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镍基催化剂并以苯加氢反应及二硫化碳中毒为手段考查了MoO3对Ni基催化剂的改性机制。结果表明,钼的加入能增加Ni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抗二硫化碳毒性,原因是钼的加入增加了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数量和镍的分散度,改变了催化剂与反应物所形成中间体的活化焓及熵。根据过渡态理论,钼对Ni基催化剂的影响即有电子效应又有几何效应,但以电子效应为主。更多还原

  • 标签: 镍催化剂 海泡石 改性
  • 简介:制备了几种CU-CO尖晶石,并用于催化CO2加氢合成低碳醇反应。结果表明,Cu-Co尖晶石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催化剂前驱体,具有出色的C2+醇合成能力。但是,当在该催化剂中加入KOH时,这种能力下降。XRD表征表明,KOH的加入破坏了CU-Co合金的生成。一些结果被讨论。更多还原

  • 标签: Cu-Co催化剂 CO2加氢 低碳醇合成
  • 简介:本文考察了稀土氧化物,合金和氧化锆对AlPO45载体和Fe/AlPO45催化剂的影响。结果表明,La、Ce和Y稀士氧化物的引入可有效地促进硝酸铁丙酮溶液中制备的Fe/AlPO45催化剂在CO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活性;负载不同合金的AlPO45催化剂具有明显不同的催化反应结果;ZrO可调变AlPO5载体的表面性能,削弱活性组份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使在硝酸铁水溶液中制备的催化剂在合成气转化中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更多还原

  • 标签: 助剂 AlPO4-5分子筛 CO加氢
  • 简介:海泡石具有巨大比表面和独特的孔结构,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是一种新型的催化材料。叙述了海泡石的改性方法及其在催化中的应用情况,评述了它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动向。参考文献30篇。更多还原

  • 标签: 海泡石 改性 催化 综述
  • 简介:综述了用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技术中的高温煤气脱硫剂的研究和开发,对几类主要应用的脱硫剂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总结,指出了脱硫剂在工业应用中最重用的几个特性,并对今后脱硫剂的改进方向提出了建议。更多还原

  • 标签: 脱硫剂 硫化氢 高温脱除 煤气
  • 简介:用常规的浸渍-还原法制备Pt/C催化剂,如果条件控制不好,制备出的Pt粒子大小和分散度不均,且易出现团聚。文中的主要目的是用微波密闭加热的方法,研究制备条件对Pt粒子大小的影响,制备高分散度且Pt粒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可控的Pt/C催化剂。

  • 标签: PT/C催化剂 制备条件 微波技术 纳米 高压 粒子大小
  • 简介:用CECE流程处理含氚废水时,催化交换单元中的Pt-SDB疏水催化剂会遇到少量的H2SO4,NaOH,Fe^3+,Ca^2+,Na^+,Cl^+,SO3^2+,H2S,SO2和CO,这些物质可能会引起Pt-SDB疏水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发生变化,即发生催化剂中毒。为探明Pt-SDB疏水催化剂在这些物质存在下催化活性的变化,将其装入催化活性测试床,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测试催化剂在中毒前后及再生后的催化活性,结果见图1~8。

  • 标签: Pt-SDB 疏水催化剂 稳定性 H2SO4 催化剂中毒 催化活性
  • 简介:用常压气相沉积法镀膜制得的二氧化钛薄膜为催化剂,以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镀膜时基片温度为200℃;用铜线作为底物,在染料溶液中加H2O2,可提高光催化活性。更多还原

  • 标签: 二氧化钛 薄膜 亚甲基蓝 光催化 降解
  • 简介:用流动反应器、XRD、IR和DTA等方法对杂多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在异丁烯部分氧化中的催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PMO12As0.6Cu0.1Ox中加进适量的K和V得到的杂多化合物在异丁烯一步氧化为甲基丙烯酸的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性能。通过调变催化剂的组成和优化反应条件,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醛总收率达67%。V和K加入到母体磷铝酸(PMO12)中增强了热稳定性,和母体相比催化剂的分解温度提高了200℃。

  • 标签: 杂多化合物 氧化 异丁烯 甲基丙烯酸 甲基丙烯醛
  • 简介: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一凝胶一超声波法制备得到了纳米TiO2溶胶,在单面抛光的硅片上采用旋转涂膜法涂上TiO2溶胶,快速烘干,再经烧结得到TiO2薄膜,并利用XRD,XPS与AFM对其结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膜厚度大约可控在3-5nm,膜表面颗粒大小约20nM,膜的组成主要为锐钛矿型TiO2和少量有机碳化物。在制备TiO2薄膜时,发现膜层随着镀膜次数变化显示不同的颜色差异,并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以此现象入手研究不同颜色的TiO2薄膜在同一光催化条件下甲醛的降解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呈蓝色光的TiO2薄膜表现良好的光催化效果,其原因可能是蓝色光对光的吸收较好。

  • 标签: TIO2薄膜 光催化降解 制备 甲醛 TIO2溶胶 颜色差异
  • 简介: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含镍的催化剂,以TPR、TPD、XRD及XPS等手段分别对Ni/海泡石及Ni/Sm海泡石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助剂钐的加入不仅使镍粒变小,而且也降低了镍原子结合能,除此以外,镍的分散亦有提高。TPR与TPD测试表明钐的加入亦能引起峰温的变化。更多还原

  • 标签: 镍催化剂 海泡石 CO2 甲烷化
  • 简介:主要研究了在TiO2薄膜上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废水。结果表明,镀膜基片不同、光催化时间不同、TiO2晶型不同均对降解速率有影响。感兴趣的是可以利用太阳紫外光降解有机磷废水。更多还原

  • 标签: 二氧化钛 薄膜 光催化降解
  • 简介:利用CO2程序升温脱附测定了三种氧化铝基催化剂上的表面碱性。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上表面碱性的类型、强度和数目分布不同。活性氧化铝上负载K2O和Pt可大大改变催化剂表面碱性分布。三种催化剂上弱碱性中心的CO2脱附表现活化能分别为25.97,27.92和29.77kJ/mol。弱碱性中心是COS水解催化活性中心,而弱的和较强的碱性中心参与CS2的水解催化反应。更多还原

  • 标签: 羰基硫 二硫化碳 水解 氧化铝 催化 碱性
  • 简介: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是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上进行的。考察了催化剂的床层温度、反应压力、空速和原料气配比对催化剂积炭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积炭速率随催化剂床层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低于70℃时,积炭速率骤增:积炭总是发生在催化剂床层的下段;若空速超过3.0×105h-1,积炭速率随空速增加而明显降低。从FTIR实验结果可知,吸附在Ni/Al2O3催化剂表面上的CO,一部分歧化生成了CO2和C。综上所述,催化剂表面积炭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反应:2CO→C+CO2,CO+H2 =C+H2O

  • 标签: 甲烷氧化 合成气 积炭 炭生成反应
  • 简介:伴随着计算机科学研究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它正在惊人的速度渗透到各国的教育领域中,带领或推进着教育体系、内容和方法的重大改革,CAI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作为国家教育代表团成员之一,于97年10月26日~11月9日在英国就中英CAI的合作交流研究项目进行了考察,对英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现状有一些了解,本文着重阐述英国在该领域的特点和中英的合作前景。

  • 标签: 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 教育领域 内容和方法 英国 家教
  • 简介:本文译自A.P.FRENCH主编的《工程技术领域中的物理学》(PhysicsInATechnologicalWorld)一书中的《1987年物理学现状》(TheStateotPhysics—1987),作者D.AllanBromley对1987年以前物理学状况的巡礼,就物理学的柱石、自然界的作用力、基本粒子物理学、核物理、原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混沌物理、地球物理、天体物理及引力波等方面作了极其广泛和深刻的综述。限于篇幅,此处仅选择其中的原子物理部份。二十世纪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与原子物理学的进展息息相关,本文给出了一个维妙的景象。

  • 标签: 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 核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 基本粒子 凝聚态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