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手术伤口的临床护理,从而分析伤口感染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和今后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了我院外科患儿100例,对这100例患儿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基本资料,病房的环境,不同的切口类型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患儿手术切口的恢复情况。结论在手术期间和手术后,要对患儿的伤口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护理,才能相对降低患儿手术后伤口受到感染的几率,减少患儿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而给患儿造成痛苦,也能够减少患儿并发症对其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所以本文对小儿手术伤口感染的原因及护理进行了分析,对患儿的伤口护理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患儿伤口的感染率,减少了医疗事故的发生,对医院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小儿伤口 伤口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为满足人们的疾病预防和治疗需求,药品种类不断增加和丰富,要有效提高药品质量,就需要对药品质量检验要求和标准予以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药市场受自由化经济影响,一些制药厂受利益驱使,对药品质量把关不严格,在制药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行为,引发医药质量危机。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药品质量检验方法及标准化管理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为加强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提供借鉴。

  • 标签: 药品质量 检验方法 标准化 管理 法律法规
  • 简介:摘要与临床效果关系最密切的药剂稳定性一直是制药企业和临床医疗机构都关切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药物疗效的最基础条件。无论在药品生产还是临床用药环节,药剂的稳定性控制不好,就会降低临床治疗效果,也可诱发中毒事故。本文从影响药物稳定性综合因素展开论述,并从制造和储存等管理环境角度,深入浅出地做了诱因分析,并提出药物稳定性的管理方法,旨在提示医药工作者更多关注药剂的稳定性,保证药品疗效和用药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医患关系的有效协调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的160例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160例患儿的年龄是6d-20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基础护理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与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坚持人文关怀为工作原则,提高自身的换位思考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实现对患儿全面护理的目标。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依从率为95.23%,对照组内患儿治疗的依从率为80.17%,研究组患儿总体满意率是97.5%,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是86.25%。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科中,坚持人文关怀为主的协调原则,是促进医患交流的有效路径之一,对改善新生儿医患关系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医患关系 协调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门诊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方法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保妇康栓治疗,对效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效果明显。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率对比,甲组不良反应率为10%,乙组的不良反应率5%,乙组不良反应率低。结论对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采用保妇康栓治疗,其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妇科门诊 阴道不规则出血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患者的失眠原因以及护理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脑卒中失眠患者14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调查其失眠原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结果观察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改善。结论脑卒中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失眠,在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失眠 脑卒中 中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供应室湿包常见原因及控制方法方法比较供应室中物品摆放的不同、冷却时间和湿包数的关系。结果湿包、灭菌器蒸汽压力、干燥时间之间都有直接的关系。物品干燥的程度和炉内冷却的时间成正比关系,因此不应该随意的将炉内冷却的时间缩短。结论湿包和灭菌冷却的时间、蒸汽压力、干燥时间有直接的联系,因为物品干燥的程度和炉内冷却的时间成正比关系,因此不应随意将炉内冷却时间缩短。

  • 标签: 供应室 湿包 原因 控制方法
  • 简介:主要治疗急性一氧化碳性脑病、神经科次重症、高原病等其他病症。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明确治疗过程的注意事项,医生也需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及时为患者进行治疗。因此,在高压氧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该文对高压氧治疗前后的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开展方式进行了介绍。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健康教育 方法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研究高热惊厥患儿行急救护理措施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08月26日—2017年08月30日我院儿科接收的90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第一组45例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第二组45例患儿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展开合理有效的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了解两组患儿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第二组45例患儿经过急救护理干预之后均痊愈出院,在急救和护理的过程之中并无患儿出现严重并发症,有效率为100%;第一组患儿有效率为93.33%,组间对比存有差异(P<0.05)。结论儿童高热惊厥患儿行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儿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救护理 儿童高热惊厥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检验,探究不同检验方法的影响有何不同。方法利用一次离心、二次离心、滤芯滤膜及双重滤膜法对呋喃唑酮片中大肠杆菌的情况进行检验。结果一次离心法、二次离心法、离心滤膜法与离心双重滤膜法4种检验方法中,离心双重滤膜法的检出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几种检验方法,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其他几种检验方法相比,离心双重滤膜法大肠杆菌检出率较高,不仅操作过程胃肠简单,总体上检出率也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大肠杆菌 检验方法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吸氧和祛痰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头痛、失眠3例,心律不齐2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观察组中头痛失眠2例,恶心呕吐2例,心律不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抗感染的基础上给予吸氧和祛痰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方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髋关节置换患者7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组。A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B组术后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发现,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护患满意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进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护理不良事件影响患者与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原因非常必要而寻求建立科学有效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应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是关键。本次研究从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的背景与历程出发论述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重要性。最后阐述应用于护理不安全事件原因分析常用的几种模型、方法、工具。

  • 标签: 护理 危险处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妊娠结局,探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同期分娩的38例高龄产妇(观察组)与36例适龄产妇(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65.8%、产后出血率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6%、2.8%(P<0.05)。结论高龄产妇实施剖宫产的概率提高,且有较大的产后出血风险,在围产期应加强护理干预,为产妇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 标签: 高龄产妇 分娩方式 妊娠结局 护理干预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建设急诊科急救绿色通道的相关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使院前与院内急救能够更加顺畅地衔接起来,对急救流程进行标准化改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抢救的630例急诊科患者,将其分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其中观察组330例,对照组300例。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检测;为观察组患者提供血糖、心电图、神志、血氧饱和度、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八项指标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得到更实用、更科学、更完整的评估,所得出的诊断结果更加准确,大幅提高了急救处理的科学性。结论观察组患者院内、院外急救衔接得更加流畅,基本实现无缝隙链接。

  • 标签: 无缝隙链接 急救绿色通道 急诊科
  • 简介:摘要的分析肠道肿瘤所致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结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肠道肿瘤所致肠梗阻患者40例的资料,统计疾病的治疗结果。结果4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结束后随访1年表明,疾病治愈35例,占比87.5%;其余5例患者手术后康复不明显,经由针对性处理后逐渐好转;40例患者共出现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结论肠道肿瘤所致肠梗阻患者治疗中遵循个性化的原则,不但能改善患者病症,还能提高疾病的治疗结果,值得学习。

  • 标签: 肠道肿瘤 肠梗阻 治疗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疏导方式。方法从我院ICU护理人员中选取28名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结果造成ICU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原因中工作总时间长、社会地位低、工作环境差、夜班频繁、工作强度大、考试多、缺少护理培训、家属态度分别有39.29%、53.57%、35.71%、57.14%、67.86%、50.00%、42.86%、46.43%。结论给ICU护理人员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从这些原因着手,采取对应的解决与疏导方式,改善护理人员工作情况。

  • 标签: ICU护理人员 心理压力 疏导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方法提升医疗设备维护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医疗设备共75台,在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通过“设备运行完好率”、“设备维修及时率”的比较,对设备维护管理质量的提升效果进行评估。结果PDCA循环实施前,设备运行完好率、设备维修及时率为80.0%和53.3%,实施后分别提升至92.0%和100.0%,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PDCA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医疗设备 PDCA方法 维修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出血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93例急性出血性胃炎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方式,治疗组则给予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2%,治疗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0.9%,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2%,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比较明显,患者对该治疗方式满意度比较高,因此可以被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出血性胃炎 奥美拉唑 硫糖铝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阑尾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选择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阑尾炎患者106例,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配为研究组与常规组两组,两组患者均包含53例患者。常规组患者选择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选择围手术期模式进行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将统计分析的两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显著低于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平均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阑尾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选择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状况以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阑尾炎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