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典型圆锥运动输入,研究、分析了旋转矢量算法圆锥补偿误差变化规律。从理论上推导、分析了基于角速率旋转矢量算法及其圆锥补偿误差与旋转矢量算法本身、基座动态特性之间关系;在假定没有传感器测量误差前提下,结合仿真,得出旋转矢量算法圆锥补偿误差与捷联惯组采样频率f以及圆锥运动频率ω关系,给出了圆锥补偿误差随f/ω变化规律,确立了旋转矢量算法具有圆锥误差补偿效应(f/ω)极限值:(f/ω)≥3。研究结果对捷联惯组设计及其在高动态环境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飞行器控制 导航技术 旋转矢量算法 圆锥补偿误差 典型圆锥运动
  • 简介:针对SAR图像匹配及定位需要耗用不等计算时间而造成量测不等间隔输出和量测信息滞后问题,提出一种新SAR时延补偿算法。该算法在标准卡尔曼滤波(KF)基础上,当SAR有量测信息生成时,根据多模型方法进行量测预测,利用预测值修正SINS状态;而SAR无量测信息输出时,通过插值方法生成量测信息来改善系统滤波精度。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多模型量测预测KF算法可以将位置误差由45m减小到10m以内,航向角稳态误差值小于5.8";而在此基础上叠加插值预测算法可以将位置误差进一步控制在6m以内,航向角稳态误差小于4.7",证明了本文提出算法能够有效补偿SAR随机时延并提高组合导航系统解算精度。

  • 标签: 组合导航 SAR时延补偿 量测滞后 量测预测
  • 简介:为了提高标准Cubature卡尔曼滤波(CKF)稳定性和鲁棒性,提出一种改进多重渐消H∞滤波cubamre卡尔曼滤波算法。首先基于系统状态可观测性给出多重渐消因子矩阵求解过程,提高滤波算法稳定性,抑制滤波发散;其次,引入H∞鲁棒思想,构造多重渐消H∞滤波Cubature卡尔曼滤波器;最后,提出采用一种奇异值分解矩阵分解策略代替标准Cubature卡尔曼滤波Cholesky分解,进一步提高算法数值稳定性。实际GPS/INS组合导航实验表明,改进多重渐消H∞滤波Cubature卡尔曼滤波算法不仅能有效抑制滤波发散提高算法稳定性,而且对观测野值具有更高鲁棒性;提出新算法与标准CKF算法相比,XYZ三个方向位置精度分别提高了55.8%,46.6%和39.7%。

  • 标签: Cubature卡尔曼滤波 多重渐消滤波 鲁棒滤波 奇异值分解 组合导航
  • 简介:惯性平台安装在舰船过程需要将惯性平台坐标系与舰船坐标系进行对准,也就是对惯性平台进行标校。当舰船在倾斜船台上进行建造时,由船台倾斜角度造成水平测量仪器测量误差对标校结果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测量舰船横摇角时,会由于测量仪器摆放带来误差。船台倾斜角度为3°时,边长为100mm水平测量仪器在测量横摇角时产生0.1°测量方位误差(即水平测量仪器一端产生0.17mm位移),就会带来18.8″测量误差。这对于高精度惯性平台标校是不允许。文中对在各种不同舰船姿态下,由测量仪器摆放带来误差进行了分析归纳。利用双自由度电子水平仪、高精度转台及TM5100A自准直经纬仪,对由于安装面倾斜带来测量误差进行了验证试验。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

  • 标签: 倾斜船台 标校 水平测量 测量误差
  • 简介:针对转发式卫星欺骗信号传播方向同真实卫星信号差异,提出一种在惯性信息辅助下,利用载波相位双差观测量进行欺骗信号检测技术。根据转发式欺骗特点,推导欺骗条件下载波相位双差观测方程。利用INS提供姿态信息,建立载波相位双差与接收机天线基线矢量关系。将载波相位双差观测值和预测值差值作为欺骗检测检验统计量。从故障检测角度进行检测概率分析,当载波相位双差预测值达到0.3周时,假定虚警概率为0.01,可在单个测量历元内到达99.99%检测概率。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惯性信息辅助下欺骗信号检测有效性。

  • 标签: 转发式欺骗 惯性信息 载波相位双差 故障检测
  • 简介:针对车载导弹在低机动条件下传递对准问题,根据车辆不能沿纵轴和横轴作大角机动特点,提出了充分利用导弹发射前刹车,起竖发射架这一系列过程来进行传递对准机动方案;针对主惯导、发射架和子惯导之间连接为多刚体柔性联接,主子惯导之间挠曲变形建模复杂问题,提出了将挠曲变形视为不确定性干扰,利用H∞滤波来实现传递对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对挠曲变形进行建模和车载导弹只做射前准备机动而不做其它机动情况下,导弹可在起竖完成前完成对准,且对准精度可达4′。

  • 标签: 传递对准 车载导弹 低机动 H∞滤波
  • 简介:在舰载系统和机载系统,当子母惯导之间存在杆臂长度时,在传递对准通常先消除杆臂效应误差再进行对准,以提高对准精度。在弹载环境中人们往往忽视杆臂效应,受制于弹体空间限制,弹载惯组加速度计通常根据系统体积最小原则寻找剩余空间布置,此时三个加速度计测量是弹体三个不同点加速度,不但存在外杆臂还存在内杆臂,导致惯组总体杆臂误差。通过深入分析内外杆臂形成机理,提出对弹载惯组也应进行杆臂效应误差补偿,对补偿算法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系统半物理仿真表明补偿后在某些弹道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弹体攻击精度,其攻击目标误差由120m缩小为26m。

  • 标签: 杆臂效应 内杆臂 弹载惯组 攻击精度
  • 简介:通过周期调制水平惯性组件误差,方位旋转调制技术有效地降低了水平陀螺漂移和加速度计零偏对系统工作精度不利影响,提高了惯导系统导航精度。研究了基于方位旋转平台式惯导系统误差模型,推导了系统误差与主要误差源之间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转速对速度误差、位置误差和航向误差等主要指标调制效果影响。分析表明:当转速从30(°)/h增加到60(°)/h时,速度误差变大,位置和航向误差旋转周期振荡急剧减小,其中位置误差旋转周期振荡幅度减小了55.08%;但当转速超过60(°)/h时,位置和航向误差旋转周期振荡减小程度很小,效果微弱,而速度误差继续增大。综合考虑转速对三项误差参数影响,方位调制转速取60(°)/h为宜。

  • 标签: 旋转调制技术 平台式惯导系统 转速优化 误差分析
  • 简介:研究了一种大风浪舰船模型和扰动参数识别方法。通过对舰船角速率信号进行谱分析,确定舰船模型参数和静态扰动力矩大小。所获得参数精度可以满足自动驾驶仪控制系统综合和整定要求。

  • 标签: 舰船模型 扰动参数 谱分析 静态扰动力矩
  • 简介:传统捷联惯性导航算法求解比力积分项采用了一阶近似方法,近似误差对高精度导航应用影响是不可忽略。为消除近似误差,提出了一种改进捷联导航算法。在惯性坐标系,将地速分解为比力地速与重力地速两部分,求出了能够完全补偿动态误差比力积分变换项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比力地速精确解,并将其求解方法扩展应用于重力地速,在不改变传统导航算法实现框架前提下,设计了高精度捷联惯性导航算法。改进导航算法精度与对偶四元数导航算法一致,而其实时性却与传统导航算法相当,获得了整体性能上优势。

  • 标签: 捷联惯导系统 比力地速 重力地速 比力积分项 动态误差
  • 简介:针对单一图像源下目标跟踪精度不高问题,利用跟踪状态下目标存在于可见光与红外图像特征对连续自适应均值移动跟踪算法做出改进。首先选取可见光图像“颜色梯度背投影”作为改进目标模型,选取红外图像“灰度梯度背投影”作为改进目标模型;然后根据可见光序列图像和红外序列图像各自进行连续自适应均值移动跟踪算法得到对应口‘系数判定两种图像跟踪效果,对两种图像权重进行自适应调整,得到这两种图像特征级融合图像和跟踪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320像素×240像素可见光和红外图像,基于可见光与红外图像特征融合目标跟踪算法在复杂背景下能够较准确跟踪目标,目标跟踪精度为0.5像素,跟踪速度为30~32ms/帧。

  • 标签: 目标跟踪 图像特征融合 可见光图像 红外图像 连续自适应均值移动跟踪算法
  • 简介:由于GPS和无线电信号在水下衰减很快而无法使用,因此以惯性导航为核心,加以其它声学辅助导航设备组合导航系统正适合水下航行器使用环境。以捷联惯性系统/超短基线/多普勒测速仪/磁航向仪组合导航系统为研究对象,给出了联邦滤波结构,并利用X^2残差检测法诊断出子系统故障并进行系统重构从而不影响系统性能,最后对组合系统进行了仿真,成功检测出了超短基线系统定位故障并及时进行了隔离。姿态误差和速度误差在故障发生和消失时刻由于系统重构有轻微跳动,其它时刻均保持较高精度,当故障消失时位置误差又恢复到正常量级(5~10m)。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SINS/水下声学辅助设备组合导航系统能够提供水下航行器精确速度、姿态及位置信息,并能够正确及时检测并隔离故障。

  • 标签: 水下航行器 捷联惯导 超短基线 组合导航 容错导航
  • 简介:针对国内现有陀螺测试转台利用测角元件测量转台平均角速率致使角速率测试与控制精度不高问题,提出利用惯性敏感元件测量转台瞬时角速率,并通过瞬时角速率反馈与控制来提高转台速率精度和速率平稳性,探讨了这种带有惯性敏感元件新型转台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建立了转台主轴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验证了实现新型转台可行性。最后,结合建模过程和所得模型指出,相对传统转台,新型转台尺寸小、重量轻、功耗低,有利于转速快速提升和稳定,更适宜于陀螺仪表动态测试。

  • 标签: 陀螺仪表 瞬时角速率 速率精度 速率平稳性 动力学模型
  • 简介:针对单一指标评价地磁图适配性不全面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指标融合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标准差、粗糙度、相关系数、熵、累积梯度5个指标。针对传统模糊评判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客观性差问题,采用熵技术修正各指标权重,求解出地磁图综合评价值。利用传统MSD和MAD匹配算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评价值能够全面、合理地评价地磁图适配性,综合评价值越大,匹配概率越高,显示了二者之间良好一致性。

  • 标签: 地磁导航 适配性 模糊评判 熵技术 匹配概率
  • 简介:为了提高潜器导航定位精度,针对等值线算法在惯导系统初始误差较大时易发散问题,提出基于概率神经网络调优等值线改进方法。首先,在搜索区域内,利用概率神经网络算法对惯导系统航迹进行调优,并经过卡尔曼滤波器与惯导系统航迹进行信息融合形成待匹配航迹;在此基础上利用实时等值线算法得到最佳匹配位置。分别在不同初始条件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概率神经网络算法在大初始误差下不易发散但定位精度不高结论,然后在潜器行驶6h后,初始误差为5.438?条件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定位精度均值优于0.537?,从而证明改进方法是有效,即使在大初始误差下仍然能够达到较高定位精度。

  • 标签: 辅助导航 重力梯度 概率神经网络算法 等值线算法 潜器
  • 简介:在GPS/IMU组合导航系统,由于GPS校正作用,系统输出导航数据存在周期阶跃式跳变(典型校正周期为1s),对于SAR成像运动补偿而言,这相当于引入了高频测量噪声,会严重影响雷达成像质量。为解决该问题,系统另外引入了一个捷联解算模块。为保证该模块输出数据平滑且精度稳定,受跟踪随动控制系统设计思想启发,从控制理论角度对系统进行了数学建模,设计了捷联解算模块对组合导航系统跟踪环路,给出了环路关键模块“环路滤波器”设计方法。该方案实现了在不影响系统测量带宽情况下,组合导航系统对捷联解算模块高频、连续、平滑校正。仿真及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案有效性及可行性。

  • 标签: 合成孔径雷达 运动补偿 组合导航 环路滤波 平滑校正
  • 简介:针对舰载条件捷联惯导粗对准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最优粗对准方法。根据双矢量定姿原理,分别将两个观测矢量之一作为基准,通过两次三轴姿态测定算法得到两个姿态矩阵,然后根据观测矢量方差特性加权得到精度最优姿态阵。阐述了三轴姿态测定算法基本原理,分析了最优三轴姿态测定算法与基于高斯马尔科夫估计三轴姿态测定算法统一性,解析了基于最优三轴姿态测定算法舰载惯导系统粗对准方案,并对传统三轴姿态测定算法和最优三轴姿态测定算法进行了应用比较。蒙特卡洛50个样本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最优三轴姿态测定算法明显优于传统三轴姿态测定算法,可使得东向、北向和天向姿态误差角均值分别为4.78??,9.21?和0.29?,标准差分别为0.11?,0.07?和1.08?,水平失准角最大值9.37?,方位失准角最大值2.8?,能够有效确定出载体粗略姿态,在此基础上能更好实现该状态下舰载惯导精对准。

  • 标签: 三轴姿态测定算法 最优估计 高斯马尔科夫估计 捷联惯导系统 粗对准 重力积分
  • 简介:双通道旋转变压器在定点汇编层实现轴角解调时,传统方法运算量大、占用存储空间多。文中根据粗(精)测角所对应正余弦值大小及其符号,依据反正切函数性质将求角定义域从[-∞,+∞]转化到[0,1],设计了在[0,1]区间上基于切比雪夫多项式快速逼近arctan(x)低阶分段多项式,用来解决其解调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粗测角,在其附近寻找最佳粗精组合角值轴角组合及纠错方法;最后在桌型号导引头系统内场试验中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本文方法比调用反正切函数法计算时间减少了50%,比应用查表法计算精度提高了100倍;该方法具有较好解码速度和精度,能够用于某些既需要综合考虑功能、体积、重量等要求,又需要快速在定点汇编层实现反正切求角解调导航系统。

  • 标签: 双通道旋转变压器 轴角解调 切比雪夫逼近 反正切 粗精组合 纠错
  • 简介:常规惯性/天文组合导航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载环境下以载体系为基准进行星光测量情况,且在可见星只有一颗时无法连续组合。为此,构建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惯性/卫星/天文紧组合导航系统方案,通过分析载体系下星光仰角、方位角与惯导误差之间转换关系,建立了载体系下惯性/天文角度组合模型。理论分析表明,该系统在只有一颗导航星时仍能辅助惯导工作,且可使观测噪声特性保持稳定,从而提高了天文对惯导辅助连续性和组合滤波估计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在高超声速飞行器导航系统采用天文角度辅助后,姿态误差较无天文辅助情况降低60%~70%。

  • 标签: 天文导航 角度观测 组合导航 卡尔曼滤波
  • 简介:直接敏感地平是一种典型自主天文导航方法,该方法简单可靠,易于实现,但是由于常用卫星轨道动力学J2模型精度有限,地球敏感器精度较低,因此导航精度不高。加速度计是测量运载体线加速度常用惯性导航设备,当航天器在轨运行时,星载加速度计能够测量航天器所受发散力。结合上述两种方法特点,提出一种将加速度计和天文相结合自主天文导航新方法。在常用卫星轨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引入大气阻力和太阳光压系数模型作为自主导航系统状态方程一部分,并建立近地空间环境下星载加速度计测量模型,将其与直接敏感地平均作为导航系统观测方程。设计基于信息融合自主导航滤波方法,通过对多种导航模式进行数值仿真及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方法提高了系统定位精度62.8%和速度精度63.9%,增强了系统可靠性。

  • 标签: 加速度计 天文 自主导航 信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