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正>安徽是我国的主要疟疾流行区,多年来疟疾发病居全国首位。经过苏、鲁、豫、皖、鄂五疟疾联防二十年的积极防治,控制了大面积的暴发流行,大幅度降低了发病率。1993年我省疟疾发病已退居全国第6位,发病率降至有史以来最低水平。1994年5月中旬,五安徽滁州市召开联防20年大会,系统总结了五省在疟防工作成绩、经验和存在问题,以利再战。一、疟疾发病情况建国以来,我省经过三次大的暴发流行,分别在50、60、70年代初,尤以第三次

  • 标签: 恶性疟疾 暴发流行 安徽省 发病率 疟疾流行 存在问题
  • 简介:安徽麻油质量检测报告安徽卫生防疫站(230001)胡家英许晓源1988—1990年间我们对全省部分麻油生产厂家生产的麻油进行随机抽样检查,现将抽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样品来源:阜阳地区、合肥地区、六安地区、巢湖地区等厂家共随机抽验样品...

  • 标签: 安徽 麻油 卫生质量监测 食用油卫生
  • 简介:安徽七个县的农村饮水水质卫生质量调查结果表明农村饮水主要供水方式为分散式供水,水源类型以地下浅井水为主,监测366份水样的总合格率为44.26%,其中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63.33%,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42.56%,人力、手压系、机器三种取水方式中,人力取水的合格率最低。检测各种项目的超标率以总大肠菌群最高,表明目前我省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是水源的生物性污染。

  • 标签: 农村饮水 水质卫生 安徽 检验项目 微生物污染 水源保护
  • 简介:宁国市地处皖东南,总面积2447km2,年平均气温15.5C,平均降雨量1367.9mm,相对湿度80%左右,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全市29个乡镇231个行政村,总人口38.9万人.1963年和1973年曾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的疟疾流行,给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从而影响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的发展.数十年来,通过广泛宣传、群防群治以及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显著成绩.发病率由1963年21.9%下降到10年前万分之一以下,并一直保持至今,达到卫生部颁发的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

  • 标签: 基本消灭 宁国市基本 安徽省宁国市
  • 简介:安徽学生机能发育状况的分析庞海英1王向阳2(1安徽体育科学研究所2300012巢湖地区卫生防疫站)1前言本文按“安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实施方案”及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细则》规定的必测项目和检测规范的要求,以合肥、宿县、黄山三地...

  • 标签: 安徽 学生 身体发育 营养 卫生调查
  • 简介:目的掌握伤害发生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评价伤害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对2004年9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37031名受伤害者。其中,男、女性别比为1.9:1;伤害高发年龄组为25~44岁(42.6%);除中毒以外的所有伤害原因的发生人数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伤害以交通事故为主,女性以跌落为主;农民在各职业人群中占的比例最高;夏季发生的伤害人数最多(31.8%);意外伤害占伤害总人数的83.2%,在伤害类型中居首位;公路或街道是发生伤害事件的高发地点(38.4%):伤害发生后到医院经治疗后回家者居多(63.9%)。结论我省居民伤害以跌落和交通事故为主,劳动力人口和青少年是伤害威胁的重点人群。各地应围绕当地重点伤害深入研究危险因素,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 标签: 伤害发生 伤害监测 医院
  • 简介:安徽结核病控制现状和2000年展望安徽结核病防治研究所(230022) 衡绍勇,叶显娥1资料来源1979、1990年二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1993、1994年全省结防工作考核结果.2现状2.1我省1979、1990年二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

  • 标签: 安徽 结核病 疾病控制
  •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结核病防治能力现状,为完成全国结核病防治10年规划(2001~2010)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调查表调查。结果全省共有结核病防治结构125个,其中有开展结核病防治能力的95个,占76%。全省共有结防专业人员813人,其中专职结防人员(除省级外)只占50%。2002年全省各级共落实结核病防治经费309万元,占应投人经费的48%。2002年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14.6/10万,治愈率73.32%。结论安徽结防机构防治能力现状远不能满足现代结核病控制的需要。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机构建设和人力资源建设。

  • 标签: 结核 预防和控制 卫生经费 人力资源
  • 简介:<正>健康教育是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简称世行血防项目)重要内容,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行为,从而降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提高健康水平。我省自世行

  • 标签: 世界银行贷款 接触疫水 健康教育 卫生行为 血防 重要内容
  • 简介:目的阐明洪涝灾害对钉螺扩散的影响.方法利用安徽历年血吸虫病防治资料,结合各年份气象特征,分析钉螺分布的年间变化情况.同时对1998年特大洪水后全省灾区的钉螺分布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洪涝灾害年份年平均钉螺回升面积及新增加钉螺面积分别是正常年份的2.56倍、2.16倍.1998年特大洪水安徽灾区钉螺面积平均增加了4.97%,其中以山丘型流行区增加的幅度最为显著,钉螺面积上升了55.44%,但钉螺面积增加的绝对数仍以湖沼地区为主,占增加总面积的59.06%.不同流行程度地区以传播阻断地区增加幅度最为明显,钉螺面积上升了64.78%.结论洪涝灾害对钉螺扩散产生严重的影响,必须加强螺情监测.

  • 标签: 洪涝灾害 钉螺扩散 安徽省 1998年 钉螺面积 血吸虫病防治
  • 简介:目的了解2005年安徽各级结防经费的需求、落实情况以及缺12大小。方法、市、县结核病防治机构分别制定本级的2005年结防工作计划及经费需求标准,填报《结核病控制基本工作计划及经费需求表格》及电子表格,由省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审核和统计汇总。结果2005年安徽全省结防经费总需求7213万元,各级政府提供经费1172万元,中央财政提供专项经费1191万元。国际援助提供经费1191万元,缺口3659万元,缺口率高达50.7%;省级结防经费基本能满足本级的需求;市级尚有6.1%的缺口;项目单位总缺口为54.6%,业务经费缺口为34.5%。结论结防经费的短缺应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在今后的财政安排中应增加结防经费的投入,同时进一步争取社会各界(包括国际组织)对安徽结防工作提供更大的经费支持。

  • 标签: 结核 预防和控制 经费
  • 简介:安徽是目前国内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省份,自1992~1998年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后,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尤其是全省人群感染率由1992年项目启动初期的3.71%降至1998年底的1.14%.1999年起根据(下称新方案),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开展年度疫情监测,现将1999年度疫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安徽省血吸虫病 疫情分析 血吸虫病疫情
  • 简介:安徽阜阳常法慎五官科医院是阜阳市一家以眼、耳、鼻、咽喉科为重点的民营专科医院,座落在阜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阳大道,南临105国道。市内16路公交车可达医院门前,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就医方便。

  • 标签: 民营专科医院 阜阳市 安徽省 五官 常法 经济技术开发区
  • 简介:目的对安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力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为合理配置、引进与培养人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安徽CDC职工个人资料,采用Excel软件分析。结果安徽CDC现有在职职工257人。其中技术人员占82.1%,本科及以上学历占40.8%;硕士以上学历的比例与有关省市级疾控机构相比偏低;高级技术职称的比例占24.5%,在全国同类级别的疾控机构中处于较高水平;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高学历的比例较高;重点相关学科人力资源优势不明显。结论本中心人才结构基本合理,但需注重高学历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重点学科人才资源配置。

  • 标签: 人力资源 分析
  • 简介:安徽部分医务人员STD/AIDS知识水平调查苏斌吴荣璋马平(安徽卫生防疫站230061)近年来,我省性传播疾病(STD)的发病率逐年增长,艾滋病(AIDS)及病毒(HIV)感染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流行范围亦不断扩大,面临的防治工作任务也更加艰巨。提...

  • 标签: 安徽 医务人员 STD AIDS 卫生宣传教育 HIV
  • 简介:目的了解疟疾控制项目实施前,疟疾疫情、防治能力现状,为疟疾控制项目实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果怀远县疟疾发病率在366.5~1466.2/10万之间。乡村两级疫情漏报分别高达60.0%90.0%左右,发热病人血检数仅占总人口的4.0‰,能实际开展镜检工作的乡仅占50.0%;防蚊措施及疟防知识知晓率均较差。结论怀远县疟疾流行较重,应加强综合干预措施控制。

  • 标签: 疟疾 调查
  • 简介:目的为制订全省防治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流行村为单位,汇总全省疫区1991~2000年各项螺病情指标,结合各年度疫情专题调查材料,分析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结果近10年,全省人群与耕牛感染率下降幅度分别为69.6%和60.7%;而疫区人群年均急感发病率表现为波动状态,波动幅度在2/10万至18/10万之间;但全省螺情呈上升态势,钉螺面积净增11%.结论10年来,防治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防治投入的增加,疫区人群生产、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减少了人群接触疫水频度,使血吸虫病病情得以有效控制.而气候变暖、洪涝灾害等自然因素利于钉螺的孳生、迁徙;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运营等造成钉螺扩散;药物灭螺受制约,环改灭螺成本较高,难以大规模实施等原因,是我省螺情回升的主要原因.因此,今后全省的防治策略要做好区域性防治规划,在控制疾病的同时,加强钉螺的监测与控制措施,确保防治成果.

  • 标签: 1991-2000年 安徽 血吸虫病 疫情 流行病
  • 简介:本文以安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两种人体钩虫在我省分布,流行的特点。明确了我省是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两种钩虫混合感染的流行区,全省钩虫的平均感染率为33.44%,性别分布男女间感染无显著差异,但在年龄分布上随年龄增大感染率上升,且成年组感染率(37.75%)显著高于少年组(22.68%),P<0.01,显示生产劳动与钩虫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钩虫的地区分布特点,平原丘陵地区十二指肠钩虫感染率以及钩虫的总感染率高于山区,似与平原和山区的生产方式及农作物不同有关。我省钩虫感染在家庭内呈聚集性分布。此次调查所获结果为今后制定我省钩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钩虫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分布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