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55例肋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为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入院治疗的人员,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X线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X线诊断漏诊11处,明确诊断53处,诊断符合率为82.8%;CT诊断漏诊1处,明确诊断63例,诊断符合率为98.4%,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CT诊断膈下肋骨骨折的26例,第一、二肋骨骨折的15例,肋骨弓部骨折的13例,后肋骨骨折的10例,与X线诊断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患者中的诊断率更高。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肋骨骨折 诊断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缝合修复半月治疗半月损伤的康复与护理。方法2014年3月-2016年4月,对75例需要在关节镜下半月缝合修复治疗半月损伤的患者进行跟踪调查,其中男59例,女16例,并且均在关节镜下采用半月缝合修复系统缝合固定。结果术后给予正确的护理方法及康复指导,75例患者均无早期并发症发生,随访均膝关节活动度良好,无疼痛。结论关节镜下半月缝合修复术是治疗半月损伤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护理人员需重视对患者的护理过程,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并不断更新护理知识,给予患者有效的整体护理,使患者术后的预期效果大大提高。

  • 标签: 关节镜 半月板缝合修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多层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冠心病诊断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200例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以及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对患者左主干、右冠状动脉等部位的血管腔直径狭窄程度进行评价。并对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进行计算,并记录患者的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多层螺旋CT的灵敏度为98.86%,特异度为96.0%。阳性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43%与92.31%。与冠状动脉远端的血管检查结果相比,近端的各指标均更加优秀。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具有无创的特点,且研究的数据表明其灵敏度与特异性都较高,是一种优秀可靠的的冠心病临床诊断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冠心病 临床诊断 价值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肝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肝血管瘤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行全肝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60例患者中,55例为单发,多发5例。结论结论CT平扫加增强扫描可明确诊断肝血管瘤,是临床诊断肝血管瘤的有效检查方法。

  • 标签: 多层螺旋CT(MSCT) 肝血管瘤 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包皮内+包皮口处外切除术对包皮过长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5月-2015年02月收治的包皮过长患者51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研究对象;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分组依据为接受不同的包皮过长治疗方法;观察组26例患者接受的方法为包皮内+包皮口处外切除术;对照组25例患者接受的方法为传统袖套式包皮环切术;通过对比患者手术后疼痛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段的出血量等以突出包皮内+包皮口处外切除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在手术时间、患者手术时间段出血量以及患者手术后疼痛时间几方面,观察组包皮过长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包皮过长患者,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包皮内+包皮口处外切除术,可以将患者术后疼痛时间显著缩短,获得良好的包皮过长治疗效果。

  • 标签: 包皮内板 包皮口处外板切除术 包皮过长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阑尾的大小、形态及周围改变。结果阑尾增粗60例,阑尾壁增厚65例,阑尾内粪石50例,阑尾周围炎性病变60例,周围淋巴结肿大30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临床实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病痛,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

  • 标签: 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 CT 多层螺旋
  • 简介:时间像匹小马,哒哒哒跑个不停,你我坐在马车上,听着时间跑不停……都市的快节奏,让大家忘了静下心来感受生活。五彩缤纷的互联网世界也使人们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如果你有话要对他/她讲,不如做个五彩小鱼留言,将心里话儿'说'出来。

  • 标签: 互联网世界 刺鲀 感受生活 话儿 你我 乳白胶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椎回植术与椎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其中椎回植术组(A组)28例,椎减压内固定术组(B组)30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输血量、卧床时间、并发症及术后2年腰部功能等方面的情况。[结果]A组与B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28、32个月。两组相比较,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血量均较少(P<0.05),但卧床时间较长(P<0.05)。而两组在术后2年腰部功能状况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椎回植术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安全、可靠,减少了椎管粘连和瘢痕形成,有助于恢复局部解剖和维持脊柱的稳定。

  • 标签: 椎板回植术 内固定术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炎应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2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40例阑尾炎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40例患者经CT检查,急性阑尾炎27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者7例,单纯性阑尾炎早期患者4例,阑尾周围脓肿者2例,均通过手术证实,准确率为100%。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阑尾炎准确率高,且简便易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螺旋CT 阑尾炎 诊断 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罪犯病变的可靠性。方法对54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及2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两组斑块CT值、重构指数(RI)、点状钙化等指标,分析两组的差异。结果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69处斑块中,以钙化斑块为主(60.8%,42/69);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的43处斑块中,以脂质斑块为主(48.8%,21/43)。两组正性重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1%vs.23.2%,P<0.01);点状钙化出现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32.5%vs.15.9%,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罪犯病变的特征为脂质斑块、正性重构、点状钙化。CT有助于指导临床进行冠心病危险分层及早期干预。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多层螺旋CT 重构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对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2013年2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8例临床确诊为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通过多层螺旋CT对18例病患进行扫描;对照组通过常规CT对18例病患进行扫描。对比两组CT图像表现和手术验证结果。结果观察组表现为血管漩涡征者占比100.00%(18/18),比对照组的77.78%(14/18)要高,鸟喙征者占72.22%(13/18),靶环征者占55.56%(10/18),均比对照组38.89%(7/18),22.22%(4/18)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扭转者10例,包括肠扭转180°者1例,270°者4例,360°者5例。乙状结肠扭转者6例,包括肠扭转180°者1例,270°者1例,360°者4例。空肠扭转者2例,包括270°者1例,360°者1例。肠内疝引发肠扭转360°者1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的图像以血管“漩涡征”为主要特征性表现。多在小肠好发,对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与手术定位有重要意义,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有一点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中肠旋转不良 肠扭转 多层螺旋CT扫描 血管&ldquo 漩涡征&rdquo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X线检查。观察组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结果对照组有5例患者误诊,漏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77.5%,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100%,观察组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为临床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提高准确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胫骨平台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共60例,将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不同解剖区域多层螺旋CT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总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2%、86.5%。与病理检查一致性较高。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准确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大量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锁骨钩对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82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1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锁骨钩内固定,参照组患者使用克氏针、张力带进行常规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参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在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给予锁骨钩进行内固定效果显著,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锁骨钩板 锁骨远端骨折 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胰腺多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胰腺期和门静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注射对比剂后23s、40s、65s。分别测量各期正常胰腺、病灶及胰周大血管的CT值,依照CT征象诊断胰腺癌并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本组100例,胰头部83例,胰腺体尾部17例。显示肿块影57例,病灶直径大小为1cm~2.5cm,肿块影的强化特点为①不规则的低密度影,在胰腺期显示清晰。②病灶略有强化,在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在胰腺期略有强化。③病灶均匀强化,在动脉期略有强化,胰腺期均匀强化。43例只显示总胆管及胰管略有扩张,总胆管下端截然中断,局部未见明显软组织密度影。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在胰腺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胰腺肿瘤 多层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与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患者53例为实验的对象,所有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均进行多层螺旋CT以超声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与超声检查相比其符合率均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联合运用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明显优于单一的诊断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鉴别和诊断的过程中,多层螺旋CT联合超声检查的的运用有效的提高了其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保证。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半月桶柄状撕裂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8—2014.1具备完整影响资料并经临床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半月桶柄状撕裂19例,探讨MRI在半月桶柄状撕裂各征象的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具体包括双前后交叉韧带征、半月翻转征、空领结征、碎块内移征及外周残半月征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在19例半月桶柄状撕裂中,19例均可见空领结征、碎块内移征及外周残半月征,双前交叉韧带征4例,双后交叉韧带征11例,半月翻转征3例。结论近年来,随着MRI在基层医院的普及,MRI作为一项无创、无电离的检查手段,以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在半月损伤的术前诊断和治疗方案评价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膝关节 半月板桶柄状撕裂 MRI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底骨折应用常规CT技术与多层螺旋CT技术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县人民医院2010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颅底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常规CT技术和多层螺旋CT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经过检查后,常规CT技术诊断有32例患者确诊为颅底骨折,诊断准确率为53.33%。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有55例患者确诊为颅底骨折,诊断准确率为91.67%。多层螺旋CT技术的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CT技术诊断准确率,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颅底骨折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CT诊断准确率,具有很高临床推广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颅底骨折 常规CT技术 多层螺旋CT技术 诊断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