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如果说心脏是生命的发动机.那么冠状动脉就相当于心脏的“输油管道”,为心脏昼夜不停地输送营养和氧气,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 发动机
  • 简介:摘要目的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其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应用实验组抗病毒药物重组干扰素QZb栓及对照组药物爱宝疗栓剂对65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治疗,探讨治疗前后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影响宫颈HVP感染的因素及药物治疗疗效等相关问题。结果65例患者治疗前HVP感染率为46.15%,实验组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治疗后HVP转阴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糜烂的抗病毒治疗有效,且无明显副作用。早期抗病毒治疗合并HVP感染的宫颈糜烂,可能在预防宫颈癌癌前病变的发生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防止其向宫颈癌的进展。

  • 标签: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 抗病毒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coronaryarteryspasmsyndrome,CAS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科近年收治的2例CAS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例1因胸腔穿刺后突发剧烈胸痛、全身紫绀、低血压、心电图V2~V6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拟诊“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转上级医院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考虑冠状动脉持久痉挛导致心肌梗死;例2因反复胸痛意识障碍1年就诊,发作间期多次常规心电图及24h长程心电图均仅2、3、aVF、V4~V6ST-T非特异性改变,住院发作时急查心电图示2、3、aVF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1、aVL、V4~V5ST段水平压低,3度房室传导阻滞,转上级医院冠状动脉造影示RCA近段狭窄30%,考虑右冠状动脉痉挛,安装永久起搏器预防猝死。结论CASS在我国并非少见,只有极少数患者能捕捉到发作时的心电图,基层医院医师接诊缺血性胸痛患者,特别是伴发作性2个以上相关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者,应想到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可能,避免不适当的诊疗。

  • 标签: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应用冠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进行诊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间的治疗情况。结果患者均接受护理后显示,研究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的诊治中应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支架置入术 冠脉造影 冠心病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腺病毒肺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用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的52例小儿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优良率分别为96.15%和80.77%,干预后,两组家长焦虑、抑郁评分明显好于干预前,观察组好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小儿腺病毒肺炎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患儿各项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缓解了家长焦虑、抑郁等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腺病毒肺炎 临床护理 护理分析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较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其中,大部分人属于HBV携带者,终生未发病,但部分患者因合并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等而需运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物,使其免疫功能状态改变,可能导致HBV再激活,从而引起肝功能受损,甚至发生暴发性肝衰竭或者死亡。

  • 标签: 免疫抑制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预防抗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腹泻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取86份粪便标本。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以及肠道腺病毒等应用胶体金法进行检验,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以及肠道腺病毒感染腹泻儿童的临床资料有无差异进行对比,同时比较三种病毒的感染率,各年龄段病毒病原体分布情况等。结果三种病毒感染腹泻儿童在性别、年龄以及居住地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病毒病原体、患儿年龄段分布等方面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是腹泻儿童中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病毒类型,肠道腺病毒居次席,且病毒感染类型和患儿的性别、年龄等无显著联系,与患儿年龄段、病毒病原体分布存在一定关系。

  • 标签: 腹泻 儿童 病毒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经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确诊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观察患者的心肌桥-冠状动脉深度和狭窄程度情况,分析与冠状动脉粥样的关系。结果经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心肌桥的桥段、桥前段与桥后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分别是3.3%、30%、3.3%。结论应用256层螺旋CT对67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检查,可以将患者心肌桥部分、长度与冠状动脉管腔情况显示出来,有效对心肌桥冠状动脉进行检查,检查出冠状动脉硬化易发部分在桥前段,壁冠动脉和桥后段很少会累及。

  • 标签: 256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肌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以2016年1月份至2017年2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65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这65例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就这65例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介绍。结果经多层螺旋CT扫描得到的图像可以得知,冠状动脉阳性的敏感性为89.2%,65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92.3%。结论冠状动脉狭窄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多层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发生冠心病的患者52例,均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测患者的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部位,受累血管的长度并进行冠状动脉的支架置入,在手术的同时进行系统的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后,选取的患者均经过一次置管成功,在手术后患者的病情出现明显的改善,平安出院。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手术,并在手术期间使用围手术期的系统的护理,可以显著的提高护理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进行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Ovid、Medline数据库自1997年1月至2016年7月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并将CIN的发病率作为主要终点。结果8项RCT纳入本研究,纳入病例数1269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80mg)治疗能显著降低CIN的发生率(P<0.0001)。结论CAG/PCI术前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80mg)治疗可以降低正常或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CIN的发生率。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造影剂肾病 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2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2排多层螺旋CT对40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做VolumeRendering(VR)、CurvedReformat(CR)、MIP、MPR重建。结果400例患者中,32排多层螺旋CT发现各种类型的斑块1200个,冠状动脉的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多分布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和右冠状动脉近段。结论32排多层螺旋CT能够检查出冠状动脉各种斑块及不同程度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其检查安全、无创、准确、快捷,可以作为冠心病筛查的首先方法。

  • 标签: 32排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CTA 冠状动脉斑块 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于200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13例患者行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1例因导引导丝未进入血管真腔而放弃介入治疗,改行开胸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另有2例仅行药物治疗而未行介入干预。成功行介入治疗患者随访3个月至1年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活,未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类心脏事件。结论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行介入治疗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存活率,可作为临床治疗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血管闭塞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救治的患者200例进行比较研究,均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通过为期两个疗程即一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统计数据显示,加治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非常显著,患者的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型病毒性肝炎 前列地尔注射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抗病毒治疗在丙型肝病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1月区间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告知患者与家属实际情况并取得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分组,每组25名患者。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一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抗病毒治疗,称为实验组。研究丙型肝病受丙型肝病患者年龄和患者肝脏的纤维化程度、丙型肝病病毒基因、使用治疗性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本体病毒载量、联合治疗和疗程的影响,临床实践中仍需根据患者的情况作个性化治疗,临床尚需对以上几个方面加以注意。结果在进行一段时间治疗后,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发现,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患者肝脏功能与表面抗原的检测指标明显低于采用抗病毒治疗实验组。重新复核两组患者之间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抗病毒治疗比常规治疗更能促进慢性肝炎患者病情的恢复,在慢性乙肝临床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慢性 丙肝 抗病毒 治疗 新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根据CT检查、脑髓液检查和脑电图检查三种检查方法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对照组B组和观察组,各10例。结果CT检查的异常率为60%,脑髓液检查的异常率为70%,脑电图检查的异常率为100%。病毒性脑炎在脑电图的检查中异常率明显高于CT检查和脑髓液检查的异常率(P<0.05)。脑电图检查的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CT检查的阳性率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检查的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脑髓液检查的阳性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图检查病毒性脑炎明显比CT检查和脑髓液检查效果更好,体现了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的检查诊断中更具有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 标签: 探究 脑电图 病毒性脑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探究其对应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从我院2016年7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按随机的原则将上述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简单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采用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情况都相对较好,而对照组则表现的较为差一些,且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可对比。结论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有针对性的、特殊的护理干预方法有例患者改善其焦虑、抑郁、紧张的心理,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的产生率,提高对应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经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术 护理干预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