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正>《江谦考古》一九八七年第二期刊载一件战国中晚期量器铭文。内容涉及楚国的历法、城邑、职官、量器等方面,史料价值甚高,周世荣同志已有专文研究,周文(杀隶)定矜慎,考释简赅,多有可采。一九八七年秋,笔者赴湘西开会,?次长沙,承周同志热情帮助,有幸摩娑铜原物,不但得以核对铭文若干文字笔书,而且识出“七月”合文,此后又形成一些看法,凡得十则,缀成此文,以做为对周文的补充,并藉此向周同志鸣谢。铜铭文五十六字,加上合文(享月、之日、二十、七月)整六十字,全铭(杀隶)定

  • 标签: 史料价值 古文字研究 补释 中晚期 考古研究 周文
  • 简介:古代铸器工匠文化水平有限,铭文中出现错字的现象是存在的。量器非玺印,使用方格不能成为伪器的证据。近年临淄出土的四件铜证明中国历史博物馆博所藏“右里”量器为真品

  • 标签: 右里 量器
  • 简介:纸币是金属货币的符号,它只是“象征地感觉地”表现金属货币的一定的。从货币的实际内容与名义内容相脱离到纸币的形成,其间有一个过程,在中国,这个过程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到北宋的四川交子才最后形成了早期的纸币。西汉前期,政府财政困难,铜币严重不足,于是汉武帝造白金三品和白鹿皮币,从此开了货币的“实际内容与名义内容互相分离”之先。所谓“白金三品”,是以银锡合金制造的三种铸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

  • 标签: 交子 白金三品 铁钱 白鹿皮币 西汉前期 银锡合金
  • 简介:<正>1986年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在山东长岛召开第六届年会,湖南省博物馆的周世荣先生在一篇题为《湖南出土战国秦汉铜器铭文补记》的文章中发表了一件楚国铜的铭文,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我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得以看到这一宝贵材料。去年,周先生在《江汉考古》1987年2期上又发表了《楚(尹阝)客铜铭文试释》,吸取裘锡圭、李学勤、林澐、李家浩等多位学者的意见,对铭文做了很好的考释,但阅后感到有些问题

  • 标签: 铜器铭文 古文字研究 战国秦汉 山东长岛 楚国 李学勤
  • 简介:本文简要论述我国钱币学产生的几个问题,重点论述我国钱币学产生的条件。以此纪念我国已故著名货币史学家,钱币学家,我的大学老师,原上海财经学院教授彭信威先生的巨著《中国货币史》第二版出版四十周年。

  • 标签: 钱币学家 《中国货币史》 简论 财经学院 史学家 第二版
  • 简介:六博是我国现在所知最早流行于世,并且具有完整规则和道具的博戏.根据古文献和出土文物,六博最早出现于商代,春秋战国时期广泛流行,两汉时期更是深入民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六博的形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大博'与'小博'的形制有很大差别.六博的流行为后来中国象棋的出现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博戏 六博 博局 投子
  • 简介:在瓷器上使用化妆土,三国时期首先在南方出现,目的是为了改善器表的粗糙,后期成为改进青瓷釉色的重要方法。而北方地区许多著名的窑场在最初生产白瓷时都采用了化妆土。晚唐到北宋初,始形成以定窑为代表的不施化妆土的精细白瓷,以及以磁州窑为代表的化妆白瓷。二者发展了富有自身特点的装饰。化妆白瓷成为制作日用瓷的主要方法,开创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装饰手法,特别强调了黑白反差,成为宋元时期瓷器中特点鲜明的装饰风格。明代以后,精细白瓷基苓都来自景德镇,北方窑址几乎全部生产化妆白瓷、宋代先后在北方和南方出现了在青瓷器的露胎部分施护胎釉的工艺,护胎釉成为化妆土的一种新的发展形态、

  • 标签: 瓷器生产技术 化妆土 化妆白瓷 装饰枝法 护胎釉
  • 简介:民国时期豫西土匪以其人数多、规模大而名闻全国。产生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为土匪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农业人口过剩为豫西土匪提供了充足的来源;封建地主剥削是豫西土匪产生的基本原因;吏治腐败加剧了豫西土匪的产生;军阀混战刺激了豫西土匪的壮大。

  • 标签: 民国时期 豫西土匪 产生原因 自然环境 农业人口过剩 封建地主剥削
  • 简介:孔雀蓝釉在中国唐代已能够自己生产,并使用于建筑之上;孔雀蓝釉器物在中国出现于宋代,金代中期即12世纪晚期开始连续生产,目前发现山西地区是主要产地之一,而且直接影响到后来山西出现的法花釉,它与中亚、西亚的孔雀蓝釉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它的发展与道教有某种程度的联系.

  • 标签: 器物 金代 山西地区 唐代 宋代 中亚
  • 简介:卷轴是书画艺术的一种独特展示与收藏形式,卷轴书画画芯表面的折痕不仅影响展陈效果,而且降低了书画文物的保存寿命。为此,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卷轴书画折痕的微观结构,探讨了折痕产生的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表明:小直径收卷是书画产生折痕的重要原因之一;收卷直径越小,书画出现折痕的现象越明显。通过在地杆处加轴管以增大收卷直径,能够有效减少折痕和断裂的产生。该方法保持了中国传统卷轴书画的装裱形式,维持了书画的原貌,并能够有效保存书画展示的传统韵味。研究结果为探讨书画折痕产生的机理和防治对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卷轴书画 折痕 轴管 收卷
  • 简介:古代铜镜的透光原理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作者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古铜镜的透光效应与铸态曲率无关,而与铜镜在加工研磨过程中产生的新的镜面曲率有关.

  • 标签: 古代铜镜 透光镜 文物复制 科技考古
  • 简介:曹操的《蒿里行》一诗作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从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曹操起兵讨伐董卓至建安四年曹操攻打袁绍,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两个主要阶段:一是关东(函谷关以东)诸军与关西(函谷关以西)军阀的战争,前者的代表人物是袁绍,后者的代表人物是董卓;二是关东诸军之间的互相攻杀,在这一阶段形成了袁绍、袁术、曹操等势力。

  • 标签: 《蒿里行》 曹操 中国 产生背景 诗歌 文学研究
  • 简介:革命纪念馆是为纪念近现代革命史上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并依托于有关的革命、纪念建筑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是有关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和文物资料的保护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学习历史,了解国情,缅怀先辈光辉业绩,激发奋发向上,树立爱国爱人民的崇高理想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场所。

  • 标签: 革命纪念馆 教育职能 爱国主义 社会作用 陈列职能
  • 简介:<正>《尚书·舜典》说舜“同律、度、、衡。”孔疏:“律者,候气之管,而度、、衡三者,法制皆出于律。”认为这时已经把计量单位和声律相联系。但远古时代显然不可能对乐律和度量衡的关系理解到这种深度。《尚书》几经窜乱,这一说法的可靠性很成问题。因为如《管子·君臣篇》只说:“衡石一称,斗

  • 标签: 黄钟律管 汉代 度量衡 计量单位 容积 同律
  • 简介:易溶盐反复结晶产生的体积膨胀,会对土遗址特别是土遗址表面迹象造成破坏,因此,以易溶盐的含量多少判断其干预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就易溶盐含量对秦陵陪葬坑土遗址的影响,开展安全含盐问题的探究。将Na2SO4/NaCl质量比为1∶1混合盐掺入重塑土样中,经气候箱老化后,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测定盐胀面积判断土样被破坏的程度,结果表明含盐超过0.1%,就会导致盐胀面积突然增加,这一指标的获得以及本次实验研究中提出的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测定土壤表面盐胀面积评估盐害的方法,为土遗址开展进一步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提出了初步依据和新的研究方法。

  • 标签: 土遗址 秦陵陪葬坑 易溶盐 安全含盐量 盐胀 超景深显微镜
  • 简介:本文通过将郾客铜与楚简文字对比,认为郾客铜中的""字当隶定为"",读为"故",并将包山68号简释为"耆州"的"耆"字改释为"",此字可能为楚文字中"故"的专字,进而对郾客铜铭文中仍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以待考古学的进一步求证。

  • 标签: 楚郾客铜量 ( )
  • 简介:古代印度宾头卢信仰的产生及其东传王惠民早在西魏大统年间,敦煌莫高窟第285窟的壁画上就出现了宾头卢化跋提长者姊的故事画;五代至元朝间的敦煌壁画上,有三幅作为十六罗汉之一宾头卢像;晚唐至宋初的敦煌遗书中,保存着的六件《请宾头卢疏》;中国佛教史料中也时常...

  • 标签: 古代印度 《经律异相》 十六罗汉 故事画 《大正藏》 敦煌遗书
  • 简介:汉画像石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它较早地出现在徐州地区,与这里的自然条件及西汉时期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密切相关。汉画像石墓出现在西汉早期,在产生之初并不统一。石椁墓逐渐成为画像石墓的主流与身份较低的人对中型墓葬的一些葬俗进行模仿有关。早期画像石的画像内容较为简单,基本是对现实的模仿,同时又表达出墓主的理想。

  • 标签: 西汉 徐州 画像石 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