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全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吉林延边133000)【中图分类号】R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22-01新生儿溶血疾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体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新生儿溶血病(HDN)以ABOHDN为最多,其次为RhHDN,而MN系HDN少见。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了1例抗-M引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李某,30岁,女,朝族,无输血史。2010年第1胎和2015年第2胎分别死胎引产;2017年,第3胎产后出现黄疸,未及时治疗死亡;现为第四胎,产后24h出现黄疸,全身黄染进行性加重。体温36.5℃,心率132次/分,前平软,呼吸尚平稳,肝脾不大,原始反射存在,经皮测胆338.58µmol/L,住院期间给予蓝光照射、白蛋白及鲁米那、尼可刹米等肝药酶诱导剂治疗,痊愈出院。2血型血清学检查2.1试剂广谱抗人球蛋白、抗-M、抗-N、抗-D、普细胞(均有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抗-A、抗-B(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A、B、O红细胞(本室自制)。2.2方法ABO血型采用常规正反定型;MN血型采用盐水法定型;新生儿血样应用抗球蛋白及乙醚放散试验。抗体鉴定及抗体效价滴定用抗人球蛋白方法。2.3红细胞血型患儿为O,MN,RhD阳性;其父为O,MM,RhD阳性。2.4新生儿游离抗体与抗体释放试验患儿血清与A,B,O细胞均呈凝集反应,释放液与A、B、O标准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提示有ABO血型系统以外抗体。2.5母亲及新生儿不规则抗体鉴定母亲血清ABO反定型时,与混合O细胞呈阳性反应,提示母血清中有ABO血型体统以外的抗体。将母血清、经DTT处理以后的母血清及新生儿血清、新生儿细胞放散液分别与普细胞反应,结果见附表。新生儿与母亲血样反应格局相同,有抗-M存在。2.6母亲血清吸收放散试验将母亲血清与O,M型压积红细胞在4℃下吸收1h,吸收后的血清不再凝集O,M型红细胞。将吸收后的O,M型红细胞于56℃水浴放散,放散液能凝集O,M型红细胞,而不凝集O,N型红细胞。从而进一步证实患者血清中有抗-M存在。2.7抗-M效价测定母亲血清经DTT处理后,抗球蛋白试验测得抗-M效价为256,新生儿血清经抗球蛋白试验测得抗-M效价为64附表母亲及新生儿血清抗体特异性鉴定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10岁。因贫血、乏力,于2000年10月入院。查体:患儿面色苍白,全身皮肤可见小出血点,颌下淋巴结可触及,心率120次/分。肝脾均可触及,血常规:Hb4.5g/L,WBC90×10^9/L,RBC3.8×10^12/L;分类可见幼稚中幼粒细胞,其中Ⅰ型占52%,Ⅱ型15%;骨髓象提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中幼粒细胞增生为著,Ⅰ型60%,Ⅱ型15%,胞体明显大小不等,核浆发育失衡,核染色质细致,核仁较大,1~2个,胞浆量较少,部分细胞胞浆周边深蓝色或有副浆,近核处有杏黄色中性颗粒,其他系统受抑制。

  • 标签: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小儿 细胞胞浆 颌下淋巴结 中幼粒细胞 核细胞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向唇粘膜瓣重塑M唇形运用效果。方法以我科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接诊15例要求唇形改变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双向唇粘膜瓣重塑M唇形技术对15例患者进行手术,探讨其效果。结果本组15例患者,最长有观察随访4年时间,唇形自然,轻闭上唇时M形曲线自然,微笑表情时无唇形怪异,未影响动态表情。切口瘢痕不明显,上妆后基本无任何痕迹。结论运用双向唇粘膜瓣重塑M唇形,可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唇部美学 双向唇粘膜瓣 M唇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M敷贴治疗Ⅱ期褥疮护理方法。方法对2009年4月~2010年09月收治褥疮患者用3M敷贴治疗,并实施相应护理。结果Ⅱ期褥疮治愈率为81.56%。结论3M敷贴治疗Ⅱ期褥疮临床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痛苦。

  • 标签: 褥疮 3M敷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M液体敷料治疗失禁性皮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失禁性皮炎患者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病人失禁一开始即采用3M液体敷料涂于皮肤损伤处,对照组采取用香油涂于皮肤损伤处。比较2组患者皮炎改善情况和皮炎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皮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皮炎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3M液体敷料治疗失禁性皮炎,不仅提高皮炎治疗效果,而且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 标签: 3M液体敷料 失禁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M透明敷贴用于胃管固定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0月到2013年2月留置胃管病人选取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3MTegadermTM透明敷贴辅助固定胃管,对照组仅采用传统胶布固定胃管,观察两种胃管固定方法脱管率。结果实验组有0例发生脱管,对照组有9例发生脱管。两种敷料固定胃管在非计划性拔管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用3M敷贴固定胃管可以降低留置胃管脱管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透明敷贴 留置胃管 固定方法 脱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M水胶体敷料治疗静脉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符合静脉炎患者78例随机分组,分别采用3M水胶体敷料外敷与50%硫酸镁纱布外敷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3M水胶体敷料外敷治疗静脉炎与50%硫酸镁纱布外敷相比较,治愈率(X2=4.77,p<0.05)及有效率(X2=4.51,p<0.0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3M水胶体敷料治疗静脉炎临床疗效明确,简便易行。

  • 标签: 3M水胶体敷料 静脉炎 治疗
  • 简介:摘要供应链集成采购管理是基于现有市场环境所提供需求,针对性采取信息化管理并赋予资源统筹意义经济管理模式,相比较传统采购模式而言,供应链集成更赋予了多方面审查与选择条件,对于经济成本与市场信息控制更具备效率,同时也更加具备主动化选择空间。本文依据供应链集成医药连锁企业采购管理进行分析,通过相应特征与注意事项确定可优化对策,期望为现有采购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 标签: 供应链 医药连锁 采购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骨髓细胞M2亚型细胞临床特征。方法对20例急性骨髓细胞M2亚型白血病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细胞形态特点。结果利用血细胞化学染色法染色分析发现20例患M2亚型细胞白血病中M2a型9例(45%)男骨髓细胞中原始粒细胞>30%,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5例(25%)女,M2b6例(30%)男患者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骨髓中异常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中性中幼粒增生为主,此类细胞>30%。染色体和分子学检查t(8;21)(q22;q22)易位是M2b一种常见非随机染色体重排,其其检出率达90%。结论急性骨髓细胞M2亚型细胞白血病血细胞形态学有独特特征,对临床分型有重要意义。

  • 标签: M2亚型白血病 细胞 形态 观察 临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α1受体阻滞剂(哈乐)联合M受体阻滞剂(卫喜康)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合并下尿路症状(LUTS)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集75位前列腺电切术后LUTS症状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3组;每组25人,Ⅰ组盐酸坦索罗辛(哈乐),Ⅱ组哈乐和琥珀酸索利那新(卫喜康)以及Ⅲ组安慰剂,用药时间为三个月。观察用药前后各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指数(QOL)变化以及尿流动力学变化,尿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剩余尿量(Ru)。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单用哈乐治疗3个月后最大尿流率增加,残余尿量减少,IPSS评分好转,治疗前后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哈乐联合卫喜康治疗3个月后最大尿流率也增加,IPSS评分明显下降,生活质量也改善。治疗前后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用药前后与Ⅱ组用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指数(QOL)变化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二者最大尿流率以及残余尿量变化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哈乐增加前列腺电切术后伴有下尿路症状患者最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量,IPSS评分好转。哈乐联合卫喜康可增加前列腺电切术后伴有下尿路症状患者最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量,使前列腺症状评分明显好转,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从而明显改善其下尿路症状。

  • 标签: 前列腺 下尿路症状 &alpha 1受体阻滞剂 M受体阻滞剂
  • 简介:目的评价作为多巴胺转运体(DAT)99mTc-TRODAT-1及多巴胺D2受体(D2R)131I-EpideprideSPECT显像对临床早期帕金森病(PD)诊断及其与临床严重程度(H/Y分级)相关性价值。方法临床早期未治疗PD患者47例行DAT99mTc-TRODAT-1和D2R131I-EpideprideSPECT显像及正常对照21例行DAT99mTc-TRODAT-1、15例行D2R131I-EpideprideSPECT显像,并应用ROI技术计算纹状体/枕叶放射性比值(ST/OC)。结果所有PD患者病侧肢体对侧脑DATST/OC比值较同侧降低(F=-0.1006,P≤0.01),双侧较正常对照组均降低(F同侧=-0.6583,P≤0.001;F对侧=-0.759,P≤0.001);D2RST/OC比值病侧肢体对侧高于同侧(F=-0.3736,P≤0.01),双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同测=-0.278,P=0.875;F对侧=0.346,P=0.051)。PD患者DATST/OC双侧均值与H/Y分级有显著相关(r=0.338,P≤0.05);D2RST/OC双侧均值与H/Y分级无显著相关(r=-0.165,P≥0.05)。DATST/OC比值与D2RST/OC比值无显著相关(r=0.003,P≥0.05)。结论DAT99mTc-TRODAT-1SPECT显像是反应DAT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PD诊断;D2R131I-EpideprideSPECT显像有助于了解PD患者D2R变化,不主张单独用于PD早期诊断;DAT改变与D2R改变可能为不同病因所致。

  • 标签: 帕金森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多巴胺转运体 99mTc-TRODAT-1 受体多巴胺D2 Epidepride
  • 简介:目的调查某院临床分离革兰阴性(G^-)杆菌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流行情况,并确定其基因型。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05年7月临床标本分离多重耐药G^-杆菌233株,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方法进行ESBLs表型确证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表型阳性株进一步进行CTX-M酶基因型扩增,对PCR产物测序并确定其基因型。结果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中检出CTX-M型ESBLs,首次从斯氏普罗威登斯菌中检出CTX-M-14型ESBLs。结论该地区多种G肠杆菌科细菌携带CTX-M型ESBLs,斯氏普罗威登斯菌也能产生CTX-M型ESBLs。

  • 标签: 革兰阴性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CTX-M 聚合酶链反应 斯氏普罗威登斯菌CTX-M-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利用M型超声与彩色多普勒叠加法记录并诊断胎儿心律失常。方法应用两种叠加方式(1)左室流出道血流―右心房壁运动曲线叠加法;(2)左室流出道―左室流入道彩色血流信号与M超叠加法,共检出胎儿心律失常83例。结果83例中房性期前收缩42例,室性期前收缩19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12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II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心房颤动1例。结论M型超声与彩色多普勒图像叠加法诊断胎儿心律失常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