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的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估计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口1~2人,最好发于胃,次为小肠[1-3]。最早由Mazur和Clark于1983年提出并命名,与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等消化道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不同,GIST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多呈CD117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肿瘤为恶性或潜在恶性肿瘤[1-3]。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或腹块为主要表现,但不具特征性,术前诊断和分期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可显示肿瘤全貌及其局部侵犯与转移,系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临床应用也最为普遍[1]。笔者就肿瘤CT探查方案、定性与分期诊断、治疗后随访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进展与注意事项予以评价。

  • 标签: 多层螺旋CT诊断 胃肠间质瘤 价值评估 间叶性肿瘤 多层螺旋CT检查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2例胃癌患者行SCT轴位图像及重建的MPR、SSD图像进行观察分析,根据中国肿瘤协会对胃肿瘤的最新分期方法对其进行TNM分期及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肿瘤诊断的符合率为100%,CT分期的准确性为86.53%,术前评估的准确性为94.23%。结论SCT轴位图像可以对于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胃癌TNM分期及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胃癌 螺旋CT 术前评估 TNM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肾癌的CT表现,探讨其CT诊断及分期要点。方法搜集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月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25例,对肾癌患者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观察其CT征象并分期。结果肾癌CT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肿块影,以等低混杂密度为主,增强后其实质及边缘不同程度一过性强化。根据Robson分期法,Ⅰ-Ⅳ期各有5、12、4、4例,本组与手术分期符合率为92.0%。结论CT扫描对肾癌的定位准确率高,典型CT表现可准确对肾癌进行诊断及分期,并对肿瘤大小、范围、病变性质以及有无转移的判断方面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肾细胞癌 X线计算机 断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CTU)技术诊断膀胱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CTU检查和经手术病理确诊膀胱癌的CTU影像特点,病例均采用5mm层厚和层间距行腹盆部CT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原始图像经1.25mm层厚和50%的重叠处理后利用系统自带图像工作站进行重建处理。结果58例CTU检出率100%,确诊成功率93.1%,多层螺旋CTU能够清晰显示膀胱癌的大小、形态、范围和与其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螺旋CT扫描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64排螺旋CTU具有扫描速度快、侵袭性小、憋气时间短的特点,同时可多方位、立体、多平面地显示膀胱肿物,特别适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筛选。

  • 标签: 膀胱癌 多层螺旋CT 尿路造影
  • 简介:目的探索齿鼠种群年龄鉴定划分标准。方法对捕获的齿鼠体重、体长、尾长、耳长和后足长测量统计。结果根据体重的频次划分,将齿鼠划分成4个年龄组:幼年组(♂〈159.0g,♀〈140.0g),亚成年组(♂∶159.0~290.9g,♀∶140.0~289.9g),成年Ⅰ组(♂∶291.0~389.9g,♀∶290.0~409.9g),成年Ⅱ组(♂≥390.0g,♀≥410.0g)。结论体重法可用于齿鼠的年龄鉴定。

  • 标签: 板齿鼠 年龄鉴定 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颈部肿物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颈部肿物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经手术证实为颈部肿物,回顾分析入组对象的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40例颈部肿物患者扫描结果为9例来源于甲状腺,其中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大,3例为甲状腺癌,2例为甲状腺囊肿;10例来源于淋巴组织,其中3例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瘤,3例为淋巴结核,2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为慢性淋巴结炎;6例来源于唾液腺,其中3例为唾液腺良性混合瘤,2例为唾液腺癌;余下15例患者中,4例为颈部动脉体瘤,3例为纤维组织恶性细胞瘤,2例为皮下脂肪瘤,2例为颈部神经鞘瘤,2例为颈部腮裂囊肿,1例为颈部的毛细血管瘤,1例为甲状舌骨囊肿。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准确诊断患者颈部肿物的位置和形态,在颈部肿物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意义重大。

  • 标签: 多层螺旋CT 颈部肿物 临床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诊断尿路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有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行16层螺旋CT扫描后经过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及进行尿路成像,并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32例病例,并对结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泌尿系结石21例,输尿管肿瘤5例,输尿管结核2例,先天畸形4例,多层螺旋CT诊断在定性及定位诊断上符合率明显高于腹部平片(KUB)、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结论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检查是一种无创检查,操作简单,比以往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更符合手术的结果,说明多层螺旋CT在诊断泌尿系结石、肿瘤及其他梗阻性疾病的临床价值上是有独特的优势的。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泌尿系梗阻病因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及分析多层螺旋CT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先进行X线检查,然后进行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技术对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率及对胫骨平台骨折正确分型的准确率。结果X线检查的诊断正确率为93.75%,多排螺旋CT检查的诊断正确率为100%,多层螺旋CT检查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率与X线相比无差异(P>0.05)。X线检查对胫骨平台骨折正确分型的精确率低于多排螺旋CT检查对胫骨平台骨折正确分型的精确率,低77.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多层螺旋CT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及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分型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为患者进行手术提供了准确清晰地图像依据与理论依据,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轻并发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胫骨平台 骨折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肢深静脉多层螺旋CT直接造影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多螺旋CT临床诊疗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下肢深静脉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患者1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逆向穿刺法及下肢双部位绑扎法做检查准备,结合患者实际状况调整并优化机械扫描相关参数、制定合理的造影计划、选择科学的重建与检查后处理方式完成检查。结果总体检查效果良好。结论经过合理改进的下肢深静脉多层螺旋CT直接造影法能够清晰显示深静脉循环状况,而且检查结果更为精准、有效减少了检查中的药剂使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多层螺旋CT直接造影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临床输尿管结石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60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输尿管结石的平扫及增强扫描尿路成像特点,主要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立体容积再现(VR)等技术,对图像进行2维或3维重建,获得泌尿系多方位图像。结果360例多层螺旋CT平扫及35例增强扫描尿路成像均显示输尿管结石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临床诊断输尿管结石十分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输尿管结石的定性、定位、定量及指导外科取石手术具有较大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输尿管结石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输尿管 输尿管结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周围型小肺癌CT平扫35例,病灶呈结节状,边界较清楚,10例病灶呈小片状,边界模糊。增强扫描于增强1、2min所有病灶强化最明显,达到峰值,CT强化值达20~60HU,完全性强化39例,周围性强化6例。于增强4min后病灶CT值缓慢下降,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抛物线状。本组15例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6例有同侧胸肋骨转移,3例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结论CT灌注目前已成为常规检查中的一部分,在利用CT增强扫描CT值改变进行肺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鉴别时,应结合其他影像学特点全面分析,以防误诊。

  • 标签: 螺旋CT 周围型小肺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泌尿系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05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的检查方法扫描前嘱患者尽量憋尿,扫面范围自肾脏顶部至膀胱底部水平,扫描时采集容积数据(实践表明容积数据采用1mm层厚,0.8mm层距完全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并进行冠状面及矢状面重建,使肾脏输尿管及膀胱在同一副图像全程显示。结果105例患者所行检查均达到了比较满意的诊断效果,其中阳性102例,阴性3例,对阳性患者的扫面数据行曲面重建,其中89例患者肾脏及输尿管全程显示良好,13例患者部分输尿管显示欠佳。结论对于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多层螺旋CT快捷、方便、高效,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食管裂孔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32例食管裂孔疝患者的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食管裂孔疝表现为心影后方大小不等软组织疝囊影,通过食管裂孔与膈下胃相延续,疝囊影内见高密度对比剂,不同形态“葫芦征”,膈肌食管裂孔增宽。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可为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食管裂孔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方法收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术前均行CT增强检查。结果5例中女性4例,男性1例,肿瘤位于胰头1例,胰腺体尾部4例,瘤体均为囊实性,边界较清晰,有包膜,1例肿块边缘见点线状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具有相对的特征性。

  • 标签: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