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武英殿本《二十四史》的校刊工作主要在乾隆四年至十一年间进行,其後又对《辽》《金》《元》三史进行改译并新编《三史国语解》,新辑出《旧五代史》,对《明史》进行修订,道光间又对《二十史》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版,整个过程延续近百年,是清代官方校书、刻书史上的重大事件。乾隆初年的校勘工作由博学鸿词和进士出身的翰林负责,包括齐召南、杭世骏等当时最优秀的学者,保证了校勘的质量,使殿本正史远迈前代诸本,成为当时最精善的本子。

  • 标签: 武英殿 十三经注疏 二十四史 校刊始末
  • 简介:福建东山岛是祖国东南沿海军事要地,是国防最前线。这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港湾优良,自“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垂涎这块宝地已久.企图将它作为进犯闽南内地跳板。1938年5、6月间,在相继占据金门、厦门、南澳的同时。日军不断派出飞机、兵舰窥伺、轰击东山岛。

  • 标签: 东山岛 抗战 日本侵略者 军事要地 东南沿海 日军
  • 简介:冯梦龙所编《古今小说》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之一,其善本藏于日本。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始得利用学者王古鲁从日本摄取的明天许斋刊本照片,予以排印出版。根据留存下来的原始照片及往来信札,可知张元济、朱经农、王古鲁等人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其关于底本选择、版本校勘、不雅文字删节、缺字俗字补订等问题的探讨和处理,为古代小说学术整理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实践个案。

  • 标签: 古今小说 张元济 王古鲁 古代小说出版
  • 简介:标准的红军军服是深灰色的,加上红星帽和绑腿,第一套标准的红军军服是在长汀县城诞生的。1929年3月14日,红四军从赣南杀入闽西,在长汀近郊长岭寨,击毙国民党军十七军六师第六混成旅旅长郭凤鸣,歼敌2000余人,解放了长汀县,取得了红四军入闽第一仗的胜利。毛泽东将部队进行整编:全军共3个纵队(团),每个纵队1200人,500多支枪;全军约4000人。红四军自创建以来,长期处于战争坏境之中,无法大量生产军服,

  • 标签: 军服 红军 红四军 长汀县 国民党军 毛泽东
  • 简介:毛瑟的意外惊喜1895年12月,德国毛瑟兵工厂厂主、著名枪械设计师彼德·保罗·毛瑟以自己的名义,将手下的费德勒三兄弟利用工作闲暇设计出的一款手枪,以自己的名义在英、德等12个国家申请了专利。该款手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实用的军用自动手枪,是最早的驳壳枪。

  • 标签: 自动手枪 毛瑟 枪械设计师 中国 射击方式 利用工作
  • 简介:台湾文化协进会(文协)作为台湾光复初期最著名的文化团体,是民间和官方、外省来台和本省文化人士合力推动的结果,具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文协形式上有官方色彩,实际活动由民间推动,其宗旨固然推重三民主义,重点却是"建设民主的台湾新文化"。文协举办的讲演会、系列讲座、恳谈研讨会、演出展览等文化活动,和出版的《台湾文化》等刊物,都着力于文化的民主化和大众化。受"二二八事件"冲击,文协活跃性锐减,勉强维持。国民党中央机关退到台湾前后,"民主的台湾新文化"已为时势所不容,文协名存实亡。

  • 标签: 台湾光复 文化重建 台湾文化协进会(文协)
  • 简介:1947年《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党报系统内开展的一次反对虚假报道的思想教育运动,通常被视为中国新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这场运动采取了发动读者揭发“客里空”和报社工作人员检查“客里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成为我党媒体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一次尝试。

  • 标签: 《晋绥日报》 教育运动 批评与自我批评 解放战争时期 群众路线教育 中国新闻史
  • 简介:“大田”,乃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朝廷析尤溪三之一,德化五之一,永安、漳平各四之一合置成县。建县初时,县名“节爱”,因天灾不绝,易名“新民”;又遇匪患频仍,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县令召乡贤学士聚集南门酒楼,再议更名。

  • 标签: 大田 考源 “新民” 嘉靖 朝廷
  • 简介:笔者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被派往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和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驻阿使馆人员之一,几十年间,一直是中阿关系的亲历者、参与者和研究者。今天,笔者拟对中阿关系的发展历史作一简要回顾。

  • 标签: 阿尔巴尼亚 中国 中阿关系 50年代 发展历史 留学生
  • 简介:今存数十种《神仙传》大致可归为《说郛》、四库、汉魏本三个系统,其中《说郛》本祖本当为元代禁而未绝之《神仙传》善本;四库本可能是基於某一带有目录之残本的补辑本,补辑内容主要集中在第六、七两卷,其祖本与《说郛》本当出於同一系统;且从明清目录文献记载亦可推明代尚有《神仙传》之传承本。

  • 标签: 《神仙传》 《说郛》本 四库本 汉魏本
  • 简介:《皇览》是类书之祖,是汉魏交替之际魏文帝曹丕敕令诸儒编纂的一部大型官修类书,它开创了一个新的图书编纂模式,并被后世沿袭至今,它对于中国类书发展史的重要价值是无可替代的;《皇览》的流传历经千余年,南北朝时期何承天、徐爰、萧琛皆有抄合本,而今则有王谟、孙冯翼、黄爽等辑佚本流传,玉屑珠玑,弥足珍贵;《皇览》所代表的类书编纂体例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考察其时代背景,认清其产生的偶然性因素。

  • 标签: 皇览 类书 编纂流传 辑佚
  • 简介:诸经注疏合刻兴起於南宋前期,《尔雅》《孝经》注疏本刊於元代,《仪礼》较为特殊,注疏合刻迟至明代始由陈凤梧完成。明正德年间陈凤梧编校《仪礼》经注本十七卷,经注、释文文本来源於朱子《仪礼经传通解》,参酌杨复《仪礼图》、敖继公《仪礼集说》校订文字.嘉靖初陈凤梧以自己编校的《仪礼》经注本为基础,附入贾公彦疏文,编成《仪礼注疏》十七卷,刻於山东,是《仪礼》经注疏的首次合刻。陈凤梧注疏本是闽本、北监本、毛本《仪礼注疏》的共同祖本,对明清经书版本、校勘、经学史诸方面产生很大影响。长泽规矩也先生提出正德合刻《仪礼》注疏的假说,本文将对此加以辨,并论证汪文盛本覆刻自陈凤梧本。

  • 标签: 仪礼 仪礼注疏 朱子《仪礼经传通解》 陈凤梧 注疏合刻
  • 简介:口舌的“舌”字,在《广韵》系统中属船母薛韵,其上古韵部古音学家一般都归月部。从《诗》韵来看,《大东》篇“舌”“揭”为韵,《抑》篇“舌”“逝”为韵,《熏民》篇“舌”“外”“发”为韵,“舌”字归月部显然没有问题。不过,在字书中“舌”声系的字却明显地分成两个不同的语音系列,很值得注意。现先据大徐本《说文》将有关字条录出,再略加讨论。

  • 标签: 《广韵》 《大东》 《说文》 古音学 《诗》 《抑》
  • 简介:周代的仪式乐舞,最重要的是武舞《大武》和文舞《大夏》。《大夏》又名《夏籥》,音乐、舞蹈形式沿袭自夏代,所用之诗则并非一成不变。据《逸周书·世俘解》记载,周初典礼中所用《大夏》舞诗是包括'《崇禹生开》三终'在内、以大禹传说为内容的一系列诗篇。西周中期,在政治稳定、礼乐大兴的时代背景下,周王朝又将《文王》《大明》《绵》在内的一系列诗篇用于《大夏》,以新的诗辞配合沿袭自夏人的乐舞形式,歌颂并传扬文王、武王以及其他先公、先王的至德丰功。

  • 标签: 大夏舞 舞诗 诗考
  • 简介:灌阳县地处广西东北部,历史悠久。先秦时期,灌阳地区属于岭南的百越之地。秦统一岭南后,灌阳地区为长沙郡南境,西汉初期属长沙国辖地。然而,关于灌阳在何时正式建县,学界以前并没有专门的研究,现存史料中的说法也不尽一致。本文拟从历代正史资料、地理考据著作以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地图、东汉绥民校尉熊君碑文等几个方面,对灌阳地区的建县年代进行探讨。

  • 标签: 年代考 长沙马王堆汉墓 先秦时期 西汉初期 东北部 灌阳县
  • 简介:明代蔡悉以理学闻名于世,被尊为“淮西夫子”,“合肥三公”之一,已有成果介绍过其生平和地位,本文拟对其理学思想及源流做简单考证。一、理学渊源蔡悉一生为宦五十年,历官十七任,撰述达七十余种。观其为政则廉明刚正,人称“包老复出”;为学则笃守程朱理学,首揭“毋自欺”为《大学》宗旨。是故,《皇明通纪》、《皇明从信录》等称之为“理学名流”。又因进呈《大学解》,诏赐为“理学名臣”。

  • 标签: 蔡悉 皇明从信录 通纪 淮西 历官 王阳明心学
  • 简介:《离骚》中的'皇考',王逸注以为指屈原的亡父。自清代以来说者各异。我们认为王逸说依旧最为可信。《离骚》中的'皇考'不可能指屈原的祖父、曾祖或者太祖。一些学者用先秦宗庙名称来解释《离骚》中的'皇考',目前来看,还是不合适的。

  • 标签: 祭法 文王 九叹 郑穆公 屈瑕 屈子
  • 简介:灌阳县地处广西东北部,历史悠久。关于灌阳在何时正式建县,学界以前关注不多,现存史料中的说法也不尽一致。本文主要以历代史志文献、地理考据著作中关于灌阳建县历史的相关记载为依据,并结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地图、东汉绥民校尉熊君碑文等资料,具体考证和分析灌阳地区正式建县的年代。

  • 标签: 灌阳 观阳 建县