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妊娠胎儿尖瓣反的发生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中晚期妊娠超声心动图发现尖瓣反的胎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胎儿尖瓣反的原因可分为种(1)单纯性尖瓣反51例,均为轻微和轻度反,分娩后反均消失。(2)心源性尖瓣反44例,79.5%为中、重度反,合并心内结构异常者,反流程度分娩前后多无变化,预后较差;合并心律失常者,心律失常消失后反消失。(3)非心源性反7例,反流程度和发展转归因病因不同而不同。结论胎儿尖瓣反并不代表预后,尖瓣反对进一步全面详尽进行心脏结构检查及判断胎儿转归从而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三尖瓣反流 超声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种手术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对象,按手术方式分成组,对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III组患者的舒适度最高,III组住院天数最短,并发症种类较少,相比其余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见,对种手术方法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ERCP内镜取石术后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发症相对较少,患者住院时间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三种手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笔者从中医的角度对本病进行了初步辨析,认为胃气上逆是其主要发病机制,脾胃虚弱是发病基础,肝失流泄,大肠传导失司,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应用补脾益气,和胃降逆枳术汤加味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辨析 枳术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胃-食管反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治疗。结论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应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胃食管反病内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治疗。结论改变生活方式是胃食管反病的有效的最基本治疗。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内科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喉反性疾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41例咽喉反性疾病患者,通过有效的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观察其疗效。结论通过药物治疗、饮食宣教、精心护理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 标签: 咽喉反流性疾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对30例反性胃炎患者中医辩证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治愈20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1例。结论可因分型的不同分别伍用健脾、清中、益胃、理气、活血、消瘀、化湿、清热等治疗。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较高疗效,特点是辨证论治加减灵活,弥补西药治疗方法单一的不足,但也存在辨证允型混乱、用药博杂,且无统一理论的不足。

  • 标签: 反流性胃炎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反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2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22例患者痛苦减轻,病情好转,4例患者仍继续治疗观察。结论反性胃炎患者临床表现多且复杂,应采取临床效果显著且副作用低的治疗方法进行救治。

  • 标签: 反流性胃炎 内科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及出血的临床治疗措施,为临床治疗消化道出血提供良好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因分析和治疗资料,研究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结果本研究显示,导致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胃癌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结论消化性溃疡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为有效的治疗消化道出血,应当及时定期进行检查,及时予以治疗。

  • 标签: 消化道 出血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低钠血症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科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2例颅脑损伤低钠血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及护理重点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轻度低钠血症患者18例,1周内血钠恢复正常,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9例,在1~4周内血钠恢复正常。本组29例治愈出院,死亡2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准确判断,及时准确采集标本和执行各项医嘱,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饮食,监测尿量、血清钠、尿钠,有助于低钠血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加强低钠血症患者的全面护理,可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颅脑损伤 低钠血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喉反性疾病(LPR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46例咽喉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2个月后,35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有效率为76.1%;其中以症状缓解(RSI≤10)为有效,40例有效,有效率为87%。结论详细的询问病史和喉镜的检查对LPRD的诊断非常重要;而RSI和RFS两个量表为本病的初步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质子泵抑制剂作为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用于治疗咽喉反性疾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咽喉反流性疾病 RSI量表 RFS量表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检出的胆汁反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探讨其发病情况,病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00年5月—2010年5月例胆汁反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和胃镜资料,并与同期慢性胃炎进行比较。我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内镜检查共2169例,内镜诊断胆汁反性胃炎159例,检出率达到7.33%,病变部位以胃窦、胃体为主,内镜下主要表现为粘液糊呈黄色或黄绿色胆汁样,胃粘膜上可见胆汁淤块,粘膜充血,变脆或糜烂、出血、斑点。

  • 标签: 胆汁反流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利用胃超声造影探讨了胃食管反患者体位变换时胃食管反的情况。方法通过我院73例胃食管反患者饮用胃肠超声助显剂后,采用平卧位、右侧卧位和左侧卧位,超声分别观察不同体位下5min内胃食管反的次数及总反时间。结果5min内反次数左侧卧位为(2.85±0.67)次,平卧位为(4.68±0.72)次,右侧卧位为(6.29±0.77)次,种体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反时间左侧卧位为(3.53±0.82)s,平卧位为(5.46±0.93)s,右侧卧位为(6.75±0.88)s,种体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反的次数、总反时间比较左侧卧位反流程度最轻,而右侧卧位反流程度最重。胃食管反患者在治疗期间或睡眠时,宜选用左侧卧位,检查时首选右侧卧位。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超声检查 造影剂 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的支气管扩张咯血16例,予止血、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治疗。结果近年来支气管扩张临床表现不典型,轻型多见,咳大量脓痰少见,干性支气管扩张多见,其中显效14例,有效1例,无效1例。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咯血
  • 简介: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脏最为多见,据统计资料表明,中老年肺结核多于青壮年,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患多种慢性病,感染肺结核后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临床易于漏诊,使病变播散。病程迁延,如不及时彻底治疗会危及病人的生命。通过心精护理,提高了老年病人的治愈率,减少了反复发作及住院次数,减轻了社会及家庭负担,提高了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肺结核 咯血 护理
  • 简介:目的掌握布鲁氏菌病在激县的流行情况,为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定点选择1个与2009年首发病例临近的乡镇作为监测点,每年随机选择与家畜密切接触者100人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后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筛检,阳性者进行布鲁氏菌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结果2009年全县报告发生布病2例,病例均为阳宗镇桃李村委会的村民。2009--2011年共监测262人,检出布鲁氏菌阳性3例,总感染率为1.15%。其中2009年监测62人,检出布鲁氏菌阳性3例,感染率为4.84%;2010、2011年分别监测100人,均无检出阳性感染者。结论3年监测结果显示,激县已存在布鲁氏菌病,今后应扩大监测范围。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6例反性食管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雷贝拉唑、西沙必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西沙必利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4%高于对照组82.1%,且治疗后烧心、反酸、嗳气和吞咽困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性食管炎采用雷贝拉唑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反流性食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