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解决地震前兆非标准仪器的统一接入问题,出一套完整的地震前兆数据采集适配软件设计方案,关键技术设计。本文对地震前兆台网设备异构性进行了分析,提并从采集、存储、传输3个主要软件模块描述了

  • 标签: 前兆台网 数据采集 适配器 设备异构 序列化 NIO
  • 简介: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技术能够较准确地探测活动断层的位置、性质,并初步研究断裂的活动性。作者在夏垫断裂上采用不同激发震源、不同道间距、不同观测系统参数的探测方法,获得了多条高质量叠加时间剖面图,图中清晰地显示了从几米到几百米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通过对这些叠加时间剖面的分析,获得了不同激发震源、不同道间距、不同观测系统参数时间剖面的分辨率。给出了对于不同的探测目标层埋深和精度要求所适用的探测方法和工作参数,为提高断层探测的分辨率和活动断层最新活动时代的确定精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活动断层 高分辨率 纵横波 可控震源 时间剖面
  • 简介:本文以长江中游地震带为研究区域,该区地震活动比较弱,发震构造不清晰,但人口、经济分布集中,中小地震往往会造成强烈的社会影响。自有记载以来,共记录到122次Ms≥4.7级的地震,最大的地震为1631年常德63/4级地震,在这样的区域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依据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进行潜源划分的方法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合理地评价其危险性,本文试图先在研究区内划分活动水平相当的等b值区域,然后利用空间光滑法计算各区的地震年平均发生率分布。结果显示,各分区内年平均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年发生率分布图与现代和历史地震震中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为潜源区划分提供了一种量化的空间参考数据。

  • 标签: 弱震区 地震活动性参数 空间光滑方法 完整性评价
  • 简介:本文选取华北地震区作为研究区域,尝试利用空间光滑活动模型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划分网格,依据地震构造和地震空间分布特征建立地震构造模型,确定构造区特征参数(b值、M0、Mu、断层方位角及M—L关系等)。采用考虑了地震构造背景的椭圆光滑过程的地震活动参数模型,计算各网格点的地震发生率。并利用网格源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价方法,由不同输入地震目录通过综合加权得到该区域50年超越概率10%的加速度峰值区划结果。该方法充分体现了地震活动的空间非均一性,尤其适用于发震构造不甚清晰的中强地震可能造成的地震危险性,避免了常规潜在震源区的划分。且评价方法简单快捷,为地震区划以及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 标签: 华北地震区 地震构造背景区 空间光滑 地震危险性分析
  • 简介:根据湟源地震台单台记录到的小震活动情况,进行了周频、月频的系统分析,发现小震活动周、月频次低值异常与周围300km范围内的5.0级以上中强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认为湟源台能以小震活动情况灵敏的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地震窗;并对该窗应震效能作出了评价,认为可以用于地震预报工作.

  • 标签: 小震活动 地震窗 效能评价
  • 简介:本文对福建数字地震台网98年7至9月和模拟地震台网98年7至8月测定的地震参数作初步比较。

  • 标签: 数字台网 模拟台网 比较
  • 简介:利用华北地震区的地震资料(1000~1977),对地震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图分析和极大熵谱分析,提取了隐含在随机噪声中的隐含周期。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很接近,地震应变能√Ei;释放的隐含周期利用周期图分析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5年和305年,极大熵谱分析方法提取的主要周期是30年、240年和300年。这三个主要周期存在“倍30”的关系,240年和300年周期是30年周期的整数倍。30年周期反映了各活跃幕中的幕式活动规律,300年周期同各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的平均值相符,华北自1000年以来的四个活跃期高潮时段之间的时间差平均值是300年。

  • 标签: 周期图分析 极大熵谱分析 隐含周期 谱分析
  • 简介:新的形势,新的阶段,要求各方面都必须创新发展。“十一五”期间,在西部开发的大好形势推动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城市化、信息化、和谐化加速,必将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 标签: 西部开发 地震设防 地震监测 经济社会发展 防震减灾事业 “十一五”
  • 简介:做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关键是对未来可能遭遇地震灾害定量化预测。本文论述地震灾害定量化的三要素:地震危险性,地震危害性和地震易损性,它们概念完全不同,且很容易混淆,但又存在因与果的关系。本文还简要介绍厦门市地震科技工作者开展的“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

  • 标签: 地震灾害 地震危险性 地震危害性 地震易损性
  • 简介:本文对福建数字地震台网98年7月至9月记录到的全部地震与非地震事件作初步统计,并扼要介绍其分析处理情况。

  • 标签: 事件 分析处理
  • 简介:回顾和总结了地震方法在青海省地震预报工作中的研究应用情况,提出了影响该方法应用的问题,介绍了利用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开展研究的优点,同时也介绍了深入开展地震波研究的新方法

  • 标签: 地震波方法 青海省 地震预报
  • 简介:根据华南地区现今地球动力学环境、新构造特征、发震构造模型、第四纪构造活动、地球物理场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具体的实例,有针对性地论述了弥散地震区划分的方法,系统地阐述了华南地区弥散地震的评价依据。对于弥散地震区内与已知发震构造无关的最大历史地震,给出了两种情况下确定弥散地震方法,探讨了总体地震和构造活动水平与弥散地震的关系。华南地区弥散地震活动的评价结果与地球动力学环境特征密切相关,地震构造背景的一致性是进行弥散地震类比的基础。本文除了论述弥散地震活动评价方法之外,还初步给出了华南地震区弥散地震区划分方案和弥散地震评价结果。

  • 标签: 华南地区 弥散地震区 弥散地震 地震构造
  • 简介:本文基于大理州的23个强震动台2007年以来记录的11组3.5级以上近场地震共51条强震记录,根据数字地震仪台网系统测定地震参数的基本原理,讨论了通过强震动台网测定近场地震参数的方法,并对测定近场地震参数的计算机软件MDEPS系统的编制进行了介绍。

  • 标签: 强震动 近场地震 地震参数
  • 简介: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扫描(LightDetectionandRanging,LiDAR)技术所得点云进行震后倒塌建筑物提取时,树木与倒塌建筑物的点云特征十分相似,较难区分。为了快速准确获取震后房屋建筑物的受损情况,本文提出使用回波次数比特征指标,结合前人所提出的点云回波强度、归一化强度、最邻近点高差、法向量夹角、X向坡角和Y向坡角等特征的均值和标准差,利用肝最近邻分类法实现单体地物区分的方法。对2010年海地7.0地震震后机载LiDAR数据进行了地面点去除,分别选取了未倒塌建筑物、倒塌建筑物和树木各50个训练样本和各20个测试样本,计算了各因子的分布及其均值和标准差,在分析的基础上最终选取了可分性较强的8个分类特征,利用群最近邻分类法对测试样本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分类正确率可达85%以上。研究表明选取多个有效的LiDAR点云分类特征可以较好地区分震后未倒塌建筑物、倒塌建筑物和树木,提高震后建筑物震害程度判定的准确性,为应急救援及时提供较为准确的灾情信息支持。

  • 标签: 机载LiDAR点云 K-最近邻分类法 倒塌建筑物 地震应急 分类
  • 简介:利用天祝地震前后的资料,采用了比普通频谱分析分辨率更高的最大熵谱方法进行处理,展示了主震前及余震的频谱结构变化,试图提取地震发生前的一些地球物理信息,这对于地震预报将是有益的。

  • 标签: 前震 余震 最大熵谱分析 地震预报 天祝地震
  • 简介:本文利用P波初动符号,垂直向P波、S波最大振幅比,尾波衰减系数a值,尾波持续时间比τ_b/τ_v及尾波衰减速率p值等方法研究了1990年10月25日乌苏5.2级地震波异常曲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波参数的分析可以提取中强地震前的异常信息。

  • 标签: 地震波参数 尾波形状函数 地震预报 乌苏地震
  • 简介:根据地震仪器的性能对山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进行评估,并利用2000年3-10月地震资料进行了检验。其结果为:山东地区12%的面积监测能力为ML≥2.0级,山东中部及渤海、黄河沿海地区监测能力为ML≥2.5级,渤海、黄海近海地区的监测能力为ML≥3.0级。最后指出台网布局的疏密程度、观测条件及台基条件的优劣等是影响台网监控能力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数字地震台网 监测能力 山东 地震资料 台网布局 观测条件
  • 简介:在本文,我们精心挑选了M1为4.0~5.0发生在台湾地区的壳内地震215个,使用福建台网记录到的这些地震的最大地动位移资料,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拟合出最大地动位移的衰减特征为logA=2.07+231.11/Δ与之相应的量规函数的表达式为R(Δ)=3.45-231.1(1/Δ-1/100)利用上式,对上述的215个地震,分别求出福建台网的平均震级及均方差。平均的均方差为0.19,如果在测定震级时,考虑到台基修正值,则平均的均方差为0.13;把测定的结果与台湾相关部门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高了0.12±0.22。又对138个M1大于5.0级的台湾壳内地震进行了相应的计算,我们测定的震级比台湾的结果平均高了0.20±0.22,其他结果与前者没大的差别。

  • 标签: 闽台量规函数 多元回归 震级均方差 统计检验 结果比较
  • 简介:为了能较好地满足台网编目室日常工作的需要,我们开发了数字台网地震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满足了编目室日常编报工作的需要,实现了对地震信息的数据库管理,为用户提供了在矢量电子地图上进行任意多边形地震信息查询的功能。

  • 标签: 地震信息 数据库 矢量电子地图
  • 简介:基于多种地震学参数的地震对应相关谱(ECRS)方法,以祁连山地震带5.5级以上地震为目标地震,分析研究了目标地震前古浪窗口小震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异常特征,提取了古浪窗口小震活动的多种地震学参数的综合异常指标。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祁连山地震带5.5级地震前,利用地震活动性多种参数的综合对应谱可以较好地识别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异常,其对应率较高。

  • 标签: ECRS方法 综合异常指标 窗口地震 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