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一位耄耋老人在《艺术人生》栏目的舞台上竟接连跳了三支独舞。那娴熟的舞步,那规范的舞蹈语言,那神态,那意境,那火一样的感情,无不显示出大师的风格。在一阵接一阵的热烈掌声中,他一再谢幕,眼睛里涌起了泪水……2017年1月6日,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去世,享年93岁。

  • 标签: 贾作光 内蒙古 舞蹈家 向太阳
  • 简介:“司马击瓮(或称砸缸)”是宋代以来流传甚广、尽人皆知的经典故事。本文从史源学的角度,对这一历史记载的史料来源做了追踪分析,并进而考察这个故事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和背景:宋哲宗即位初,司马肩负天下人冀其“活百姓”之厚望,入朝拜相,革除弊政,有“救焚拯溺”之喻,广为传颂,死后万民敬仰,博得盛誉,在这一政治舆论环境之下,民间逐渐传出司马儿时击瓮救人的故事,以宣传其仁者形象,此事后借释惠洪《冷斋夜话》之记录流行于南宋,被采入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最终进入《宋史·司马传》。这个事例提示我们,某些历史故事的形成和传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除辨析其真伪之外,更应回到当时人的语境之中,去探究这些故事产生的舆论环境及其政治文化涵义。

  • 标签: 司马光击瓮 《三朝名臣言行录》 《冷斋夜话》 活人 拯溺
  • 简介:1908年7月,清政府派遣唐绍仪赴美致谢退还庚款事并赴各国考察财政。袁世凯命唐绍仪与列强各国秘密商谈互派大使问题。1908年12月10日,唐绍仪从华盛顿给清廷发回电报,报告美国当选总统塔夫脱提议与清政府互派大使事。该电报引发朝廷内部的激烈政争。摄政王载沣和军机大臣张之洞等对袁世凯私自策划派大使事深为不满。他们不能认可大使所享权限和礼节,并不愿承受派大使所需经费。1908年12月25日奕劻被迫致电唐绍仪令其“缓办”派大使事宜。袁世凯仍不死心,27日又向摄政王和军机大臣上呈主张派大使的《节略》、《说帖》等文件,载沣、张之洞等人不为所动,否决了袁世凯的主张。12月31日,清廷发电报谕旨给唐绍仪,请其通知美国政府,将互派大使一事“作罢”。

  • 标签: 袁世凯 清廷政争 载沣 张之洞
  • 简介:近年来,湟源县依靠丹噶尔古城、北极山、宗家沟、日月山等得天独厚的游览景区优势、特别的地理位置和悠长的历史渊源,以打造"全省文化旅游名县"为目的,依照"提品质、促营销、聚人气、见效益"的思路,积极推进湟源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加强了对旅游品牌的推介宣传活动,使文化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完善。本文依据调研情况,就当前湟源县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思路进行阐述。

  • 标签: 湟源县 旅游产业 发展思考
  • 简介:1976年我调到江苏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当秘书时,韩培信任省革委会副主任,后任省委常委。1983年任江苏省委书记。1984年,我从福建省委常务书记、省人大主任胡宏机要秘书岗位回到江苏,在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1989年9月,时任省委书记的韩培信要我随他到苏州、南通等地调查研究,协助收集整理有关材料,以便他在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时向中央提出意见和建议。根据韩培信的意见,我和他的秘书吴沅拟定了去有关市县调查研究的日程和调查提纲,提前发给有关市县,以便为调查研究做些准备。

  • 标签: 省委办公厅 回忆 省委书记 秘书岗位 政策研究室 省委常委
  • 简介:钨是民国年间帝国主义在中国激烈竞争的军用原料,"用处是掺到铁里面去减少传热"。掺钨制造出的钨钢,被称为高速工具钢,耐爆炸,"军舰的甲板,大炮的A管以及种种高速度机械、器具、军用品、磁石等均以此为材料"。

  • 标签: 钨矿 工人生活 毛泽东 调查 赣南 激烈竞争
  • 简介:2012年,广东省政府、省住建厅公布了第二批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和宜居示范村庄名单,桃源村榜上有名。桃源村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的东北部,距梅州市区70多公里,村东北部与福建永定峰市乡洪山乡毗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呈金龟形,一条小溪自西向东从村中潺潺流过。村里四面环山,中央为狭长的盆地,公路X975线是进出闽粤两省交通要道贯通全村,有良田2200多亩,早地近180亩,山地面积达到25000多亩。村中户籍人口有2800多人,600多户。④“桃花源里可耕田,一村张姓六百年”道出了千年古村落桃源的概况。

  • 标签: 桃源 县区 广东省政府 人文 山地面积
  • 简介:1928年11月6日.黄浦江畔,孤身漂泊的青年诗人蒋慈(原名蒋侠僧、蒋如恒,又名蒋侠生、蒋光赤),手扶舷梯,遥望西天,泪流满面。这一天是蒋慈亡妻宋若瑜的第二个忌日。他声音沙哑地哭诉着对亡妻的怀念:“魂兮归来,我的爱人!魂兮归来.我的若瑜!天涯地角有穷时。我你相思无尽处……”

  • 标签: 蒋光慈 革命作家 生死 青年诗人 黄浦江
  • 简介:方壶胜境是圆明园的四十景之一,位于圆明园福海东北岸湾内,是众多学者考证后公认的圆明园中最为宏伟的建筑群,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被毁。目前方壶胜境仅剩一些石质构件和夯土遗迹,保存状况不容乐观。为了更好地保护展示方壶胜境遗址,本文对方壶胜境遗址的石质文物的病害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得出了方壶胜境遗址石质文物现存的病害主要有动植物病害、微生物病害、断裂、缺失、浅表性裂隙、人为污染等,其中表层片状剥落面积达66.63平方米,残缺部分达43.52平方米,严重影响文物的价值和长久保存。通过总结调查数据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总结出方壶胜境遗址石质构件的病害机理,大致原因有自然风化、人为破坏及历史原因,这些病害的统计和病害机理的研究可以为后期的保护修复提供调查和理论依据。

  • 标签: 圆明园 方壶胜境 病害调查 保护建议
  • 简介:华夏摩尼教向据《老子化胡经》之“化摩尼”说而依托道教。时至明代,福建民间明教徒还在继续将此说俚俗化,称老子寄形苏邻国禁苑石榴,王后食之受孕而诞摩尼。然本文所解读的霞浦钞本一篇汉文诗偈《下生赞》,却只言摩尼佛寄形石榴,不言老子所化;其所在科册则一反唐宋摩尼教攀附老子、依托道教之传统,不仅未提老子化摩尼,而且宁愿把古代印度教、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等的教主奉为主神,亦不延请老子入座,全科册未见太上老君身影,由是益证该科册不可能出自唐宋摩尼教徒之手。本文以宗教学的常识,解释科册包含夷教资料的原因,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证科册乃明末清初霞浦当地意在创立新宗的民间法师所造。

  • 标签: 霞浦钞本 《老子化胡经》 摩尼光佛 何乔远 苏邻国
  • 简介:作为电视台记者,在我的采访生涯中,迄今共有8次赴台湾工作的经历。由于工作内容多为历史题材,我在台湾采访过许多人物,收集过众多史料。但追踪调查一把日军“百人斩”凶刀的经历却让我刻骨铭心,永志难忘。80多年前,在中国的南京,侵华日军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事件。当时,有两个臭名昭著的杀人凶手进行杀人比赛,其中一人杀人的最高记录是106人,另一人是105人。

  • 标签: 侵华日军 追踪 杀人凶手 历史题材 屠杀事件 电视台
  • 简介:同治西北战争期间,大批民众从乡村聚落迁移到城堡之中避祸逃生。本文从微观的视角出发,复原了战时民众在城内的粮需、饮水、住房等生活场景,梳理了城堡攻防的过程和饷银、武器等影响城防的因素。逃难人口集居城堡为防御提供了一定的有生力量,但也造成了资源的紧张;防守严密的城堡看似安全,实际上却是极危险的处所;战时大量城堡被攻破,是造成同治西北人口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同治 西北战争 城堡防守 集居避难
  • 简介:利用“国家在场”这一由人类学场域中所移植而来的新型分析框架,可以对族群法治知识的运作场景及其效力机制做出考察。基于西北T自治县环保型族群法治知识生存现状的田野调查,可以发现,在法治现代化语境下,族群法治知识呈现出“内卷化”倾向。除却秉持正向功能以外,也暗藏着“失范”之风险。放眼未来,族群法治知识既要实现与道德、惯习等其他社会自生性规范的制度共享,也亟须通过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行为来勾勒和官方法律表达之间的良性共存机制,即建构出一种以法律多元为表征的“差序法治”格局。

  • 标签: 国家在场 族群法治知识 本土法治资源 差序法治
  • 简介:抗战时期,大批考察家来到西北腹地的甘青藏区,对经济的调查是重点内容之一。局部抗战时期是调查研究的起步发展阶段,全面抗战时期是繁荣鼎盛阶段,其中抗战救国是最大的推动力。通过此类研究,一方面提高了国人对边疆社会的关注,增强了他们对藏边社会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对甘青藏区经济情况的系统描述为开发该区提供了认识上的支持。

  • 标签: 甘青藏区 经济调查 报刊资料
  • 简介:本文通过运用史料查阅、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对闽西武平县一个客家村落萧屋的家训及其现代性转化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客家萧屋经过几百年的积淀和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家风家训,凝结了"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耕读为本"的持家方略、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等生活哲学和道德智慧。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既需要继续弘扬和继承传统的优良家庭美德和家风家训,也需要进一步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标签: 客家 家训 现代性转化 田野调查
  • 简介:在个案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散杂居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了散杂居民族发展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要修订和完善关相关法律法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力度,推动教育文化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大力开展民族精准扶贫工作,加强散杂居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动散杂居民族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 标签: 散杂居民族发展 民族乡 问题 对策
  • 简介:在藏传佛教影响巨大的藏文明系统中,"守护神不和禁止通婚"是安多社会至今秉持的通婚禁忌。这起因于守护神本身的善恶之别和他们归属于藏传佛教、苯教、民间信仰的地位之差。文章从藏族守护神分类入手,呈现田野不婚个案,阐发守护神对藏族择偶通婚的制约并分析该制约所反映的藏族多元宗教在社会内部分层、群体边界建构中的作用,对于深入理解藏族的婚姻与家庭、宗教与社会、观念与现实,触摸他们宗教生活的精神必将助益积极。

  • 标签: 守护神 顺玛 典巴 通婚禁忌
  • 简介: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就业对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出现的人才“瓶颈”问题有重要意义。该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社会学、统计学的相关知识,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返乡意愿、影响因素、解决对策三个方面,对成都地区藏族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四川省藏族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相关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藏区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返乡就业 藏族大学生 意愿现状 对策
  • 简介:本文基于典型民族地区调查,分析居民对民族政策实施的全过程感知和满意度。研究发现,多数居民对现行民族政策了解程度不深,但民族聚居区居民对民族政策关注度较高;民族政策制定过程感知总体积极,接受性成为政策制定的主要障碍;民族政策执行以行政手段为主,政策执行公平公正和程序合理性有待提升;民族政策评估的必要性和结论可信度评价较高,评估方式方法有待完善;民族政策监督效果总体较为积极,但监督的程序和力度仍需改进。多数居民对各类民族政策的满意度较高,其中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比较高。样本特征、政策总体感知、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督等类型变量对居民民族政策满意度影响显著,而政策制定变量的影响不显著。

  • 标签: 生命周期 民族政策 满意度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