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贯通伤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以来共救治6例心脏贯通伤病人,均为男性,年龄19-45岁。结果死亡1例,5例修补痊愈。结论外科手术是心脏贯通伤的最主要治疗手段,如果能正确的诊断,及时手术开胸探查,抢救成功率是极很高的。

  • 标签: 心脏贯通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卫生书画以不同形态的线呈现着无限的中华民族文化基本特征的审美元素。“线”是卫生书画独特风格的标志。卫生书画艺术中的线条具有其特殊的审美、造型、写意等属性,认清线的基本属性,探讨这一课题,对坚守中国书画本质精神有益。线条是在一定技巧保证下,以有规律的、精准的、合理的线形、线质来确保其流畅与抒情,只有在这样一种形态下,书家创作的作品才有更高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线的装饰性是由其表现形式所决定的。“写意精神”应是中国书画发展演进过程中的一条“主脉”,探析卫生书画写意性是中国书画在发展中的必然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 标签: 书画艺术 线 属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序贯通气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分析指标影响。方法研究人员将对我医院在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所接收的118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选定,并将这11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包括患者59例,并且研究人员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有创机械通气,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对照组患者继续接受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改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然后对采取不同治疗手段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可知,观察组VAP、再插管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住ICU的时间及有创通气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脱机时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除此之外,通过研究人员对两组间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脱机时血压、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可显著减少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及合并症的发生,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患者预后。对临床治疗具有深远意义。

  • 标签: 序贯通气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也导致各种肝胆疾病的发病率随之提升,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肝胆外科是治疗肝胆疾病的主要科室。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进行胶体渗透压的维持,从而才可以避免出现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或微循环障碍等情况,从而更好的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这也对中线导管尖端位置的选择提出了一定要求,本文就不同导管尖端定位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100例患者在分别应用腋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效果,内容如下。

  • 标签: 肝胆外科 中线导管 锁骨下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ICU患者静脉输液时采用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中线导管和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023年我院ICU患者90例,根据置管方式不同将其分组,研究组(81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中线导管输液),对照组(9例,采用PICC输液)。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失败次数、穿刺所用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以及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置管失败次数、穿刺所用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均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患者静脉输液中,选择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中线导管的效果更好,可以延长置管时间,对预防置管后的并发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患者 超声引导下留置静脉中线导管 PICC 置管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视二动三提四汇"四步贯通教学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济宁医学院2013级和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见习教学经验,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见习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观看视频及典型病例示教、动手操作、提问答疑、汇总归纳"四步贯通教学法见习教学。结果学生学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较快地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一定的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结论"一视二动三提四汇"四步贯通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了本专业的见习教学质量。

  • 标签: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见习教学 四步贯通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将肺大泡从腋中线部位切除的方法对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治疗的患有自发性气胸的80例中青年患者按其选择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是双孔法电视胸腔镜手术将肺大泡从腋中线部位切除,对照组患者则选用传统的三孔法切除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切口美观度、切口大小及患者术后的好转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美观度、切口大小低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术后病情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中线双孔法VATS肺大泡切除术对患有自发性气胸的中青年患者有很好的疗效,且明显减少手术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指数。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自发性气胸 三孔法切除术
  • 简介:分子中医学研究生命科学的精髓,就是源于生物最原始最早期动机——求生存。一切生物必须获得营养维持细胞和基因组新陈代谢运动。这就产生了最原始的获得系统——导向引子。整个生物界的基因组都保持其顽固求生存新陈代谢运动,有其一定适应的生物钟节律,随着生物进化性演化、其基因组物理性结构不易改变,而变化的是为获取营养的导向引子和反获取的营养键——

  • 标签: 生命科学 中医学 西医学 分子中医学 基因组 导向引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序贯通气治疗,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保护性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pH值及PaO2上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PaCO2及呼吸心率比较结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与序贯通气治疗均能改善其呼吸功能,其中保护性通气具有低潮气量、允许高碳酸血症的特点,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肺保护性通气 序贯通气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中线双孔法VATS肺大泡切除术治疗中青年自发性气胸手术的应用价值及配合体会。方法选30例中青年患者随机按手术方式分为腋中线双孔法实验组(n=15)和传统三孔法对照组(n=15),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使用杜冷丁量、术后住院日、切口总长度、切口美观程度及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及术后住院日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使用杜冷丁量少、切口总长度短及切口美观程度高,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腋中线双孔法与传统三孔法VATS肺大泡切除术治疗中青年自发性气胸疗效相同,但腋中线双孔法术后患者疼痛更轻、切口更为美观,其创伤更为轻微。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大泡切除术 自发性气胸 手术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