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根据有关“水锡”的文献记载,对“水锡”一词所代表的物质作了详细考,指出“水锡”不是“倭铅”而是锡,宋应星《天工开物》“倭铅,京中名水锡”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并就宋氏之说的缘由,提出了一种商榷性的意见。宋应星《天工开物》“冶铸·钱”篇,在“倭铅”名下有脚注“京中名水锡”,这似乎在倭铅(金属锌)与水锡之间划了等号。因此,直至今日,科技史界普遍都将水锡一词当作倭铅(锌)的别名。然而,根据笔者的研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 标签: 倭铅 宋应星 铸钱 《天工开物》 宋氏 明会典
  • 简介:<正>北宋定鼎中原,以开封为国都,其皇宫本于唐宣武军治所。后周世宗时因其规模狭小曾进行过修建,但“犹未如王者之制。”所以宋太祖赵匡胤在立国之初即按照洛阳皇官进行扩建皇宫的扩建旷日持久,规模宏大,不仅包括皇宫东北、西北隅,而且其南部之上方寺也属扩充之列。经过这次扩建“呈居始壮丽矣”,初具了大朝皇宫的规模。但比之洛阳宫殿仍嫌逊色。所以整个北宋时期屡有修葺,其规模不断扩展,到北宋末年包括延福宫在内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了。在对北宋开封城的研究中,皇宫的复原及其位置确定是很重要的课题,经过学者们

  • 标签: 北宋开封 宫城 洛阳 周世宗 北宋末年 考辨
  • 简介:潢水石桥,是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最古老的石桥,也是中国北方地区,时代最久远、史志有著录的古老名桥之一.然而,几经沧桑,古老石桥早已今非昔比.加之朝代更迭,相继修建,特别是1963年新建--巴林桥,把古老桥址错误地视为"障碍",从桥基到桥梁以及处在原石桥两桥中间由玄武岩自成基岩的河中小岛,一起加以清除.

  • 标签: 潢水石桥 内蒙古 中国 文物考古 形成条件
  • 简介:<正>《张芝籍贯》,作者梁尉英同志,文载《敦煌研究》第二期(总第四期)。张芝是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的人物,近年来研究文章时有所见,而梁尉英同志的《张芝籍贯》洋洋万言,是比较引人注意的一篇。但不能不指出,这篇文章存在较多的问题,有显而易见的疏谬之处。兹就其彰著者提出驳议,聊供梁同志参考,也希望就正于读者。

  • 标签: 后汉书 影响深远 敦煌研究 敦煌人 张芝 文字学
  • 简介:晋太尉、鄱阳人陶侃母墓,位于鄱阳县城东湖东边的牛岗咀,面对鄱江,背倚荐福,水秀山明,环境幽静.陶母是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最近鄱阳县人民政府作出东湖开发改造规划,将陶母墓重建工作列入其中,以之作为进行传统道德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 标签: 陶母墓址 陶侃母墓 考古工作 精神文明
  • 简介:古代铸器工匠文化水平有限,铭文中出现错字的现象是存在的。量器非玺印,使用方格不能成为伪器的证据。近年临淄出土的四件铜量证明中国历史博物馆博所藏“右里”量器为真品

  • 标签: 右里 量器
  • 简介:<正>关于“卢氏阴文石范”(以下简称卢氏范),据王献唐先生的《中国古代货币通考》(以下简称通考)记载:“……至垣釿铁范,罗氏《俑庐日札》谓似伪造。又谓吴有卢氏空首布范(图一),至精(并见顾起潜所编《愙斋先生所藏古器目》)。与其他各范曾归邓氏风雨楼,于沪上见之。卢氏范亦载古物范图录,不见愙斋集古录,所得时地未详。合上著录,是吴藏共有四范。灵鹣阁刻愙斋藏器目,有布范四。当指此。其目编于光绪十三年六月,知卢氏币范,收在其前矣”。又载:“卢氏铲币范,罗云石膏

  • 标签: 卢氏 空首 中国古代货币 阴文 十三年 王献唐
  • 简介:,又名,以刊刻地点得名.曹士冕称:"丞相刘公沆帅潭日,以淳化官帖命慧照大师模刻于石,置之郡斋."赵希鹄说:"既颁行潭州,即模刻二本,谓之.余尝见其初本,当与旧雁行.至庆历八年,永州僧希白重摹,东坡犹嘉其有晋人风度.建炎金骑至长沙,守城者以为炮石,无一存者.绍兴初,第三次重摹,失真远矣."由于原石及各种翻刻均告毁佚,可靠拓本又长期未见,当四川省华泰新系统设计研究所出资赞助、陈滞冬先生任学术总监、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四川省博物馆藏宋拓于1994年面世之后,即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 标签: 《潭帖》《长沙帖》 中国 文物鉴赏 宋朝 拓本
  • 简介:<正>徐霞客于祟祯十一年(1638年)入云南考察旅行,到祟祯十二年冬在鸡山修志,祟祯十四年病故家乡。在云南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写下了《滇游日记》,几乎占整个《徐霞客游记》的五分之二。从滇游记中不难发现霞客在云南曾留下一些墨迹,如《鸡山志》、《鸡山十景》、《云迈淡墨叙》、与唐泰互赠诗句,手书赠沈莘野、刘北有、俞禹锡等的诗文,遗憾地是没有发现原作。四十年代后见到关于徐霞客《山中逸趣叙》和《山中逸趣跋》的发现和文章介绍。笔者六十年代又收购到徐霞客赠鸡山妙行僧诗稿,以上实物孰真孰假,有必要进行以下考证。

  • 标签: 徐霞客 逸趣 墨迹 鸡足山 藏经 云南
  • 简介:<正>“敬一主人”饕餮纹鼎,俗称潞王炉。炉通高21.3厘米,口径14.5厘米,炉底镌刻“大明崇祯捌年潞国制拾陆器”和“敬一主人”方印字样。该炉制作精致,完整无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潞国世传黑漆洒朱绿“中和”琴,亦称潞王琴。长120厘米,宽19厘米,木质。其底有“中和”二字及阴刻“潞国世传”方印,有“敬一主人”题五言绝句诗一首:“月印长江水,风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琴内底部刻有“大明崇祯辛巳岁孟夏

  • 标签: 考辨 崇祯 王朱 主人 明穆宗 万历
  • 简介:<正>刘备墓,史称“惠陵”(图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武侯祠里一重要古迹,位于祠内诸葛亮殿西侧。现存墓茔封土高20米,周长180米,陵墓占地约三亩。墓上绿草离离,陵边柏树森森,有砖墙绕陵一圈。陵前有“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一通(图二),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立。另有康熙七年(1668年)石刻“汉昭烈之陵”横额一

  • 标签: 刘备 诸葛亮 三国志 惠陵 成都武侯祠 陈寿
  • 简介:<正>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敦煌文学的研究,特别是变文的研究,有着长足的进展,但是对于故事赋的研究却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关于故事赋的源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图通过对于敦煌本《燕子赋》的考察来探求故事赋体制的某些特点以及源流传承的某些问题。《燕子赋》是敦煌故事赋中具有特色的寓言体韵文作品。它存两种体制,一是以四言为主,间有六言的杂言体,一是整齐的五言体。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称前者为人作,称后者为B作。A作产生于唐代开元时期,写身有征辽功勋的雀儿侵占了逃户燕子

  • 标签: 敦煌本 敦煌文学 汉书·艺文志 敦煌变文 源流 考辨
  • 简介:<正>《史记·项羽本纪》云:“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上。”首次指出了殷墟地望。之后,《汉书》、《水经注》相继记载了殷墟所在。近八十多年来,安阳小屯出土的十数万计的刻辞甲骨及丰富的殷商文化遗存,证实了上述文献所载的殷墟地望是可信的。至于该遗址曾经是哪些商王的都城?太史公和班固均未述及。而最早涉及这一问题的人,却是西晋时的束广微。他认为盘庚迁殷,即迁往“今安阳西”

  • 标签: 盘庚迁殷 安阳殷墟 小屯 殷墟文化 武丁 出土
  • 简介:据不完全统计,洛阳历代出土墓志约6000余方。每方墓志就是一篇古代人物传记,所以人们把它称之为“石史“。加强古代墓志研究对史实钩沉,历史人物研究,接续古今族系,开展与海外宗亲组织的联谊都是大有益处的。

  • 标签: 洛阳市 墓志 志主 唐朝 王怀文父子墓志 志文
  • 简介:据史书记载,郢爰遗物最早发现于东晋时期。最先引用这则史料的是已故著名钱币学家朱活先生。他在《楚金杂谭》(载《江汉考古》1983年第3期)和《古钱新探》(齐鲁书社,1984年)中,引《初学记·宝器部》所录《晋永和起居注》的记载:“庐江太守路永表言于谷城北,见水岸边紫赤光。获金一枚,形如印齿”^①。

  • 标签: 郢爰遗物 史料 中国 历史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