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5 个结果
  • 简介:会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建筑类型。本文以明清时期扬州的会馆为研究对象,在扬州古代城市建设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阅读历史文献以及实地调研等手段研究。从城市的角度,探讨扬州会馆建设与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及功能布局的互动关系,旨在加深对明清扬州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并为传统城市改造中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会馆,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 标签: 会馆 城市 扬州 明清
  • 简介:扬州儒商志》由杨杏芝主编。全书立足于儒商,主要记述扬州儒商研究会及其活动,记述时限为扬州儒商研究会建立即2012年11月下至2012年底,根据需要适当追溯历史或延伸下限。

  • 标签: 儒商 扬州 出版
  • 简介:江苏的传统文化多名家少大家,这是江苏的文化现象。但乾嘉时期的阮元却是难得的文化大家——做官近50年,政绩卓著,"四海具瞻尊为山斗,同朝钦羡望若神仙",是扬州名人中在政治、水利、科技、文化上都有建树、有作为的硕儒贤相,世罕其匹。不仅在当时达到了时代文化的巅峰,而且一直激励着后人思考该如何对待文化,研究文化,传承文化,他无愧于扬州形象大使的称谓。他的遗踪遍布扬州邗江、仪征,除毓贤街的阮家祠堂、槐泗的阮元墓,其他遗迹也是文化人中现存最多、最完整、最有特点的。遗存虽多呈蜂窝状的特点,但其多、密、涉及门类之广,扬州历史上十分少见。本文不研究他重视文化的全部,仅拾遗补缺,采撷其遗存中大家容易忽略的一鳞半爪,让他思想的闪光点启发今人。

  • 标签: 阮家祠堂 乾嘉时期 蜂窝状 儒贤 谷神 山光寺
  • 简介:本文首先探讨了扬州在唐代、特别是唐中叶后的空前繁荣.在此背景下才开始谈及伊斯兰教传入扬州.在对伊斯兰教唐代传入扬州的一些证据进行评价时,笔者又特地再赴扬州进行进一步核实取证.在对扬州伊斯兰教历史文化进行具体研究时,本文将重点放在仙鹤寺和普哈丁墓两个点上,而更着重其文物古迹的介绍和文物古迹研究意义的揭示.接着对扬州的几位重要人物、特别是对关系中国伊斯兰教全局的人物,进行了初步材料梳理.最后附带列举了扬属高邮菱塘和仪征两地的碑文名称,对仪征进行了一点介绍.

  • 标签: 扬州 碑文 碑记 中国伊斯兰教 历史文化 唐代
  • 简介:1964年春,在参加了扬州师范学院院系召开的忆苦思甜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后,我与学院的一批师生来到了扬州市郊江都县杨庄公社谈套大队下乡实习。同年10月,包括我在内的28名师生又组成先进队,进驻邗江县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代替劳动锻炼。时光荏苒,50多年过去了,那段历程,却总萦绕心间,难以忘怀。

  • 标签: 扬州 实习 轶事 师院 社会主义教育 师范学院
  • 简介:清代扬州是两淮盐运要地,盐商麋集,经济繁荣。“富甲天下”的两淮盐商对扬州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促进了扬州的文化繁荣。

  • 标签: 《扬州画舫录》盐商 扬州文化
  • 简介:顾太是清代著名的满族文学家,她的词作《东海渔歌》在词学界享有盛名,历代评论家对其词学渊源及词风特色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被学界誉为"清代第一女词人"。

  • 标签: 出版 《东海渔歌》 文学家 顾太清 评论家 女词人
  • 简介:扬州位于苏中,是一座山灵水秀,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有吟咏,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和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等诗句几乎久已是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今者经济发达,百业兴旺,称江

  • 标签: 扬州市 修志 记年 大事记 人文荟萃 二十四桥
  • 简介:客家先民从中原大地带来的先进文化气息,默默地滋泽着闽西地区,使这里地灵人杰,涌现了清代上官周、华苗、伊汀洲、黄慎等书画艺术巨匠。其中,黄慎诗书画三绝被称为“扬州八怪”群体中的一枝独秀。《古芬阁书画记》中对他的画评论有:“……闽派开之于曾波臣,盛之于黄瘿飘(黄慎)……,其画以苍老生动为宗,略似八大山人,险辟逊之,秀劲则过之矣!”

  • 标签: 黄慎 艺术家 福建 艺术风格 书法艺术 绘画艺术
  • 简介:最近,在古城扬州的一位巫姓收藏家家中发现了17首刘师培佚诗,并未收录于《遗书》与《补遗》,为研究刘师培诗学提供了一些前所未见的原始资料,值得人们珍视。至此,人们已知刘师培诗歌达400首。

  • 标签: 刘师培 佚诗
  • 简介:<正>1644年,政权在北京建立,之后在继续和南明、李自成农民军进行的三方面角逐中,取得了初步胜利,乃于1645年初,命在陕西的豫亲王多铎率所部“相机即遵前命趋往南京。”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扬州战役是清军渡江前取得的第一个具有关键性的胜利。史可法被俘遇难,南明四总镇及左良玉部的溃降,导致南明沿江防线的全面崩溃,福王被擒,宣布了南明王朝基本结束。因此扬州战役在清初历史上成为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

  • 标签: 扬州城 清军兵力 扬州府 史可法 日记 章京
  • 简介:<正>1934年初夏,一起文人随意挥写、妄下雌黄而被诉受控的官司,震惊了当时的官场和文坛,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这就是“易君左闲话扬州,惹起扬州闲话”的公案.轻佻话扬州易君左,湖南汉寿人,本名家钺,后以字行,亦用过右君、二郎神、花蹊、康匋文等笔名.他的家学渊源悠远.祖父易佩绅、父亲易顺鼎均极富才学,擅长诗文,颇为世人所重.易君左幼受庭训,效尤家尊,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小便喜好舞文弄墨,挥笔立言.他刚满10岁,就写出了一首饶有文风.意气激扬的旧

  • 标签: 易君左 扬州 毛泽东 闲话 中华书局 周佛海
  • 简介:瞅准机会,进士下海了35岁的“干部”刘学询下海了,而且经营的是赌博业——他中标投得了广东“闱姓”博彩(以科举中榜者姓氏为博彩方式)的承包经营权,承包期限是1890年至1896年。这多少令后世渎史人有点疑问:作为一名通过艰难的“公务员考试”(科举)、获得了官员身份的读书人,怎么会突然弃官从商,而且投身的又是如此的“贱业”?

  • 标签: 承包经营权 大清 公务员考试 承包期限 刘学询 赌博业
  • 简介:东京陵李凤民清代陵寝除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之外,还有一座被人淡忘的东京陵。此陵原是陵规模最大的墓园。曾葬有太祖努尔哈赤之祖父母、父母,以及他的后妃、兄弟、子侄等十数人,时称“东京二祖陵”,是关外“四陵”之一(另三座祖陵为兴京永陵、盛京福陵和昭...

  • 标签: 努尔哈赤 东京城 太祖 穆尔 陵园形制 《清太宗实录》
  • 简介:洛”者,“”是水的意思,“洛”是电的意思,“洛”直译就是水电。“洛”是一种由水流冲击转动发电的微型水力发电设备,村里有一半人家有这样的“洛”。所以,如果你初来叶巴,千万别因为这里没电却有着蛛网般交错的电线而感到惊奇,它们都是村民们接“洛”而拉的。如果选的地方水流够大、安装也还稳妥、机器运转正常、电线也够好,那么,一台“洛”能发1000到3000瓦的电,足够一家简单照明和看电视什么的了。不过这个“洛”有个特点,就是转动起来便不能关灯,所以你也千万不要以为这里的电多得用不完,家家都通宵不关灯。

  • 标签: 水力发电设备 看电视 意思 转动 水流 电线
  • 简介:  1964年10月底至1965年6月初,我参加了中共山东省委海阳社教工作团,在山东海阳县搞了8个月的"四".当时我只是一名刚刚步入大学校门一个多月的学生,如今回忆起那段经历,许多事情记忆犹新.……

  • 标签: 四清纪事
  • 简介:清嘉庆八年(1803)某日,仁宗到圆明园游幸,时至中午,正准备用膳。突然一个名叫成得的内务府厨师拔刀刺向嘉庆。因为变起肘腋,令人猝不及防,嘉庆皇帝大惊。旁边一名大内侍卫,武功高强,冲上前挥剑挡住了成得的进击。成得不是那侍卫的对手,终于失手被擒。抓住成得之后,嘉庆命令王公大臣及六部九卿联合会审。成得死不招供,只是说:“如果行刺成功的话,那么诸位(指王公大臣们)现在的宝座就是我成得的坐处了。”

  • 标签: 圆明园 嘉庆 内务府 大臣 联合会 高强
  • 简介:1964年冬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政治、经济、思想、作风)。江苏的"四"运动由于有不少中央的头面人物参加,在当时影响很大。如林彪夫人叶群和外交部副部长王炳南等在太仓,张爱萍将军在邗江,外办主任张彦和

  • 标签: 工作队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轶事 省委书记 工作团 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