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利多卡联合磷酸腺苷注射液用于腹部硬膜外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择期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注入1.5%盐酸利多卡磷酸腺苷混合液,对照组注入1.5%盐酸利多卡溶液,两组给药方式相同。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起效时间快、阻滞完善,麻醉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盐酸利多卡联合磷酸腺苷用于腹部硬膜外麻醉,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麻醉持续时间显著延长之优点。

  • 标签: 利多卡因三磷酸腺苷硬膜外阻滞
  • 简介:摘要病人发热在临床上非常普遍,也容易治疗,但有些不明原因的发热,久治不愈,令医生、患者十分尴尬。笔者用中医辨证的理论,以古方辩证施药,治愈八例发热病人,说明中医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的优势。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发热八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75%布比卡同0.75%罗哌卡因在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方法进行麻醉,进行相同剂量注射,硬膜外麻醉用药均采用2%利多卡注射液,甲组患者82例,采用罗哌卡进行神经阻滞;乙组患者80例,采用布比卡进行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完全神经阻滞维持的时间及运动神经恢复的时间,对生命体征、术中不良反应及麻醉平面。结果甲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完全神经阻滞时间明显差于乙组患者,(P<0.05)。对生命体征的影响、不良反应及麻醉平面均能满足手术要求,(P>0.05)。甲组术后运动神经恢复时间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腰麻及硬膜外联合麻醉中,使用0.75%罗哌卡麻醉安全性可靠、麻醉效果及麻醉平面能达到手术要求,术后运动神经恢复时间短。

  • 标签: 075%布比卡因 0.75%罗哌卡因 麻醉效果 安全可靠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概括实验研究方法,简介利多卡因在临床上的多种新用途,归纳所基于的机理,以期能扩大药物的临床用途。

  • 标签: 利多卡因 新用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相同剂量罗哌卡与布比卡腰麻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取美国麻醉师协会(ASA)I~II级择期肛门会阴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R组(0.5%罗哌卡5mg)和B组(0.5%布比卡5mg)患者分别于L3-4行腰麻。比较2组患者麻醉效果、阻滞平面、MAP、HR、SpO2、Bromage评分、术后24h排尿功能(无障碍自动排尿、轻度障碍自行排尿、尿潴留)。结果2组患者镇痛、肌松满意,阻滞平面多在S1呈鞍状;MAP、HR、SpO2均无明显改变,Bromage评分R组为0~1分,24h排尿功能均无障碍,B组1~3分不等,24h排尿功能轻度障碍25例,无尿潴留;2组以上数据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罗哌卡5mg与0.5%布比卡5mg分别用于肛门会阴部短小手术,镇痛完全,肌松满意,麻醉阻滞平面局限,对MAP、HR、SpO2几乎无影响。小剂量罗哌卡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比布比卡更小,值得推荐。

  • 标签: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腰麻 排尿
  • 简介:摘要总结了青海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009年1月-2012年3月对146例癌性疲乏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CRF评估与生活质量评价、健康宣教、心理干预、饮食指导、运动疗法等,认为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疲乏状态。

  • 标签: 癌因性疲乏 护理干预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用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方法,研制中国生长因子新药,促进资源转化。方法用云南特有资源,研制“华膏剂”作临床外科试用。结果累计治疗断指13例,筋腱断离(裂)11例,骨折2例,治愈率100%;创伤6例(包括皮肤缺损、组织坏死、溃疡)疗效均极显著。结论含天然生长因子(NGH)的华膏剂能促进人体受损神经、肌腱、皮肤、骨骼等组织的再生、修复;断离神经、肌腱能自动对位、吻合。与实验医学结果一致。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急性肺损伤的症状,从中医角度分析其发病机理;列出肺与大肠表里学说支撑依据;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急性肺损伤与肠道关系;根据这一理论,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肺与大肠相表里 急性肺损伤 中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低浓度的罗哌卡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常规硬膜外麻醉,分别用0.5%罗哌卡和0.75%罗哌卡,观察临床麻醉效果和病人在术中情况变化。结论0.5%罗哌卡用于剖宫产的硬膜外麻醉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

  • 标签: 罗哌卡因 剖宫产 硬膜外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在癌性疲乏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60例存在癌性疲乏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我管理技术。采用简易疲乏量表(BriefFatigueInventory,BFI)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个月后,实验组的癌性疲乏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O.05)。结论自我管理对于肿瘤患者更好地减轻癌性疲乏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自我管理 癌因性疲乏 护理
  • 简介:目的使用气色谱法分析测定8%乐安居乳油有效成分含量了解其方法是否更有效。方法采用AgilentHP-1色谱柱,用ECD检测器对8%乐安居乳油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8%乐安居乳油中氯菊酯含量的气检测方法。结果本方法的变异系数为0.00574,标准偏差为0.0472,平均回收率为96.58%,线性系数为0.9995。结论该方法方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测定8%乐安居乳油有效成分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乐安居乳油 氯菊酯 气相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罗哌卡用于腹部手术后PCEA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连续硬膜外阻滞或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60例,术后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随机分为两组,使用0.5μg/ml舒芬太尼或2μg/ml芬太尼复合0.12%罗哌卡。背景剂量4mL/h,自控药量2mL/次,锁定时间20min。观察病人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是否使用其它镇痛药物。结果舒芬太尼组在术后24小时和48小时的静息、咳嗽和活动时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程度轻(P<0.05)。两组镇痛泵使用情况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如下肢麻木、呼吸抑制等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部手术后PCEA,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不良反应少,程度较轻。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罗哌卡因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和下肢术后应用PCEA病人,根据体重计算罗哌卡给药,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择200例择期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Ⅰ组输注泵镇痛药液配方罗哌卡[按1ug/(kg•min)计算剂量]和吗啡3mg,共100ml。Ⅱ组用0.2%罗哌卡和吗啡3mg。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结果两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肢体麻木、无力和尿潴留者,Ⅱ组明显多于Ⅰ组。结论按体重给药能根据个体差异用药,可减少运动阻滞、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PCEA的安全性,可提倡按体重给药,但对体重超过100kg的病人须将镇痛药浓度下调。

  • 标签: 罗哌卡因 硬膜外腔镇痛 按体重用药
  • 简介:剖宫产术后由于伤口疼痛、焦虑、交感神经兴奋等原因,对产妇的休息、进食、哺乳及术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笔者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观察镇痛效果、生命体征、泌乳素(PRL)浓度、初乳时间、阴道出血量、肠排气时间等情况,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术后硬膜外镇痛 罗哌卡因 硬膜外自控镇痛 复合 吗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续性硬膜外阻滞对无痛分娩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利多卡连续性硬膜外阻滞对无痛分娩的20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不做任何镇痛措施的足月待产的20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连续性硬膜外阻滞可使产妇在分娩时减轻疼痛,同时对宫缩无影响,促使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加速,第二产程缩短。对2组分娩方式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2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多卡连续性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对母婴无不良影响,经临床观察分析是一种安全的无痛的分娩方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