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陈璧(1852—1928年),字玉苍,晚号苏斋,福建闽县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六月生于闽县南通乡(今闽侯南通)苏坂村。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及第.从此走上仕途。先后任内阁中书、礼部铸印司员外郎、监察御史、顺天府尹、户部侍郎等职,累官至邮传部尚书。陈璧仕宦期间,反对守旧,力主革新,兴利除弊,尤擅长处理经济问题.对晚清财政金融领域的近代化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金融制度改革 陈璧 财政 晚清 监察御史 金融领域
  • 简介:近代英国率先开启了工业文明,因而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从文明范式的角度来认识近代英国文明转型与公司制度创新,还是一个新课题。“文明范式”最初是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学者理解和把握世界政治现实的分析框架。正如美国学者亨廷顿所说:“人们所认同并为之奋斗甚至献出生命的,正是信念与家庭、血缘与信仰。

  • 标签: 制度创新 文明转型 英国 近代 公司 文明范式
  • 简介:据《北京青年报》2001年4月18日转《中国人口报》报道,“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地区分布数据显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分别为452.3人/平方公里、262.2人/平方公里和51.3人/平方公里,东部人口密度是西部的8.8倍。西部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地广人稀,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西部的国土面积虽大,可耕作的土地却很少,基本上是沙漠、山脉、高寒草甸、温带草原等,

  • 标签: 中国 西部开发 经济分析 制度创新 人口分布 自然资源
  • 简介:甲午战争后,国人掀起变法图强和实业救国浪潮。时任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即公司最高负责人)的盛宣怀向朝廷上奏兴办银行的变法计策。盛宣怀奏请设立银行的主张得到了光绪皇帝和户部尚书翁同龢等人的支持,中国通商银行总行于1897年5月27日在上海开张,实收商股250万两,户部存入100万两,属官助商办性质的企业。作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曾被清廷寄予厚望。盛宣怀也是雄心勃勃,希望它能占据国内金融市场。但是,事与愿违,中国通商银行在1897年成立至1916年盛宣怀去世的20年期间,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其直接原因是北京、天津、镇江等处分行发生严重的亏损,致使总行资金周转不灵。其中,镇江分行负责人尹稚山利用其兼任该地官银号(一种旧式金融机构,主要为各处海关征收关税)负责人的便利,大肆侵吞镇江海关的税款,制造了轰动一时的尹稚山亏蚀案。此案十分复杂,盛宣怀亲自督查严办,最终水落石出。

  • 标签: 中国通商银行 盛宣怀 镇江 查办 总行 负责人
  • 简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探索引进和发展伊斯兰金融模式,伊斯兰金融在全球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商务界和学术界的持续关注。宁夏是我国最大的穆斯林聚居地,具有同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相同的宗教信仰和高度的文化认同。同时,宁夏丰富的穆斯林产业也为宁夏深化中阿交流奠定了基础。本文总结了当前伊斯兰金融的主要模式和业务发展趋势,重点从伊斯兰金融的角度探讨了宁夏深化中国与阿拉伯地区金融合作的可行模式和有效路径。

  • 标签: 伊斯兰金融 中阿金融合作 宁夏
  • 简介:青帮又称清帮、安清帮。安庆帮,源于清代运河运,所以其前身曾被称为漕米帮。青帮原为民间秘密结社,其组织形式以师徒关系辈辈相承,共分为前二十四辈、后二十四辈。辈分之间是封建等级关系。自运河淤塞,漕船受阻,漕粮改道由海上北运之后,青帮中的相当部分转变为沿海的盐枭集团,也有些散布于沿海沿江各地形成匪徒。清末民初,一批青帮“大”字辈人物流入上海,成为上海青帮“种子人物”,他们的徒子、徒孙依靠上海有帝国主义租界的庇护,势力大发展,形成“八股党”、“小八股党”、“三十六股党”等,但仍属于下层社会的流氓团伙。然而到了20年代后期及30年代初,上海青帮依靠租界和国民党当局的庇护和利用,形成了以黄金荣、杜月签、张

  • 标签: 通商银行 杜月笙 北京政府 中国通商银行 上流社会 国民党
  • 简介:曹菊如家客厅正面墙上挂着一幅毛主席“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条幅。据曹菊如爱人石芝说,这条幅跟随他已30年。打自1949年6月起,曹菊如奉命到首都京城任共和国金融官就一直跟随着他,即使在动乱的“文化大革命”,他被迫疏散外地,生活动荡不安也没离开过。“艰苦朴素”既是曹菊如工作和生活的座右铭,也是这位金融先驱一生的真实写照。

  • 标签: 曹菊如 中国 思想品德 金融事业 福建
  • 简介:编修志书与档案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档案是志书最基本的资料基础。丰富的金融档案资料及其规范的管理是编好《新疆通志·金融志》的基础,同时编纂《新疆通志·金融志》又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应科学规范,使其充分地被利用。

  • 标签: 档案 管理 利用 资料
  • 简介:<正>丧服制度包括亲属间的丧服、政治等级间的丧服、一般无亲、政关系成员间的丧服三大类。亲属间的丧服,又分宗亲丧服与姻亲丧服。宗亲丧服直接显现宗法等级关系的亲、疏,远、近,是宗法制度具体表现方式之一(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是宗子祭祀权);姻亲丧服从属于宗亲丧服,它是宗亲丧服的派生物,无独立存在价值。本文着重研究宗亲丧服、研究宗亲丧

  • 标签: 丧服制度 宗法制度 血缘关系 父系亲属 宗族 等级关系
  • 简介:周代“昭穆”是表示字辈的概念。父子之有昭穆,犹兄弟之有伯仲,伯仲用以区别同辈之长幼,昭穆意在辨别异辈之尊卑。昭穆依附于宗法而存在,在宗庙祭祀制、宗族伦理和继承制中产生作用,是宗法诸制度中的一项位序标准,其意义在于明确由辈分所决定的族人的地位尊卑,使宗族人伦关系明晰化、有序化。昭穆不是宗庙制度,也不是墓葬制度,是辈分概念却不是行辈标志“制度”。“昭穆”概念的产生与原始氏族社会及其婚姻形态毫无关系,也与所谓“母系分宗”无涉。昭穆是循环字辈,适应宗法强调区别尊卑长幼的需要而产生,虽与宗法有关,但与传子制或祖孙父子关系的亲疏毫无联系。

  • 标签: 昭穆 宗法 宗庙 墓葬制度
  • 简介:和我们今天一样,古代节日放假也分长短假期。《汉律》算是西汉的“红头文件”了,它明文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即官员每五天可以有一天不办公,称为“休沐”。到了东汉,休沐的内容更具体为“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放假洗澡更衣,修发刮脸,然后回家看望老小、夫妇团聚什么的。汉以后,历代官员的假期基本分为两种。

  • 标签: 休假制度 古代 “红头文件” 假期 官员 回家
  • 简介:近代银号的业务往来我于1940年来到天津。当时在天津,有门面和牌匾的银号就有160多家,没有门面的小银号更不计其数。这些银号大多集中于法租界,现在的东马路、四德里、营口道一带也有一些。那个时候银号分山西帮、山东帮、天津帮等地区帮派,你是哪里人就属于哪个帮派,分得非常清楚。我是河北人,所在的庆丰银号就属于深冀帮(也叫河北帮)。当时带“丰”字的银号大部分都属于深冀帮,比如肇丰银号、益丰银号等。

  • 标签: 天津 金融 1940年 业务往来 法租界 帮派
  • 简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帝国主义者不仅企图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还妄图沦为其侵略亚洲"以战养战"的资源供给地.为此,它大肆搜刮金银,疯狂抢夺物资,破坏中国经济.日军占领东三省后,通过强征掠夺,使其在华经济实力急剧增大,大有超过美、英等国之势.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抗日重任,制定了克敌制胜的正确路线,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抵抗日军的野蛮进攻,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今天重温中日双方鲜为人知的金融争夺战,对继续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金融 金融大战 鲜为人知中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青海金融业为青海经济的持续、德定、快速增长提供了积极支持,充分发挥了金融对经济的强大推动作用。本文拟对1995年以来金融与青海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看法。

  • 标签: 金融 青海省 经济增长
  • 简介:贵州解放以前,贵州金融业经历了漫长、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抗日战争时期,一度出现短暂繁荣景象,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政权坚持一党专政,长期执行通货恶性膨胀政策,掠夺民财,以致工商业凋落,民不聊生,金融业衰败现象严重。

  • 标签: 中国 贵州 金融发展 货币市场 经济秩序 城乡银行
  • 简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金融业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应很好地大书、特书。由于金融事业是全国性的事业。各地带有共性的内容多,如货币是全国性的。金融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都是全国统一制订,条条垂直领导较强,各地的执行情况大体相同,在客观上给《金融志》编写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试就对《金融志》的编写内容,编写方法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点浅见。

  • 标签: 《金融志》 中国 地方志 编纂工作 编写方法
  • 简介:政教合一,并非西藏自古就有,而是蒙古征服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元世祖与萨迦派帝师八思巴结盟联手的权宜选择。旨在建立蒙元皇帝与萨迦教派共同凌驾于西藏诸部之上的新统治体制,对结束分裂局面和西藏进入中国版图具有特定功用。活佛转世,也不是古来就有。自元后期噶玛噶举黑帽系率先实施,明中叶格鲁派被迫效仿推广,活佛转世又成为化解教派领袖继承纷争的通行办法。它与佛教追求来世的基本教义照应,在供奉释迦牟尼之外,增设了另一个独立的“活佛”崇拜系统。政教合一与活佛转世的偶然结合,构成了相互支撑、俱荣俱损的西藏神权政体的两大支柱。

  • 标签: 元明 西藏 政教合一 活佛转世 神权政体
  • 简介:(续)  二、部族的统治机关第一,最高行政机关在辽制中,部族最高行政统治机关叫北枢密院。《辽史》卷四十五《百官志一》中有这样的记载:契丹北枢密院。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北院。元好问所谓“北衙不理民”是也。据此,全部契丹人即游牧民都属于这个机关统治之下。《百官志》还载:  契丹南枢密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故名南院。元好问所谓“南衙不主兵”是也。这样,也可以理解为属于北枢密院的契丹人也属于南枢密院。史籍记载的是文武两政由这两院分掌。然而,这实际上是错误的。所谓南枢密院,在《百官志三

  • 标签: 部族制 军民两政 节度使 夷离堇 汉人枢密院 《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