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术后迟发性声音嘶哑的相关因此及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3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90例,比较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声音嘶哑与手术次数、病变性质、有无喉返神经保护、手术方式的关系、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所有380例患者中,发生迟发性声音嘶哑46例,占12.11%;患者术后发声音嘶哑发生情况与患者的病变性质和手术次数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声音嘶哑的发生与患者的手术方式及喉返神经有无暴露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97.89%,显著优于对照组1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2%,显著高于对照组8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患者组织的损伤,术后进行有效引流,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显著降低甲状腺术后迟发型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术后 迟发性声音嘶哑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提高门诊采血工作质量及护理质量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门诊采血室拟行采血的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改变服务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操作环境及优化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的采血成功频率及血液标本合格率,自拟护理满意度量表测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采血成功24例,失败1例,采血成功率为96.00%,对照组采血成功21例,失败4例,采血成功率为84.00%,研究组的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液样本合格25例,不合格0例,血液样本合格率100.00%,对照组血液样本合格20例,不合格5例,血液样本合格率为80.00%,研究组的血液样本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24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护理满意20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80.00%,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采血的成功率及血液标本合格率,并能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 采血 门诊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血凝试验的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内来我院检验科做血凝试验的患者的试验结果及病程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影响血凝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大范围的资料搜集整理,分析血凝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影响血凝试验检验结果的因素有人为操作因素、环境因素、试验材料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结论血凝试验是医学检验工作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手段,为了提高医学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对血凝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 标签: 血凝试验 检验结果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丹参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对于丹参胶囊的内容物,采用TLC鉴别法开展丹参酮ⅡA定性鉴别;对于丹参胶囊中的五种主要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采用TLC鉴别法进行丹参酮ⅡA定性鉴别,发现其分离度比较好;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胶囊五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即丹参酮ⅡA、丹酚酸B、隐丹参酮、原儿茶酚以及丹参素,发现其线性范围分别为2.05至40.92、1.503至60.102、1.482至59.29、0.617至24.696、11.49至459.58微克每毫升,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结论建立丹参胶囊的检查、鉴别、含量测定标准,可重复应用、简便、准确性高,可用于控制丹参胶囊的质量

  • 标签: 丹参胶囊 质量标准 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96名工作人员,按照质量管理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护理人员48名;筛选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的无菌包共600件,将持续质量改进前的300件无菌包作为对照组,将持续改进后的300件无菌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质量管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患者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法。结果观察组CQI实施后相关质量指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应用,展现出了较强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危重症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对护理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所接诊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开展护理质量指标管理之前以及之后的护理质量,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开展护理质量指标管理之后,临床质量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开展之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 危重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效果。方法观察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200例临床免疫检验经质量控制后,临床治疗效果治愈120例,治愈率为60%;显效70例,显效率为35%,无效10例,无效率为5%,无死亡例数,以上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的采集、仪器设备的核定、校对以及检验的影响因素等可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的结果,有效的质量控制可以明显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的诊断结果,间接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部队官兵睡眠质量现状,初步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今后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来我院疗养的部队官兵共1082人,采用自编基本情况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结果PSQI量表总分平均为(5.64±2.96)分,总分≥7分的有411人,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7.99%。年龄(r=0.149,P〈0.01)、受教育程度(r=0.049,P=0.042)与睡眠障碍相关,而不同军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03,P=0.698)。结论部队官兵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尤其是21~30岁年龄段和高学历人群,应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干预。

  • 标签: 部队官兵 睡眠质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免疫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进行对策的指定工作。方法我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集了我院免疫实验室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及与检验相关各影响因素,进而通过回归分析的方式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结果由于所进行的回归分析工作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验员在进行相关工作时的工作素质、实验室温度及湿度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检验结果有着深刻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表明,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我院在进行临床免疫检测的过程中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提升,检测人员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相应的工作,以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影响临床免疫 检验质量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0份检验科抽取的有质量问题的免疫检验报告,据此分析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同时选取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100例,按照是否采取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对策将其分为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免疫检验方式进行检验,观察组患者根据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实施检验前、检验中及检验后三个阶段质量控制对策。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清洗液更换、检验环境温度、检验环境湿度、检验试剂平衡时间、检验环境洁净度、检验样品质量及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等。观察组患者的免疫检验结果准确率达到了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3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其检验质量不合格,只有在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免疫检验前、免疫检验中及免疫检验后三个环节实施有效的检验质量控制对策,才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泵质量控制的方法,分析注射泵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依据国家校准规范,利用INFUTEST2000E双通道输液泵分析仪对注射泵的流量基本误差和阻塞报警误差进行检测。结果:注射器规格型号、注射速度及注射介质均对注射泵精确度测试有影响;注射速度设置越低,流量测试误差越大,阻塞报警测试误差越小;注射速度设置越高,流量测试误差越小,阻塞报警测试误差越大;流量测试合格率较高,阻塞报警测试合格率较低。结论:注射泵质量控制应遵循风险可控原则,做好医院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

  • 标签: 注射泵 质量控制 流量测试 阻塞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探讨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原则要求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常规质量控制法进行管理的设为对照组,接受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进行管理的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有助于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持续质量改进&rsquo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如何提高X线摄影技术质量,总结质量管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诊断过的10000张X线片,并对X线片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响X线片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在随机抽取的2016年10000张X线片中,共有236张X线片被判定为丙级;4个季度废弃线片分别为34张、51张、47张及56张;导致X线片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为X线机出线量不准、患者移动及技师主观因素。结论近几年,该院X线摄影技术质量有所提高,但部分质量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提高X线摄影技术质量管理,将质量问题降到最低,才能使该院放射科质量监控长期处于可控水平范围内。

  • 标签: X线片 质量管理 质量分析
  • 简介:目的:对除颤监护仪进行质量控制检测,保障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Impulse7000DP型除颤器分析仪对除颤监护仪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并分析,检测项目包括释放能量、充电时间、同步延迟时间和心率示值误差等。结果:近两年对82台次的除颤监护仪开展质量控制检测,其释放能量、充电时间、同步延迟时间以及心率示值误差等指标合格率为100%,同时针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对策。结论:开展质量控制检测是保障除颤监护仪临床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必要内容,探索除颤监护仪的区域质量控制管理方案将推动区域内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发展。

  • 标签: 除颤监护仪 除颤器分析仪 质量控制 计量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调剂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从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中药调剂资料中抽取出30例存在中药调剂质量问题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药调剂质量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结果5例错误执行脚注、4例复核错误、5例中药调剂失误、6例药材质量问题、4例炮制品混淆、6例取错统一药用植物的不同部位。结论中药调剂质量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必须加强管理中药调剂的工作,提升中药调剂人员的岗位素质和业务水平,严格控制中药调剂的操作程序,保障中药调剂质量

  • 标签: 调剂 中药 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56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从可能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临床试剂、标本和仪器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研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75.58%,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在检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且加强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以获取患者的最准确数据。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焦点人工晶体在眼科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2例(98眼),分为两组。观察组61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对照组37眼,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所有病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定期随访远、近视力,最佳远、近矫正视力、调节力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远视力和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近视力、矫正近视力及调节力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及调节力,功能优于单焦点人工晶体。

  • 标签: 多焦点人工晶体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对手外伤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完成手外伤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延续护理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术后治疗中出现的或者潜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患者出院30d、60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指功能恢复情况评估,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指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术后经过延续护理,手关节的活动度,感觉,灵敏性,协调能力,肌力均得到极佳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提高了手外伤患者的康复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手外伤 康复质量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医学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已经成为指导临床感染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1。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及处理,与细菌的培养、鉴定结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患者采集标本时,必须按国家规范化要求严格注意生物安全;医生、护士、检验人员均应重视微生物学检验标本正确采集的有关问题,并有责任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正确采集标本的宣传和指导。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标本采集2 送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