蛋白悬浮芯片方法。方法分别用各病原体的诊断抗原耦联不同编码的微球作为反应载体,采用间接反应模式,建立蛋白悬浮芯片方法检测引起发热体征的5种病原的特异性抗体,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对人血清中的流感、禽流感、鼠疫、SARS、肺结核等特异性抗体进行复合检测。结果建立的蛋白悬浮芯片5种病原抗体快速筛查系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检测鼠抗流感NPIgG、兔抗禽流感H5N1IgG、兔抗鼠疫F1IgG、兔抗SARSNIgG、兔抗结核分枝杆菌IgG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68.80ng/ml、69.40ng/ml、6.30ng/ml、15.50ng/ml、1.60ng/ml。结论重要发热病原悬浮芯片快速筛查系统能快速、敏感、特异、同时检测人血清中的5种病原抗体,对口岸出入境人员是否携带病原的快速筛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发热病原 悬浮芯片 集合检测 免疫学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食源性疾病应用常规检测法及基因芯片检测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5月我中心收到 84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样本,依据检测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检测方法以常规检测为主,试验组检测方法以基因芯片为主,分析两组检测时间与检测阳性率。结果:试验组共检测出 49例病原菌,其中 1例大肠埃希菌, 26例痢疾杆菌, 7例副溶血弧菌, 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 12例沙门菌,检出率为 58.33%;对照组共检测出 27例病原菌, 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 3例副溶血弧菌, 18例痢疾杆菌, 4例沙门菌,检出率为 32.14%,试验组检出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试验组检测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食源性疾病检测应用基因芯片法能够快速诊断病原菌,诊断检出率高,实现疾病早期诊断,对于临床治疗起到十分重要作用。

  • 标签: 常规检测 基因芯片 食源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微流控系统的微流量控制器件、微流量控制电路和辅助器件的原理、方法和特点进行介绍,了解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及前景。重点阐述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蛋白质分析、免疫分析、DNA分析和测序以及生物细胞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以微流控芯片为核心的微分析系统将取代当前化学分析实验室的很多设备,使化学分析进入医院病房、生物制品生产现场以及家庭。

  • 标签: 微流控芯片 蛋白质分析 免疫分析 DNA分析 细胞培养 抗体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因芯片法检测耐多药结核分离株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检测方法从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的临床菌株库中的敏感组和耐药组,随机抽取耐药株利福平400株,异烟肼363株.耐多342株,利福平/异烟胼双敏感180株。用基因芯片法检测基因的511、513、516、526、531、533位点、katG的315位点以及inhA的-15位点的耐药突变。计算出基因中的芯片法的特异度、敏感度以及符合率。还要对核酸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通过验证基因芯片对核酸序列检测的准确性。结果在利福平基因芯片检测中,突变频率最高的位点是531,突变率为63.4%。在katG/inhA突变菌株中,基因芯片检测为ktG315单突变的为76.3%。与测序结果基本一致,有4例菌株中不相符。结论基因芯片法能够检测结核临床分离株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性.可以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 标签: 结核 抗药性 细菌 基因芯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某院对乳腺癌组、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的研究对象进行了12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该院乳腺癌组的CA153、FER、CA125、CEA水平要显著高于另外两组。结论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的诊断有着相对较高的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蛋白芯片 肿瘤标志物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