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孙盛史学发乔治忠东晋著名史家孙盛(302-373),字安国,祖籍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县)。祖、父皆在西晋为官。西晋灭亡时,孙盛未满十岁,渡江避难。成年后,以博学善辩闻名,初仕佐著作郎,不久外任,辗转迁职,官至秘书监。他"笃学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

  • 标签: 《三国志》 编年史 异同 世谱 世说新语 史学方法
  • 简介:戴震人性论发施扣柱作为考据学派的领袖人物之一,戴震当然地擅长于实证的考据学,但他同时又极具“由词通道”、“求道明理”的明确意识和自觉追求,对构筑哲学体系表现出很大的热忱与兴趣。尤其是他的人性理论,在中国古代人性论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就...

  • 标签: 戴震 道德理性 人性论 知识理性 人性理论 人性构成
  • 简介:著名学者纪晓岚的故居,坐落在北京市宣武区西珠市口大街路北,而今的晋阳饭店所在地,与虎坊桥十字街西南的湖广会馆遥遥相对。“阅草堂”是纪晓岚故居书房的名字,也是他书房的“斋号”。当年“阅草堂”的匾额就是纪晓岚亲笔所书。……

  • 标签: 纪晓岚故居 阅微草堂 北京 宣武区 著名学者 湖广会馆
  • 简介:最近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的《老舍先生与晋阳饭庄》一文,其中谈到晋阳饭庄“是闻名的阅草堂的旧址……曾经是30年代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经费转运站,还是京剧名角辈出的富连成科班所在地”,因所记与历史有出入,故谈谈我知道的一些情况。刘叶秋老先生在《纪晓岚阅草堂》①一文中写到,东与晋阳饭庄相连为电报局,更东为一棺材铺,此二处即“阅草堂正院之故址”。30年代,我家就住在电报局旧址。三进院的前两院,高台阶,前廊后厦,方砖铺地,很有气派;第三层院较深,院内大树、小石,此处便是刘老所言以前与东西两侧相通的小跨院,即“阅草堂”旧址。东侧棺材铺数次

  • 标签: 晋阳饭庄 齐如山 纪晓岚 故址 梅兰芳 国剧理论
  • 简介: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画屏风,是南北朝时代一份重要画迹.本文就已经发表的屏风画面揭明它所表现的故事内容,并认为,屏风画之图绘列女以及列女故事之取材,乃至屏风之背赵襄子论赏的赏其不骄侮之寓与临深履薄之拟,均与司马金龙一家同皇室、特别是文明太后间的错综关系有着某种呼应,至少折射出处在政争旋涡之中的墓主人的一种心态,而略可为史臣赞语作一补笔.

  • 标签: 司马 出土 北魏 南北朝时代 故事内容 屏风画
  • 简介:蒋碧是艺术大师徐悲鸿的夫人,她和悲鸿先生同是江苏宜兴人。我叨为他俩的同乡,并和蒋碧有过几次交往。近读蒋碧《我与悲鸿》和《我与道藩》两本回忆录,不禁泛起数点往事涟漪。

  • 标签: 蒋碧微 徐悲鸿 张道藩 国民代表大会
  • 简介:<正>翻开人类语言史,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是:文化。文化,这个无网之网是世界与人生的巨大包容体。然而,对于文化是什么,是否存在一个文化之网,以及文化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形态等,一直是人类探讨的重大课题之一。面对汗牛充栋的文化研究资料,再来苦思出一个文化的精确定义,或许有其价值,但未必是文化深入研究的最佳通道。与此相通的是,我们难道不可以问一句:什么不是文化呢?是的,文化概念的界定往往表现为一种文化观念,而观念的价值形态的不确定性则往往是文化研究歧义所在的根本。难道文化研究已无路可走?比较文化的兴起似乎给文化研究打了一针强心剂——在中国,在西方世界,以异域文化为参照的思想系统正在显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文化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作为一种前提,加之文化范围的无所不包,使此类比较文化产生了更多的歧义,墨子的“一人一义,十人十义”可作为对这种纷乱状态的最好诠释。面对文化研究如此的“多义性”,我们是否能找到牵系文化乃至比较文化的至关重要的“神经”呢?

  • 标签: 文化范畴 文化研究 妇女文化 外显形态 比较文化 文化形态
  • 简介:《昭明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所选的诗文辞赋总集,这些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极具代表性,并且兼顾到各种体裁与流派,文章辞藻华美,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文选学”。季刚先生对《昭明文选》有过精深的研究,在《文选平点》中,对文章的评笺考证,言前人所未言,对后人启迪良多,即使只言片语,也极具真知灼见,有画龙点睛、阐幽释之妙。后学观摩研习,深为叹服.兹略举数则,以作汇报。

  • 标签: 《昭明文选》 画龙点睛 总集 萧统 辞赋 文选学
  • 简介:弁言番禺是广州的古称,其由来长期困扰着研究岭南古史的学者们。历来有所谓人名说、族名说、二山说;又有贲隅即番禺说和非番禺说,以上诸说的依据均出自《山海经》。持人名说的学者指出二山说(此说认为是因番山、禺山而得名。)是一种附会;

  • 标签: 《山海经》 “番禺” 史学意义 中国 广东
  • 简介:本文指出,将工业、西方化作为现代、全球的内容和目标,是单向直线观的社会进化论发展的结果,有着明显的族群中心主义色彩,忽视了非西方国家与地方社会的文化因素.认为,现代、工业、城市不应伴随着农村形态及生命力被瓦解,传统文化不应成为现代贫困的解释根源,现代、全球应摈弃以西方化、工业模式为核心,而虑及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诸要素.同时,讨论了城市中的族群文化重组与权利意识,以及多民族地方传统文化之现代的多元类型.

  • 标签: 非西方 现代化 城市化 族群关怀
  • 简介:张光宇《闽客方言史稿》(1996:243)中指出,畲话是一种克里欧化(creolized)了的汉语方言,在第一个阶段先被“客家”,随着之后族人四处流徙,又再各自经历“当地”后方才产生。游文良《论畲语》(1995)则指同,若是符合现代壮侗、苗瑶说法的,就视之为底层,亦即古代畲语;如符合客家话说法的,视为近代畲语;和现居地汉语方言一致的,视为现代畲语。这古代——近代——现代

  • 标签: 闽东畲话 客家化 当地化 方言点 切韵 声母
  • 简介:按《史记》、《汉书》未记陆贾筑城以待赵佗事,唐刘恂《岭表录异》但记越王冈、越台井、朝汉台而未记陆贾城(泥城);至清人张渠《粤东闻见录》及陈徽言《南越游记》,亦均未记陆贾城。正史言简意赅,或不赘疣,或有所隐。后世立言者虽或有所稗闻,然亦多谨慎,莫敢增益。殆至屈翁山著《广东新语》,每有记前人所未记,言

  • 标签: 陆贾 越王 彩虹桥 《史记》 游记 粤东
  • 简介:中国社会由于交通落后,地区间交流不畅,许多地区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近代政局动荡,政出多门.加上各行业商人凭经验经商,商业行为中普遍存在着混乱现象和不科学的手段,严重地影响了商业的发展,助长了不法商人混水摸鱼的投机性,也削弱了中国商人的商战实力.近代武汉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商战意识的加强以及政府及同业公会的干预,使商业行为逐渐趋于有序和规范.度量衡由旧杂制向市用制过渡,是很典型的一例.度量衡是商业活动中重要的计量器具,然而,近代旧杂制度量衡的混乱程度大大超过了秦始皇统一之前的状况.武汉商业活动中也遇到这种混乱情况,各地区不同,各行业互异.如,度:汉口匹头业使用一种量布与算数两用的算盘尺,缝纫业与居家多用裁尺(后为俗称老尺),建筑业用营造尺,长度互不

  • 标签: 商业行为 有序化 度量衡 近代武汉 同业公会 市用制
  • 简介:现在,“全球”这个词被广泛地谈论着,也在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它既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过程,又可以说是一个既成事实。如果我们从历时性过程这样的角度来看,“全球”可以被理解为“西方化”、“现代”的逻辑延伸。今天人们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热衷于谈论“西方化”,...

  • 标签: 文化多元化 一体化 中国传统文化 意识形态 “全球化” 单一民族国家
  • 简介:我在征集《太原公安志》资料中,从太原解放初期的资料堆里,发现了一份《梁之死的经过》(梁之是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特种警宪指挥处中将处长)。这个材料是梁之的卫士柏光元亲笔写的,记述了梁之与阎惠卿(阎锡山的五妹子)在1949年4月24日解放军破城时,在省府钟楼地下室服毒自杀后,柏光元用汽油点燃焚尸的前后经过。这篇资料文字粗糙,但记述详细,现予以公布,以揭开梁之自杀的真相。

  • 标签: 中将 阎锡山 资料 记述 真相 太原
  • 简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新世纪要继续加强编修地方志工作的指示精神,于2001年12月20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全面启动新一轮修志工作。2003年4月29日,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届三级志书编纂工作的意

  • 标签: 地方志 “三个代表” 法制建设 管理机制 志书编纂理论
  • 简介:80年代开始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以来,我国的地方志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地方忐编修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对地方志事业的管理也日趋完善,管理逐步走向法规、制度、科学、现代

  • 标签: 制度化建设 地方志工作 工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