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血吸虫病防治知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尽管此次爆发地汶川、北川地区不是血吸虫病流行区,但其相邻的绵竹、安县,以及成都市及其周围县区就是较重的血吸虫病疫区。同时,地震后河流改道,堰塞湖形成山洪、泥石流等,就可能造成钉螺扩散,使血吸虫病播散、流行。

  • 标签: 地震灾区 血吸虫病流行区 防病 血吸虫病疫区 防治知识 北川地区
  • 简介:回顾5.12汶川地震后伤员的具体伤情、救治过程和结果,并查询相关资料,总结经验和失误。

  • 标签: 地震 伤员 救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统计我院2008~2011年临床上报ADR的类型、主要临床表现和药物分布情况,了解ADR的发生率,提醒医务人员,在使用药物时,要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在使用不良反应发生几率高的药物时,更要注意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类型、药品分布、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得出各类药物发生ADR的发生率。结果各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不同的,其中抗生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发生率 正确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汶川地震病员伤情。方法:对我院救治的689例地震伤员年龄与性别构成、受伤部位、并发症及死残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60岁以上年龄段最高17.13%,女性53.41%稍多于男性46.59%,2个以上部位受伤54.28%高于1个部位受伤45.72%,其中四肢伤最多为43.98%,次为头部伤22.93%,而脊柱伤仅4.64%,鲜见颈部伤0.29%。最常见并发症是休克和挤压综合症,各为0.73%和1.45%,死残率分别为2.18%和5.66%。结论:初步明确了汶川地震伤情,可为以后抗震救灾提供依据。

  • 标签: 汶川县 地震 伤情 调查 护理
  • 简介:摘要地震伤员的救治中,转运治疗极为普遍,近些年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余数大地震、九寨沟大地震等,都出现了大量的伤员转运现象。为了保证伤员的生命安全,在远程转运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护理措施。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远程转运地震伤员护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远程转运地震伤员的护理措施。

  • 标签: 地震灾害 受伤人员 远程转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地震伤护理是现代护理的重要内容,对地震伤护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是围绕地震伤护理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希望护理团队能够重视地震伤护理,从而降低伤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 标签: 地震伤 护理问题 有效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卫生防疫工作成为灾后的工作重点。本文对地震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处理类似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卫生防疫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卫生防疫工作 地震灾区 重大突发事件 防疫问题 大地震
  • 简介:地震灾害造成了人与其生活环境间生态平衡的破坏,构成了传染病易于流行的条件。因此,预防控制传染病便成为抗震救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地震灾害地区环境卫生控制又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基础与前提。地震灾害发生以后,随着旧的生态平衡的破坏和新的生态平衡的建立,地震灾害条件所引起的传染病流行条件的改变还将存在一个时期,这种地震灾害的“后效应”是地震灾害条件下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与其他的救灾工作不同的一个重要特征。当地震灾害的直接后果被基本消除之后,消除其“后效应”即包括地震灾害地区环境卫生控制将成为工作的重点,而且这种工作实际上将成为地震灾害条件下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主要工作。

  • 标签: 地震灾害 卫生控制 灾害地区 环境 传染病流行 预防控制
  • 简介:5月19日14时28分起,枣庄市卫生局机关和枣庄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全体工作人员在局机关办公楼前列队,与全国人民一道,为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默哀3分钟。同时,汽车笛声长鸣,防空警报在城市上空鸣响。

  • 标签: 大地震 同胞 市卫生局 卫生监督所 工作人员 办公楼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心理干预对于地震伤员围手术期的重要性,并就心理干预、合理情绪疗法、放松技术等心理护理方法以及心理护理应遵循的原则等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地震伤员 心理护理
  • 简介: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和重大的人员伤亡,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尽快展开以消毒、杀虫、灭鼠为重要内容的各项防疫措施刻不容缓。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领导部门的指示要求,来自军地的众多防疫力量迅速赶赴地震灾区,进村人户,开展了覆盖全部灾区的环境消毒、病媒生物防治、人畜尸体处理等各项卫生防疫工作,有效控制了各种传染病疫情的发生

  • 标签: 地震灾区 卫生防疫工作 杀灭 环境消毒 传染病疫情 生物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几乎每个人都患过胃部炎症。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胃病已成为影响健康的一大疾病。医学专家调查发现,20至40岁的人中,仅有47%的人胃黏膜比较正常。而有些胃病可能会发生癌变,患者应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随时进行检查,以防不测。

  • 标签: 胃病 癌变 生活节奏 医学专家 积极治疗 胃黏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产后大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占首位,由于本院地处高寒缺氧(海拔3700米以上)的边缘地区,交通不便,加之地震灾害的影响,产后大出血明显较地震前增多。

  • 标签:
  • 简介:人群流动被认为是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因素。人群流动可以有许多形式,从移民和难民的整体流动到军队迁移乃至国际性休闲旅游。在日益流动的世界里,旅行对疾病的发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原因是(1)在旅游业发达国家通常出现新的疾病;(2)旅行者前往地区可能比他们

  • 标签: 旅行者 猴痘 志贺菌病 甲型流感 社会分裂 冶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